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 第一届《东方九声坛》总评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9-02-28 00:22:16
※ [本文转录自 Touhou 看板 #1SThTGUC ]
作者: youtien (恒萃工坊) 看板: Touhou
标题: [文花] 第一届《东方九声坛》总评
时间: Thu Feb 28 00:14:03 2019
第一届“东方九声坛”同人歌词创作比赛结束了。本次赛事,自选组的有效投
稿共16篇,指定组的有效投稿共11篇。得奖名单如下:
自选组
优胜:零教授〈为自由平等而旅行〉
入选:张吉诃德〈问我〉、7zts7〈霜华〉、Solanil〈风之叙事曲〉
指定组
优胜:Solanil〈少女废墟旅行〉
入选:Doc.Quin〈三途川船歌〉
总评: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864215
得奖名单: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241470
指定组: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879325
自选组: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880528
第一届《东方九声坛》总评及活动感想 - 叶紫蝉
第一届《东方九声坛》中文填词活动到此落幕了。第一届活动历时两个月,共计
收到有效投稿26份:其中指定组11份稿件,自由组15份稿件。其中有不少作者同时向
两个组投稿。作为本届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我在活动开始时对于最终收到的投稿数目
有着相对比较悲观的预期。没想到在大家的积极支持之下,居然收到了这么多稿件,
实在是大喜过望。本届活动开了一个好头,我十分期待在未来的活动中可以吸引到更
多的中文填词爱好者,并且继续鼓励更多新人前来尝试、发掘自身的才能,以提高圈
子的整体水准,促进不同社团和不同领域的合作,共同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胡老师对于国内华语歌曲圈,尤其是对东方中文同人歌曲的贡献,可谓有目共睹
。胡老师不遗余力地向圈子里推广严谨的学术思路、推荐国内外名家讲师的书目,数
年来一直坚持培养新人,引进多部学术专著,身体力行参与创作,真正做到了雅俗共
赏。早在约六年前我开始尝试东方中文填词、随后加入社团“疯帽子茶会”专司中文
作词,就从胡老师那里得到了颇多的批评指导,受益匪浅。
萌生举办这次活动的想法源于有一次和胡老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当今华语流行
歌坛的填词水准大多不尽人意,数十年来没有进步,作品品质低劣的流量小生大行其
道,良作无人问津,这是观众的问题还是作者的问题?观众和作者的水准本应“相长
”进入良性循环,是什么导致现状陷入了恶性循环?除了资本的介入、文化审核的管
控、审美教育的不足,到底有没有别的原因,阻碍了圈子的发展?
胡老师认为这一问题相当有讨论价值,然而我们由于缺乏实据,讨论没有得出太
多新的结论。于是我带着一种“摸底”的想法,提出了举办填词活动的建议。我和胡
老师一拍即合,迅速确定了举办方式,拟定了活动细则,并且邀请了社团“疯帽子茶
会”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好人】曲师为指定组提供了作曲。
万事俱备。在我们发出征稿启事的三天后,负责接收稿件的欣姐就收到了第一份
投稿。在除夕2月4日,所有的投稿全部整理完毕。在整个评审过程中,我们历经了一
些困难,不过仍然按时完成了评审工作。我对于胡老师和欣姐的赞助和工作十分感谢
。这次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接下来筹备的新的活动中,我们也会适当考虑一些新
的方式。
  从收到的投稿整体品质来看,除了个别具有恶搞性质的作品,几乎所有的参赛者
都展示出了较高的写作水准,没有盲目追求古风/中国风意象和文言歌词。16篇的作
品的基础分在B类及以上,表意比较完整明确。尤其是自选组,也许是因为原作的存
在降低了音乐性难度,本组展示出了极高的多样性,简直争奇斗艳。其中冠军作品《
为自由和平等而旅行》和入围作品《问我》更是令人拊膺高蹈的奇葩。但在自选组,
音乐性错误的硬伤拉低了不少作品的基础评分。大量的作品出现轻重不等的断句和节
奏方面的错误,半数以上作品出现了段落错误(将间奏段落填上歌词,或遗漏了应当
填词的段落)。这就引申向了另一个问题:词作者到底是否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水准

  用于指定组填词的音乐《Hellaby》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好人】曲作者认为,词作
者具备的音乐水准应当达到能够正确理解音高和节奏、熟练区分音色、了解常见的音
乐段落结构,并具备阅读理解谱面(五线谱或简谱)的能力。但是,就这个问题我们
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就我个人而言,尽管我具备阅读简单谱面的能力,但我依然认为
对词作者来说这是较为不重要的要求。与此相比,理解音乐试图表达的感情色彩是更
重要的能力。本次活动的作品中有数位作者提供了演唱小样。有演唱效果极为惊艳的
,也有五音不全、无力区分节奏和音高的。评委组事先已经承诺过不会依据小样体现
的唱功而更改评分,因此不会对唱得不好的作品额外扣分。但是,小样的作用本意在
于在文字描述不够的情况下,帮助评审了解如何唱、如何把歌词节奏与音乐节奏相合
。如果小样不能体现这一点,反而起到误导评审员的作用,我认为这时提交小样并不
是一个好的选择。此外,本次活动中还出现了粤语歌和说唱歌曲,从多样性来看,这
是个好的开端。当然,说到底评分不过是一种降维打击,一旦选取特征指标量化评审
,必然会失去某些“神韵”一般的东西。有的作品我个人很喜欢,但因为评分所需的
指标上表现不够出色,所以没能得到高分,我觉得非常遗憾。
  最容易起争议的“立意”评分过程是这样的:我首先阅读作者的附带说明,结合
作品内容取得作者的立意。根据立意是否具备时空普适性、是否关怀人类的终极命运
来确定其高低,高分则放入5分以上的高分区,否则进入5分以下的低分区。第二步是
根据立意或选材的新颖老套维度而上下浮动。第三步是根据作品内容体现了多少程度
的立意内容确定百分比。第四步是根据表现的情感消极积极维度而再次浮动。因为这
套打分流程,没写附带说明、或者附带说明疑似不诚实的作品,由于评审员的理解偏
差,很容易吃亏。以个别角色的表层形象、私人感情为主要题材,没有推广或升华的
,也很容易吃亏。但是我认为是否书写附带说明是作者态度的重要体现,而我认真对
待这个活动,自然也希望作者认真对待。最后,我希望九声坛活动能够越办越好,能
够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建成国内东方同人的一隅。我虽有这野心,但也会努力拿出
与这份野心相匹配的实力来。
第一届《东方九声坛》总评及活动感想 - 胡又天
  去年底,叶子在问我有关华语歌词的种种“为什么”和“差在哪里”的问题时,
我的看法是: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难,但然后呢?你能如何去改善它?提出办法也不难
,但是谁来做?你会去做吗?
  我会做。你有兴趣就一起来做。好,我们来办个填词比赛。事情基本就是这样。
  产业分析和文化社会学可以从环境方面把“为什么不行”说得非常细致,但就算
你营造出了一个很不错的小环境,好作品也不会凭空出现,它还是要等人来写,而人
要写出好作品,其实不一定要有十足的好环境,有一、两成也就很可以了。当然,如
果没有市场支援,好作品和好作者很难得到它应有的待遇,但当你愈来愈在意名誉、
收入、历史地位等等的时候,会不会偏离诗歌和艺术的初心?初心是什么呢?也就是
有话想说,或者想大家唱着开心。一开始也就这么简单,只是我们的理念和欲望会把
它愈搞愈复杂。
  话虽如此,我也并不主张说什么“简单就好”之类或许可以名之为“初心主义”
的话。事实上,我的野心是超大的,就是要和古今一流诗人、词人、创作歌手并列,
在中国文学和华语流行歌曲的历史上开宗立派。我从2001年大一开始写词,就是这个
心念,真的。不过因为游戏打太多、懒得自己学乐器搞乐团,又没有很积极去奔走,
所以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出道。我的高中学长,有已经成为天团的苏打绿,有金马奖级
的作曲家王希文,还有一些比较不知名但在业内都有贡献的专业人员,学妹也有金曲
歌后艾怡良(比我小很多,我没见过她),我在哪里呢?还好,要比正经的成就,我
还有一部论文勉强拿得出手;创作方面,在同人圈里面写这些歌词,办这点活动,也
不算交白卷。虽然我们的规模远远不及主流,但当我确实看到有人喜欢我的作品,会
跟着唱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功夫没有白练。虽然还没有登入殿堂和市场,但我得到了
同人,这便是最扎实的。
  所以虽然我们这个圈子比较小,但我作评论或自己写歌词,心里悬的标准,就是
和古今中外各种一流作品一样的。一流并不是非天才或苦学不可,张宗昌的二次创作
〈俺也来个大风歌〉:“大砲开兮轰他娘”(一作“大砲轰兮开他娘”),在我看来
也是一流。真的。当年我看到这句的时候快笑死了,一看就再也忘不掉,这不是一流
,什么才是一流?我当下便立了个志向:我也要写这样的。于是十年后有了〈爱的火
花〉。
  我在文学上所受的训练,我从前人学到的心法之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不要
抱着畛域或者门户之见不放。艺术当然有门派、雅俗之分,你若硬要以什么“反歧视
”之类的名义去说“没有谁比谁高尚”,那是便辟的混帐,但如果你觉得只有教科书
收录的、文化界推崇的、或者大众市场畅销的那些才够“体面”,而同人歌曲只能是
小圈子自娱自乐,所以我们不必讲求这个或避忌那个--那便是妄自菲薄、划地自限
了。我近年在很多鬼畜歌曲中,看到了远胜于当前专业词人水准的语感和气韵,即便
它在主流里还是不上台面的东西,我心里已经给它供了牌位。主流的排位和我的牌位
,哪个比较有份量?当然是我的。我可以押上我的学位和专业去推我的这套评价,但
就算我没有这个学位,我仍然可以认定它比它好、谁比谁对。你也可以。
  诗歌这种东西,有时候神来一笔,还没学写字的小孩都能出神作;仔细琢磨起来
,给你八辈子也学不尽。当然,我们不必学尽,只要“学到家”也就够了。怎么样才
算是学到家?你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然后到觉得自己掌握住了那个语感、乐
感的时候,便算知晓了门径;到你自己有觉得可以拿上台面的作品时,也就算是登堂
入室,学到家了。那些“我师从何派,修了某某某的课”、“我写了这个的研究论文
”或“我跟谁谁谁在一起玩”之类外在的事情都不算真的。
  本届参赛作品,技巧大都还很生涩,下一届或下两届、下三届,不意外的话也不
会骤然提升太多,毕竟大家在学校里没练过这个,而你若想要写好,一要天赋,二要
勤练;虽然练法和学习材料我们很多人都帮你整理过了,但你平常还要打游戏、追剧
、追小说、追动画漫画,还要混聊天群,还要做杂事,然后剩下一点时间,或许还有
本行的书要读、本业的事要做,哪来那么多空闲去钻研硬核的经典。我听说我祖父18
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二十四史;我说,你如果不给我其他的娱乐项目,我18岁也能看完
二十四史加一柜子古书。
  我祖父那一辈,还有很多人能写得出很正宗的旧体诗词,道理很简单:“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看的都那些,一写起来自然就像。到我父亲那一辈
就不行了。然而那一辈人,也就是杨弦、黄霑、罗大佑那一辈,多了西洋文学和流行
歌曲的薰陶,乃有港台新派流行歌曲的黄金时代。现在我们这一辈,姑且叫游戏世代
、网络世代好了,我们又有很多新的东西,像我读博的时候就通读了上千本东方同人
......然后也有少数人能花多一些功夫在古典文学和近现代文学上的,于是就有了一
些很够看的鬼畜歌曲。我们自己也来做这少数人之一,便有希望能做到比我们父辈祖
辈都强了。
  当然,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我提出的建议,是先用你力所能及的语言来写就
好,其他馒馒来。然而在此之前,有一点应该要想清楚,就是“我想做到什么程度”
。像是正规作品那样的专业水准?可以在同人Live活动上大家一起嗨?在同人圈里玩
梗玩出花?或者沿袭文学传统来创他个什么新猷?总之,不要只把目标放在“把这首
歌词填完”,你的思维应该是让歌词足以为你这个大目标来服务。这个大目标也可以
是很简单的“搞笑”或“喝酒的时候唱两句”──别小看这个,这是很实际的;反倒
“拿文学奖”或“商业出道”这些,太多机心,有损实际。有了大目标,你整个人在
心志上就可以比较博大,这便是一个比较好的创作者的状态。
  第一届“东方九声坛”如今告一段落,大家还想写或者还没写的,请继续写,我
们很快又可以办第二届的;就算我们不办,你也可以写。也欢迎有兴趣的社团或个人
前来参加我们的组委会,把活动办得更大、更好一些。1980至90年代,香港有个“香
港业余填词人协会”,出过一份刊物叫《词汇》,刊登词评、词作、填词讲座等等,
也办过奖。这个协会的影响力老实说并不很大,《词汇》每期也只得几页纸,然而林
夕出道以前,就在上面以本名梁伟文写过许多词评,并参加编辑与评审工作。所以大
家不要小看自己,也许你也可以是下一个林夕,或者至少跟下一个林夕同台过。这里
说的“下一个林夕”不是我,是你们;我年纪已经比当年的林夕大多了,而且我不做
下一个谁,我就是我。你当然也可以是独特的你,你总能有一些别人没有或者不够的
东西。做原创,做同人,做经典,做恶俗,要做出花,都要有点志气。志气可以不拿
出来显摆,但要放在心里。这样,你的东西,自然就会比较有趣。
作者: yuta02 (火车上面有鳄鱼~)   2019-02-28 00:2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