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awsq00000 (唧唧)》 之铭言:
:
: https://i.imgur.com/EM3edY0.jpg
:
: 对岸先高潮一波 大赞ca政治正确
: 不过有台湾其实还蛮开心 以后可以打mod反攻中国
: 开局刘备直接过来台湾开局也是种玩法
: 以史实还说上面应该有汉人拓荒者 但是政府组织不明确
: 有待其他人补充……
:
: 本作有繁中 有兴趣可入手 巴哈有实体版
在现存史料中,提到夷洲的有以下几个段落
《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黄龙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
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年男女数千人入海
,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
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三国志 吴书 陆逊传》
权欲遣偏师取夷州及朱崖,皆以咨逊,逊上疏曰: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以济时务
。今兵兴历年,见众损减,陛下忧劳圣虑,忘寝与食,将远规夷州,以定大事,臣反复思惟
,未见其利,万里袭取,风波难测,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驱见众,经涉不毛,欲益更损
,欲利反害。
《三国志 吴书 全琮传》
初,权将图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隔绝
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
致?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
有八九,权深悔之。
当时担任吴国丹阳太守的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有描述夷州的方位及民情:
夷州在临海郡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
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
人不穿耳。作室居,种荆为蕃鄣。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下略)
这四段是现存史料中有提到夷州的,由此衍伸出夷州是否为台湾的两派争论。
支持夷州是台湾的论点
日治时期伊能嘉矩以《临海水土志》丹阳郡(约在现在的南京)往东南方两千里,提出夷州就
是台湾的论点,并获得同时代的日本学者认同。
台湾和中国近代学者支持夷州就是台湾的论点基本上都以《临海水土志》为基础去提出论述
。也有学者搭配《隋书》〈东夷列传〉〈流求国传〉提出夷州=琉求=台湾的论点。
在中国来看,国台办引述《临海水土志》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
他们很爱这句。但实际汉人直到明朝才有确切的在台湾活动纪录,直到郑成功才有来自中国
的政权统治。
反对夷州是台湾的论点
反对的论点认为夷州可能是是“从古时代就是属于那种不能确定到底是指何处的一种传说地
名之类。
《临海水土志》中记载夷州“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这一段记载与台湾史料不符
。台湾没有所谓“越王”存在或活动过的传说和记载。
也有学者考据东吴时代的船舰,适合河运而非海运,依照航行距离提出夷州极可能是对散居
于华南沿海各岛,或是澎湖群岛,并非台湾。
中国也有学者认为,根据《临海水土志》记载的方向和距离而言,当时的度量衡基准和现在
不一样,夷洲应该是琉球而不是台湾,认为当时航海技术已能达到比台湾更远之琉球。日本
提出夷洲为台湾之本意是为将琉球与中国关系切割,以利日人侵占琉球之举做准备。
结论
总之讲了那么多,夷州到底是不是台湾呢?答案是:“不知道。”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现
存的史料太少不足以判断,但无论是不是台湾,东吴的统治者对“夷州”并没有太多的重视
,当时的台湾还是原住民、梅花鹿、黑熊、云豹的天下呢。
补充一下航海技术,有人说原住民都能航海来台了,东吴怎么不可能。但一要考虑到从南洋
群岛顺着洋流北上和横越台湾海峡的差异,二则是海洋民族与大陆民族的不同,吴国的船根
据史料仍以河运型态为主,平底高重心,这种大船的渡海能力未必比原住民的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