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ex4193 (oswer)
2018-12-26 18:58:01※ 引述《hayuyang (Cloud)》之铭言:
: 装傻跟吐槽 这个机制似乎是漫才确立的
: (我查了一下对口相声里面也是有捧梗跟逗梗 捧梗似乎也接近吐槽角色 )
: 近年
: 感觉 吐槽担当角色越来越明显 甚至角色知道自己会负责吐槽xd
: 我开始对吐槽印象比较深的角色就银魂的新八...吧?
: 早期的搞笑/喜剧漫画也有这种角色吗?
: 上次看过"外国人 对日式搞笑的节奏 很不习惯"的推文回文
: 是因为不习惯这种吐槽的节奏...吗?
: 印象中版上也不少人不喜欢日式搞笑的?
: 要不要发表一下意见xd
欧美也有脱口秀(Talk show)阿
可以去网上找一些来看看
台湾或对岸的一些职人也有作翻译
我觉得日本很重视"型(kata)"
就是套路
相声演员的节奏,抑扬顿挫,动作,角色职能和编剧都有套路
其实日本光是礼仪上对不同的阶级,敬礼时腰要弯几度等,细节上都有严格规定
所以不意外就是了
但是这很容易审美疲劳
日本的传统文化是压抑的,这跟幽默感是对立的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
幽默是意外性,反权威,自由主义,奔放的,感性的,创意的,脱序的,狂野的,活泼的
一个喜剧演员(Comedian)可以是沉闷的压抑的吗?
所以日ACG我们常见一个情况
圈内人在梗和套路中找到乐趣笑翻天
圈外人却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
好笑的东西就像汤姆与杰利,不同文化的人看的都能懂,很直觉,很简单,大家都会笑
而你今天拿佐贺偶像去给圈外人,可能对方就黑人问号
美式当然有时候也不好笑,也有像一级玩家或无敌破坏王那种卖情怀玩梗的
只有圈内人才懂的幽默
但重点是
美式搞笑通常比日式搞笑更放的开
神情态度,肢体动作,说话内容和节奏等就是充满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