※ 引述《NerVGear (Phantom)》之铭言:
: 还有刺客保持初衷的吗?
借用标题先聊一下暗杀、刺客的初衷是什么。
近几年大家讲到暗杀、刺客。
第一印象几乎都是穿着连帽长衣,在屋顶、城墙、绳索上跑酷、
用袖剑刺杀目标之后顺便把现场人证全数杀死的白衣刺客。
其次可能是某个带着骷髅面具,自称是暗杀者但是扛着大盾大剑,
兴趣是砍脑袋的爷爷和他的徒子徒孙们。
大家应该也知道他们的原典故事都是来自中东的暗杀教团阿萨辛 Assassin。
由神秘的山中老人所指挥的暗杀者部队。
但是大家对于原典的阿萨辛们有着两个常见的误会。
1.暗杀都在暗中执行,神不知鬼不觉的杀害目标。
刚好相反,阿萨辛们的暗杀其实大多是在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发生。
而飞簷走壁,腾空翻滚等特技动作也并非他们的长项。
就像刺客教条无印的低调姿势一样,阿萨辛擅长的是乔装为无害的行脚僧或是其他路人。
他们经常以此默默地在人群中靠近暗杀目标,
等到机会成熟时便拿出预藏的匕首,在众目睽睽之下高调将目标刺杀。
他们暗杀是带有恐吓、警告性质的,需要经由众人之眼见证目标的死亡来宣传。
相反的,几起并非暗杀的潜入事件则是夜晚中进行。
这个时候阿萨辛不会杀害对方,而是在床边留下匕首作为警告与恐吓。
2.阿萨辛派灭亡了,所以相关创作才没像其他伊斯兰主题一样敏感。
严格来讲,所谓的阿萨辛派从不存在。
而那些被称为阿萨辛的刺客们所属的教派也从未灭亡。
这教派现称伊斯玛仪派。
更明确的派别分歧则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的尼札里派。
现今广义的教徒约有两千万人。
只不过也不用太担心UBI和TM这两大始作俑者。
伊斯玛仪派不会因为你们乱写他们教派的历史,或是把教主画成穿泳装的黑肉正妹就暴怒。
那就来了解一下所谓的暗杀者的初衷是什么吧。
先来首歌缓解一下心情,顺便防一下其实没什么好防的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2KkgRQCnA
很久很久以前,在波斯有着三个很有名的大叔。
他们同在一名伊斯兰导师门下学习。
一人很贤明。
一人很博学。
一人……很虔诚。
三个大叔是学习上的好伙伴,他们相互勉励精进。
一人学习治国之道。
一人钻研知识之海。
一人踏上了信仰之峰。
贤明的大叔与其他两人约好了,若是他能出人头地便会提拔他们一起做官。
博学的大叔笑了笑,表示他不贪图官位。
虔诚的大叔在一旁,沉默地凝望两名老友。
名为时间的巨浪在此时高高卷起,无情地袭向三个大叔。
一人测试着政治与权力的风向。
一人感叹时局的多变,继续潜心学习。
一人……虔诚的祷告著。
时间在此时变为庞大的漩涡,将三人一起卷入。
一人认为这是机会。
一人随波逐流。
一人……仍然虔诚的祷告著。
贤明的大叔出人头地了,在官场层层高升。
博学的大叔拒绝了好友的邀请,只要求了能继续精进知识的环境。
虔诚的大叔认知到了友情无法和信仰共存,与贤明的大叔发生冲突后独自离去。
彼此分离,踏上陌路的大叔们往各自的理想迈进。
他们的诚心感动了世人,都成为了当代的伟人。
一人积极向上。
一人潜心研究。
一人……仍然很虔诚。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三个有名的大叔创造奇蹟的故事。
一人很贤明。
一人很博学。
一人……很虔诚。
贤明的大叔,找到了可以侍奉的名主成为了大臣。
博学的大叔,穷尽了天下的知识,成为了举世知名的学者。
虔诚的大叔,带着支持者们迈向无人的荒野。
然后
大臣大叔,平步青云,升官为宰相。
学者大叔,开创了自己的知识和著作,成为了大贤者。
虔诚大叔,继续在荒野中漫步,被信众们尊为教主。
宰相大叔,建立起了强盛富足的国家,缔造了文明。
贤者大叔,若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他的知识与才学仍影响着现代的我们。
教主大叔,他追求着信仰的真谛,买下了一个城堡。
买下城堡的大叔,在城堡里建造了图书馆,自己成为了馆长。
馆长大叔,继续追求着信仰并召集了信众,成为了教主。
数年后——
鲜血从宰相被剖开的胸膛涌出。
“我来如流水,我逝如风。”贤者如此哀叹著。
教主的面容在世人眼中也变成如同骷髅一般了。
金庸作品的爱好者们想必对这故事耳熟能详吧。
贤明的大叔金庸译为尼若牟。
他是尼札姆.穆勒克,塞尔柱土耳其帝国的维齐尔(相当于宰相)。
本名阿布.阿里.哈桑.伊本.阿里图席。
尼札姆.穆勒克是土耳其苏丹的赐名,其意为国之权柄。
正如同此赐名,尼札姆是塞尔柱帝国黄金时代的中流砥柱。
他辅佐的塞尔柱苏丹“英勇之狮”阿尔普.阿尔斯兰对政务没有兴趣,
因此,全心全力投入了对外征战的苏丹便将政务全权委托给了宰相尼札姆处理。
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内,这名波斯出身的贤相将塞尔柱治理为一个强大富足的帝国。
周遭的国家不是被并吞,就是俯首称臣、割地求和。
他在苏丹意外被刺杀后拥立正统继承人马立克沙,继续诚心为帝国效力。
(阿尔普.阿尔斯兰死于战俘的刺杀。
原因是这名勇猛的苏丹想要亲手处决对方,但是弯弓搭箭时却失手射歪了导致自己被杀。
他死前还不忘自嘲“年轻时总是提醒自己骄兵必败,看来现在我把这句话忘得精光了。”)
博学的大叔金庸译为峨默。
他是奥玛.开俨,是与尼札姆同时代并且同样生活在塞尔柱帝国的波斯学者。
金庸说他善于文学,让殷离唱了节录自他的诗集《鲁拜集》的诗文:
I came like Water, and like Wind I go.
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
只不过奥玛.开俨的成就不仅止于文学,他也是当时顶尖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
他在代数方面贡献卓越,他的成就传至欧洲后也成为了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一。
虔诚的大叔金庸译为霍山。
他是哈桑.沙巴,传说中的初代山中老人,暗杀教团阿萨辛的首领。
金庸笔下的霍山着重于武功高强、阴险诡谲的一面,
但事实上哈桑.沙巴也是一名博学多闻并且广受敬重的学者。
在他深山的城堡中,有着一座馆藏丰富的秘密图书馆。
不仅收集了各派别的伊斯兰经典,还包含了各种知识书籍,甚至是异教的经典。
实际上,这三名波斯学者年岁差异甚大。
他们彼此曾是同窗好友的故事应该是属于后人创作。
但是这故事流传甚广,在中东以外也被各种创作采纳。
不只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留下了不朽的伟业,
也和哈桑.沙巴与尼札姆.穆勒克的戏剧性的相互冲突有关。
至于两人的冲突的原因相当容易理解,也很难以理解:
伊斯兰教派
故事从塞尔柱土耳其的黄金年代拉回数百年前,来到先知穆罕默德逝世之日。
先知死后留下了一个已有王国规模的宗教集团和大批虔诚的信众。
但先知逝世前没有明确指定其继承人,谁来担任新的伊斯兰领导者变成了棘手的问题。
最古老的穆斯林们解读先知的圣训后分为两派,分别支持两名不同的继承人。
一方拥立阿里。
他是先知的堂弟和女婿,也是穆斯林中的最杰出的勇士与学者。
阿里不仅人格和才学无可挑剔,更重要的是他娶了先知的女儿法蒂玛。
他的后代将也是先知的直系后代,在血统上有着无上的正当性。
拥立阿里的人们后来形成了什叶派,认为只有先知的直系血脉才能成为继承者。
另一方拥立阿布.巴克尔。
他是先知的岳父,在他的背后则是有雄厚的部落势力在支持。
这方最后发展成伊斯兰教的最大派别:逊尼派。
逊尼派承认穆斯林协调或推举产生的领导者,而不限定于先知的后代。
之后穆斯林的哈里发之位数次易主。
阿里虽当上了第四任(什叶派的第一任)哈里发,但之后却被迫退位,最后更是遭到暗杀。
至此,什叶与逊尼两派便产生了难以平复的嫌隙,各自宣称自己才是正统伊斯兰。
在过了千年后的今天,这历史与宗教的巨大鸿沟仍然难以填覆。
而伊斯玛仪派从什叶派分支而出的原因也相当类似。
什叶派不承认各伊斯兰国家的哈里发,而是尊崇先知的后代圣裔为教众的领袖伊玛目。
可是在第六任伊玛目死去后,第七任的继承权发生了纷争。
有一派穆斯林否定支持者较多的穆萨.卡孜姆,
认为长子伊斯玛仪·伊本·贾法尔才是真正的伊玛目继承人。
这些少数的什叶派穆斯林便是早期的伊斯玛仪派,又称七伊玛目派。
随着时间的流逝,伊斯玛仪派也发展出有别于其他伊斯兰派别的解经方式与世界认知。
他们认为七这个数字的是特殊且神圣的,并将人类的历史分为七个周期。
每个周期均会一名先知降世宣读真主的启示。
前六名先知分别为:
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萨、穆罕默德。
用我们比较熟悉的名字来翻译的话就是:
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穆罕默德。
而伊斯玛仪就是现代的第七名先知。
他现在虽然隐遁了,但仍旧等待着对世人宣告启示之日。
这划分宽容的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们纳入并提升至正统地位,
可以看出伊斯玛仪派对异教教义的态度较为开放,甚至愿意将之吸收纳入。
这也让不少非阿拉伯人的民族信仰了伊斯玛仪派。
只不过伊斯玛仪派还是无法成为中东地区的主流教派。
更是遭受拥有世俗王位与军力的逊尼派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压迫。
自称为伊斯玛仪后代的阿卜杜拉.马赫迪决心做出改变。
他带着信众离开中东,往北非转进。
在吸收当地的柏柏尔人后,
伊斯玛仪派成功转型为拥有军事部队的宗教政体,并在北非快速茁壮。
最终,伊斯玛仪派成为了雄霸北非的法蒂玛王朝,中国史书上称为绿衣大食。
这个以先知之女为名的帝国最强盛之时,甚至一度支配了亚伯拉罕诸教的共同圣地:
耶路撒冷
只不过世上的所有王国均有衰退之日,法蒂玛王朝也不意外。
西元十一世纪,法蒂玛王朝第八任哈里发穆斯坦绥尔登基时年仅七岁,
朝政因此在权臣和外戚之间流转。
在国内,饥荒与天灾成为了法蒂玛王朝沉重的负荷。
在另一方,穆斯坦绥尔还要面对新兴且强悍的大敌:塞尔柱土耳其。
在塞尔柱苏丹们的接连侵袭下,法蒂玛王朝在中东的国土接连陷落。
其中也包含了圣地耶路撒冷的的失守。
哈桑.沙巴,这名拥有钢铁般虔诚与信念的人物便是在此时代活跃。
哈桑年轻时为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的信众,但在一场大病后改宗成为伊斯玛仪派信徒。
他在故乡初步接触伊斯玛仪派的教条,随后便前往法蒂玛王朝的首都开罗学习。
但是在埃及成为一名学者后,哈桑和法蒂玛王朝的掌权者产生了冲突。
哈桑支持穆斯坦绥尔的长子尼札里继承哈里发的大位。
而其他当权者则有意拥立次子穆斯塔利。
因政争不得志的哈桑返回故乡,开始在塞尔柱统治下的波斯传播伊斯玛仪派的教章。
哈桑的热情与虔诚让他获得了成功。
他不仅只传播教条,还激起了被土耳其统治下的波斯人与其他民族的不满与怨愤。
哈桑借此吸收了大批的信众。
成为了在塞尔柱帝国内一股难以忽视的新兴宗派。
在开罗所发生的事让哈桑认知到只有信仰是不足的,他还需要实权。
能够捍卫自己信仰的实权。
也就是:土地、军队、人民
哈桑将目光聚焦在一座耸立在荒漠深山中的城堡。
那城堡名为阿拉穆特,意译的话则是鹰巢。
坐落在高山的阿拉穆特易守难攻,作为一个新兴教派的根据地相当合适。
问题只剩下:
该怎么拿下这座还在土耳其贵族统治下的山城?
哈桑并不急躁,他缓慢但确实的进行他的夺城计画。
他化身为一名教师,潜入土耳其的贵族家庭中。
而哈森的信众也分别混入了阿拉穆特与周边的村庄之中。
他们秘密地、沉默地、悄悄地在周遭散布伊斯玛仪派信仰。
将四周的村人、士兵、工匠都收入麾下。
当土耳其贵族从安逸的大梦惊醒时,他四周已被伊斯玛仪派的信众所包围。
而哈桑.沙巴在此时现出真身,慷慨的拿出金币买下了已是自己囊中物的阿拉穆特城。
取得阿拉穆特的哈桑随即将城堡改造为他的信仰中心。
不仅有牢固的防御设施,还有一座藏书丰富的大图书馆,以及设备精良的天文台。
哈桑的成功不是单一的,他的信众也在分别在四周占领了数个山城。
伊斯玛仪派信仰的堡垒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荒漠中出现。
与阿拉穆特类似,它们都坐落于高耸的深山中,易守难攻且自给自足。
俨然成为了塞尔柱帝国的国中国。
最后,哈桑将政争失败而死的法蒂玛王朝长子尼札里的遗孤接来阿拉穆特。
将遗孤潜藏起来的同时,哈桑也公开否定了法蒂玛王朝的正统性。
尼札里派在此时成形。
既不臣属于塞尔柱帝国,也不对法蒂玛王朝效忠。
哈桑.沙巴以无比的胆识与睿智一手建立起自己的独立宗教政权。
哈桑与他的教众们让塞尔柱的当权者们感到芒刺在背。
信奉逊尼派的塞尔柱土耳其本来就和难以和伊斯玛仪派相处。
在国内出现大批敌国法蒂玛王朝国教的信众,也让他们坐立难安。
最让他们难以容忍的则是哈桑竟然直接占地为王,并且尝试推翻帝国。
尼札姆.穆勒克,这名实质上掌握塞尔柱帝国朝政的维齐尔,据说也是哈桑的昔日好友。
如果他们真的曾是好友,那尼札姆.穆勒克对于国家利益明显优先于友情。
尼札姆.穆勒克与苏丹马立克沙接连派兵攻击哈桑的堡垒。
在九死一生中,哈桑也屡次化险为夷,守住了自己城池与信仰。
几次交战下来,哈桑认知到就算自己做足了准备,仍然难以抗衡塞尔柱帝国的军队。
敌方太过强大,我方太过弱小。
硬碰硬的损失太大,而阿拉穆特也无法再承受下一波的攻势。
他必须在这个以少敌多的非对称战争中取得胜利。
他必须思考出与塞尔柱帝国,或者其它同等大国交手的方法。
他必须摧毁敌方的首脑,瘫痪敌方的指挥结构。
某日,尼札姆.穆勒克来到街上巡视。
四周人潮蜂拥,人们争先目睹这名将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国之权柄。
贩夫走卒吆喝叫卖著,孩童四处奔跑嬉闹,僧人虔诚地低头祝祷。
坐在轿子上的尼札姆俯视四周,确认自己辛劳多年的成果:一个强盛富足的帝国。
他的儿孙们也在帝国身居要职,他们的儿孙也理当如此。
想必帝国的强盛将会和自己的成就与后代共存至永恒。
刹那间,鲜血四溅。
伟大的维齐尔低头望去,发现自己的胸膛被插入了一把匕首。
一名年轻的托钵僧与他四目对望,他的脸上沾满了血污,但眼神没有带着丝毫的犹疑。
回光返照,尼札姆想起了已成为死敌的昔日老友也有着类似的眼神。
在咒骂与惨叫声中,维齐尔的意识逐渐被黑暗与鲜血所浸没。
这是哈桑的暗杀教团所实行的第一次暗杀,也是最有名的一次。
一个月后,被怀疑是背后指使者的苏丹马立克沙也被尼札姆的后人报复性的暗杀。
在一个月内顿失两大支柱的塞尔柱帝国随即被内战和动荡所淹没。
派系各自拥立继承人,争夺国家大权。
这场混乱让帝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回到尼札姆执政时期的强盛。
哈桑的暗杀不只杀死了帝国的宰相,也葬送了帝国的前程。
https://i.imgur.com/vztIxm5.jpg
(尼札姆遇刺图,这就是刺客基本的暗杀方式)
哈桑的教团自此打响了名号,也蒙上了一层恐惧与神秘的面纱。
除了真正被他们暗杀的政敌外,人们也习惯将其他暗杀事件算在他们身上。
哈桑将自己手下刺客称为Fida'in,自我牺牲者。
但是人们更熟悉的是另一个他们的敌人所使用的蔑称Assassin,阿萨辛。
关于阿萨辛这一名称的来源众说纷纭。
最常见的说法者是可以和之后流传的训练刺客的传说呼应的大麻使用者。
但近来的伊斯兰学者否定了这个说法。
并提出这是来自法蒂玛王朝对尼札里派的蔑称Hashishi,为流浪汉、流氓的意思。
也有另一说这是哈桑本人用来称呼信众的称呼,原意为遵守教义之人。
在哈桑的指挥与刺客们的奉献下,伊斯玛仪尼札里派总算是在阿拉穆特堡垒站稳了脚步,
并进一步的向外扩张。
尼札里的后人在之后也正式宣布结束隐遁,成为了伊玛目并继续领导阿拉穆特与诸堡垒。
哈桑的故事在此到一段落,时代和地点转移十二世纪末的叙利亚。
人们正因为信仰的差异相互厮杀,相互争夺共同的圣地。
受信仰号召的欧洲十字军骑士与守护信仰的穆斯林战士们引爆了无数的冲突。
众多十字军国家与骑士团在穆斯林的环伺下建立,互不相让。
而这时代正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时代。
相较起第二次东征的荒唐与屈辱,第三次东征的基督教势力可说是派出了全明星阵容。
三名英勇的王者带着他们的子弟兵浩荡出征,前往遥远的圣地。
身经百战的老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
年轻且睿智的法兰西国王,“尊严王”腓力二世
勇猛善战,为战而生的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
而在中东等着他们的,则是伊斯兰世界卓越的领导者与英雄。
阿尤布王朝的创建者,伟大的萨拉丁。
只不过这次东征对十字军来讲可说是出师不利。
巴巴罗萨,也就是红胡子腓特烈当时已高龄68岁。
在部队被溪流阻断去路时,这名不服老的皇帝身先士卒跳进河中示范该如何渡河。
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冰冷的河水让他的心脏病发作,沉重的盔甲让他难以站直身子。
这名不可一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就这样意外溺死在异国的溪流之中。
皇帝之死让德国将士大受打击,部分部队在此打道回府。
其余士兵则是在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的带领下继续往圣地进发。
(世纪帝国二中有一段假想战役便是尝试将浸泡在酒中的皇帝尸体送进圣地之中,
也就是桶中的皇帝)
十字军也在阿卡城遭受穆斯林的激烈抵抗。
本地的十字军和欧洲的援军将阿卡围得水泄不通,但是在穆斯林的坚守下阿卡仍未陷落。
先到场的腓力二世和利奥波德五世对此城也是束手无策。
最终,一路拖拉磨蹭的狮心王理查总算到场,很不巧的是他和腓力二世又生了一场病。
等到理查接手攻城的指挥,阿卡开城投降已是开始围城两年后的事了。
理查不可一世的臭屁个性在此时崭露无遗。
据说他不愿与利奥波德五世平起平坐,因此将城上的奥地利旗帜扯下。
而腓力二世也看不惯理查的骄纵蛮行。
本来就看理查不爽以久的两人愤而拂袖而去,只剩下理查一人继续指挥十字军。
只不过理查很快的证明了自己是当代最杰出的十字军将领,狮心之号也绝非浪得虚名。
在他的指挥下,十字军屡次以少胜多击败萨拉丁的穆斯林战士。
而多次的对决也让双方领导者产生了某种程度的默契。(包括相互屠杀战俘在内)
萨拉丁欣赏英勇善战的理查,甚至在他生病时送上新鲜水果慰问。
在得知理查落马后,萨拉丁更是送上最好的阿拉伯骏马给自己最大的敌手。
这名库德族穆斯林领袖展现了远胜欧洲十字军的骑士精神与领导才能。
因此,另一方的理查也佩服萨拉丁的人格与情操。
两名杰出的领袖不打不相识,他们的对决也成为了十字军东征史上最浪漫的传奇。
(扣除被屠杀的倒楣居民的话)
但是在双方打得火热时,还有一个神秘的第三势力存在。
他们虽是穆斯林,但是并不全然与十字军为敌。
他们也不臣属于萨拉丁,萨拉丁本人更是想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那就是阿萨辛教团。
叙利亚的教团仿效在波斯的本部,同样选在山区的城堡中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同样的,他们也继承了培养刺客暗杀政敌的手段。
而萨拉丁对阿萨辛的厌恶其来有自。
早先他为法蒂玛王朝效力,而法蒂玛王朝的伊斯玛仪派视阿萨辛的尼札里派为叛道者。
之后他取代法蒂玛王朝,建立阿尤布王朝也改以逊尼派为宗。
想当然耳,萨拉丁不能容许一个在领地上独立自主的伊斯玛仪尼札里派势力。
阿萨辛曾两次派遣刺客暗杀萨拉丁,但萨拉丁两次都躲过了。
被暗杀行动惹火的萨拉丁决定斩草除根,亲自率兵攻向阿萨辛的堡垒。
在军事行动的终点,萨拉丁的军队将阿萨辛在叙利亚的本部迈斯亚夫堡层层包围。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萨拉丁决定稍微放松在营帐中小憩片刻……
!
天生的直觉随即将萨拉丁从睡梦中惊醒,一道迅捷的身影在眼角余光中一闪而过。
萨拉丁环视四周,发现帐内的灯火全数被熄灭。
床边则是插著一把匕首,旁边还放著刚出炉热呼呼的烤饼,上头烙著阿萨辛的印记。
在这些“礼物”旁边,还放著一封书信。
信上给了萨拉丁两个选择:立即退兵或者等待死亡。
惊魂未定的萨拉丁随即理解到是刺客们的首脑亲自出手了。
为了自身的安全,他决定与阿萨辛签订合约互不相犯,和平撤离迈斯亚夫堡。
拉希德丁.锡南,这便是叙利亚教团的首脑之名。
同时被穆斯林和十字军畏惧之人。
他是阿萨辛历史上最有名的领导者之一。
围绕在他身上的传奇也不逊于哈桑.沙巴本人。
他早年在阿拉穆特受训,在学成后便被派遣至叙利亚领导当地的教团。
正好遇上了当地最动荡也是最传奇的时代。
除了尝试暗杀萨拉丁之外,也有数名十字军首领死在他领导的教团手下。
最著名的受害者便是耶路撒冷国王蒙特费拉的康拉德。
康拉德当时刚在政争中获胜, 取得了耶路撒冷王国的王冠。
但是在登上王位不久后,他随即被数名阿萨辛刺客当街暗杀。
拉希德丁.锡南大方承认了自己就是这场谋杀案的首谋。
但人们怀疑在背后仍有藏镜人未被揪出。
而嫌疑最大的就是狮心王理查,因为他是康拉德生前最有力的反对者。
从这案件便可以看出十字军与阿萨辛的关系。
他们不是永远的敌人,但也从未是真正的盟友。
他们可以携手合作,但也不代表就此高枕无忧。
就像另一名十字军领袖的黎波里的雷蒙德二世便是因为不明原因遭受阿萨辛的暗杀。
十字军对拉希德丁.锡南这名神秘的暗杀教团首脑又敬又怕。
需要合作时他是可靠的对象,但当他们视你为敌时又让人不安且畏惧。
而刺客们勇于自我牺牲,换取目标死亡的气魄更是让欧洲骑士们自叹弗如。
更多关于暗杀教团阿萨辛的传奇故事在此时开始流传。
这些故事也跟随十字军的脚步回到了欧洲。
在故事的喧染下,Assassin在欧洲变成了刺客的代名词。
而拉希德丁.锡南本人的称号Shaykh al-jabal 山区的领导者也被误译,
变成了一个更浪漫、更神秘的称号:
The old man of the mountain
山中老人
在之后的人们也习惯以此称号称呼包括最初的哈桑.沙巴在内的所有阿萨辛首领。
除此之外,另外一则关于拉希德丁.锡南的故事也给后世深远的影响。
(有另一说是他的后继者)
康拉德下一任的耶路撒冷的国王是香槟的亨利。
他曾在锡南的邀请下来到阿萨辛的堡垒参观。
锡南盛大欢迎亨利的来访,并带他参观了整个堡垒。
最后,他们来到一座高耸的哨塔上。
在高塔上各个哨点都挺立著一个身穿白衣的阿萨辛卫兵,
他们无惧于寒风与高度,尽责地在原地执行哨戒任务。
正当亨利在狐疑带他来这吹冷风的用意时,锡南突然打了个信号。
在亨利还没反应过来前,两名卫兵就开始行动了。
两道白色的身影毫不犹疑地从高塔一跃而下,当场摔得粉身碎骨。
锡南对吓到皮皮剉的亨利表示在场的士兵都能屡行同样的命令。
亨利则是对伊斯玛仪士兵的视死如归感到敬畏,并表示基督教士兵无法比拟。
这个故事现在被UBI改编,变成了刺客教条系列的两大经典要素:
白色系的刺客劲装和伴随鹰嚎的信仰之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3geywiyHGI
(刺客教条无印的初次信仰之跃便是改编自此故事)
在之后的时代,阿萨辛们继续和十字军保持着亦敌亦友的关系。
第七、第八次的十字军领袖法国“圣王”路易九世也曾派使者前往阿萨辛的堡垒寻求合作。
而阿萨辛的传奇也变得更加夸大。
山中老人以幻境迷惑青年,诱骗他们前往天堂的传说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期出现。
第一个让欧洲知道这则传奇的是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
而元朝的书籍也有关于木剌夷国、穆锡国,与马可波罗传述的内容相近的记述。
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就是刘郁的《西使记》:
其国,兵皆刺客。俗见男子勇壮者,以利诱之,令手刃父兄,然后充兵,醉酒,扶入窟室
,娱以音乐美女,纵其欲,数日复置故处,既醒,问其所见,教之能为刺客死,则享福如
此,因授以经呪,日诵,葢使蛊其心志,死无悔也。令潜使末服之国,必刺其主而后已。
虽妇人亦然。
许多伊斯兰学者认为这传说纯属马可波罗自己的瞎掰。
因为无论是现今的考古成果,
又或者是当时的第一手资料都找不到有在阿萨辛堡垒找到所谓的“天堂”的证据。
只不过从元朝方也有相关叙述来看。
这故事应该当时就在中东和中国颇为盛行。
所以天堂的故事可能为假,但是马可波罗倒不是这故事的第一手创造者w
相较起阿萨辛的起源,他们的灭亡倒是被许多人所熟知。
或者更明确的来讲,是阿拉穆特的伊斯玛仪派的灭亡。
在蒙古兴起时,阿拉穆特的伊斯玛仪派伊玛目也有遣使希望保持和平。
(元史太宗本纪:印度国主、木罗夷国主来朝。)
但是蒙古在蒙哥汗时代决心要将西亚诸国彻底收入国土。
旭烈兀率领着蒙古突骑西征,依照蒙哥的命令将任何胆敢反抗的势力彻底摧毁。
阿萨辛在孤注一掷下,只好选择了老路尝试暗杀蒙哥。
但暗杀行动不仅失败,反而彻底激怒了蒙古。
蒙古征讨阿萨辛的战役是由旭烈兀麾下的大将怯的不花进行。
而他们有着数百年前的塞尔柱帝国和萨拉丁没有的利器:
火药和大型攻城器具
阿萨辛的堡垒无法再给予他们过往的强固守护。
阿拉穆特伊斯玛仪派的末代伊玛目鲁克赖丁库沙在麦孟帝兹城堡向蒙古投降。
(一些网络文章会称他为末代山中老人)
随后阿萨辛各堡垒不是一同开城投降,就是被蒙古军队攻下。
鲁克赖丁库沙惨遭杀害,而阿拉穆特的大图书馆与天文台也尽数被蒙古捣毁。
如今剩下的只剩少许的废城残墟在荒山中供后人凭吊。
这就是大多数人认为阿萨辛们的末路,也是大部分介绍阿萨辛文章的最后一个句点。
可是故事真的结束了吗?
还没喔。
时代拉到近代的1990年代,美国当时正在调查伊朗门事件。
(美国FBI曾提供伊朗武器,换取被黎巴嫩真主党绑架的人质安全)
为了调查此事件,程序上他们必须找来当时执政的总统隆纳.雷根来问话。
但调查人员都知道这是白费工夫,因为雷根当时早因老人痴呆遗忘了他大多的执政内容。
但是雷根当时仍惦记着一件事情。
他回想起了一个有着温暖炉火的明亮房间,他和另一名男人正对而坐。
雷根还记得他对那名男人说道:
“我们手中各自握有世界和平的钥石,我们绝对不能在此失败。”
那是1985年的瑞士日内瓦高峰会,雷根与时任苏联总书记的戈巴契夫首次会面。
可说是将世界从冷战中破冰的第一击。
https://i.imgur.com/00VQVhD.jpg
这个承担重责大任的房间的主人则是阿迦汗四世。
阿迦汗四世是谁?
他是亿万富翁、知名赛马主、私人小岛岛主、艺术建筑赞助者、慈善家。
https://i.imgur.com/tx6CEFH.jpg
更重要的,他是伊斯玛仪尼札里派的当代(49代)伊玛目。
是的,我在这废文开头也讲了,阿萨辛们所属的教派从未灭亡。
在阿拉穆特被蒙古捣毁后,伊斯玛仪派以伪装为其他派系穆斯林的方式低调存在于世。
在一场反抗伊朗当政者的政变失败后,伊玛目又辗转流亡到了印度北方。
伊斯玛仪派接触当地失散已久的信徒后再度茁壮。
特别是在英国殖民时期,他们借由经商和信徒的馈赠致富,成为了亿万富翁。
而1877年继位的阿迦汗三世则是开始积极改革伊斯玛仪派。
他本身是印度的知名亲英政治家,甚至曾主持国联大会。
拥有英国爵位的阿迦汗三世一方面积极与西方政商名流交际。
另一方则是联络并整合流落在世界各方的伊斯玛仪派信徒,
并着手改善教徒的教育与经济环境,并提升伊斯玛仪派女性的社会地位。
而阿迦汗三世在去世前,他在遗嘱中下了一个重大决定:
有鉴于世界的快速进展,下一任的伊玛目必须要由一个在这个时代出生的年轻人继承。
如此一来,伊斯玛仪尼札里派才能与时俱进。
于是,伊玛目的重担就跳过了阿迦汗三世之子,改由当时仍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孙子继承。
也就是现今的伊玛目阿迦汗四世继位。
而年纪轻轻就继承崇高地位和傲人财富的阿迦汗四世也没有让祖父失望。
他致力于伊斯玛仪派的改革开放和慈善事业,
让这个过往带有神祕色彩的教派成为现今最开放的伊斯兰教派之一。
因为阿迦汗三世与四世的努力。
伊斯玛仪派对外的态度多半比较开放且温和。
所以尽管UBI的刺客教条等作品使用了大量伊斯玛仪派元素,
但是他们至今没有特别去谴责相关创作。
相较之下,伊斯玛仪派更在意的是过往对于教派的偏见。
包括使用大麻和诱骗刺客前往天国的手段。
另外还有人会将现代的恐怖分子与阿萨辛挂勾,说他们是最古老的恐怖分子。
这也是现代伊斯玛仪派所不乐见的。
他们会很明确的指出:
暗杀在那个时代并不特别,全世界都有使用的纪录。
而且阿萨辛是以单一的敌对政敌为暗杀目标。
恐怖分子却是靠威胁并伤害无辜的平民达到目的。
两者之间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附带一提。
成田良悟的Fate/strange Fake中的理查一眼就能认出狂信者是暗杀教团的成员。
狂信者还提到前三次十字军东征都有吸血种的魔物乱入。
其中第三次东征的魔物是被两阵营的将领联手歼灭。
理查之后则是表示魔物是被他自己、劲敌和山中老人三方一同歼灭。
理查口中的劲敌当然是萨拉丁,而山中老人应该是拉希德丁.锡南。
而魔物可能就是康拉德本人。(这洗白还真漂亮www)
再附带一提。
我猜影灯笼的哈桑大概就是对应拉希德丁.锡南。
只是大概也会像山之翁一样模糊处理,不会特别显露真名w
最后附带一提。
静谧我的,剩下的你们慢慢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