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嗯~
先针对那些“我也被这样对待长大,没问题啊”的人提出看法。
事实上这种论点就是为何忧郁症常常被污名化是当事人“玻璃心”。
假设这里有两个人。
然后被人摸性器官。
其中一个大喊“你摸三小啦!杠!”。
另一个很享受,并且质疑大喊的人说“我也被摸啊,又没怎样”。
各位也许会觉得这样说不行吧。
当然也可能可以就是了。
上述的例子特别去除性别的原因就是在于……
不论性别相同与否,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接受度跟价值观都不同。
以自身经验企图证明曾经被“恶劣对待”过,然后没走歪的人,能够证明的只有“自己不
会因为这样而走歪”而已。
换句话说,可能是这样的方法对当事人没效。换另一种方式,比如说:性侵。可能就会让
当事人走歪。
就像是过敏一样。有的人吃下花生没事;过敏的却会死翘翘。
https://pansci.asia/archives/48787
以下节录自这篇文章当中的研究:
第一个研究探讨的是一个基因的突变ADRA2B(缺少一段序列),过去研究显示有这个基因
型的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后,较没有办法平复。研究者们好奇,为什么有这类基因型的
人,会较无法抹去创伤事件的记忆,于是研究团队检验了人们有无这类基因型,在接收情
绪讯息时是否有差异。
研究团队利用了一个注意力眨眼的实验典范。在这个实验中,实验参与者会看到多个快速
呈现的刺激,通常他们会被要求注意其中的两个刺激。
这里是连结:https://goo.gl/dY8vt7
倘若第一个和第二个刺激在出现的顺序上非常相近,则会发现人们较不容易注意到第二个
刺激,很像我们注意力系统眨了眼,所以暂时看不到。
研究团队发现若第一个刺激是带有负向情绪的,且和第二个刺激在出现顺序上非常接近,
带有这类基因型的人,对于第二个刺激的处理会非常的差,显示他们还
第二个研究则是探讨不同性格的人对于情绪干扰刺激的影响,他们让实验参与者看到带有
不同情绪性质的图片,在图片上的四个角落,可能会出现一个有颜色的圆圈,他们需要判
断这圆圈是什么颜色的。
研究者比较过操弄情绪图片的正负向以及兴奋程度,同时采用担心量表(Penn State
Worry Questionnaire)来针对实验参与者的属性做一些分类。持续在注意那些负向的刺
激上。
结果发现,无关的背景的情绪性会影响表现,而且实验参与者的担心特质也会影响表现。
再者,研究结果显示,担心程度高的人,对于负向刺激的兴奋程度特别敏感。
当负向刺激是高度让人兴奋的,则这些刺激的影响会较中性及正向来的大,但若负向刺激
是不会让人过于兴奋的,则这些刺激的影响会较中性及正向来的小。
综合这两个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人在面对情绪刺激时会有不同的处理,受到的影
响自然也会不同。
下一个想讨论的点在于……
婴幼儿时期所受到周遭人对待的情绪反应。
婴幼儿对于殴打的反应可能不仅来自于被殴打的是自己的“朋友”,同时还接受到父亲殴
打玩偶所产生的刺激。
换句话说,就是老背对娃娃很生气吓到孩子啦。
影片中的小孩看起来应该不满三岁,大概啦,我只带过我姪子跟姪女。
那么,婴幼儿对于他人情绪的反应也可参考这篇文章:
https://goo.gl/zVP2H5
节录其中一段,其实我只想引用这一小段而已XD
科学家们仔细观察了一些出生仅两周的婴儿的脑区活化情况,结果发现他们大脑的活动模
式与成年人一样,思考社交的区域被活化得更频繁。
嗯~这代表什么呢~
社交通常都伴随着情绪反应对吧?
所以我认为这代表着婴幼儿对于情绪是比成年人更加敏感的。
可是他们并不具备理解这些情绪的能力。毕竟大脑还没长好嘛。
结果就可能导致他们认知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与大人产生歧异。
也就是:
大人企图给玩偶吃饭→玩偶不甩(姑且不论根本不能吃)→大人生气殴打玩偶。
大人的出发点可能是:不吃饭对身体不好。
婴幼儿所了解的是:不吃饭会被很生气的打。
因为害怕被生气的殴打,所以吃饭。
并不是打玩偶吓到孩子,而是“生气的殴打玩偶”吓到孩子。
至于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有些人说至少没打孩子,嗯~站在开阔的视角上,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毕竟没直接性的迫害还是比较好的。
可是我个人不建议这么做啦。
为什么呢?
我觉得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https://goo.gl/3LteQB
一样这边有节录:
近代的脑神经科学有关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印证了华德福幼儿教育,强调给0至7岁孩子良
好的“环境”和“典范”,好让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的理据。
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人脑的不同区域都找到这类神经元,更有著名神经科学家认为它们在模
仿及语言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行为上的模仿是镜像神经元最容易看到的功能,使人类
能够通过模仿学习新的技能。
正因如此,孩子无时无刻地模仿周围的大人,父母及环境,从游戏中表现自我,仿学这些
角色。
这都有神经生理结构上的理据,解释了孩子的潜意识何以深受环境中成人的态度影响。
好像我们从来没有教婴儿学步的学堂,孩子观察周遭的环境的特质,形成他们行动的姿态
、说话的声线甚至思考的型态。
模仿活动是孩子发自真心的“自愿选择”做事,毋须教导;他们全身心投入去参与别的个
体中,渗透着一种“我和你”的体验,即是“我”和“我们”之间的健康互动。
孩子在自我实现的同时,感受到被尊重,当中又蕴含着积极的社教化技巧。当孩子透过“
模仿”来学习,他们做的“好行为”并非是因为被教导、奖赏或惩罚,而是自然滋长出来
的自我品质。
很多父母经常会要求孩子做某些好行为而给予奖赏。我们也许没有想到,这样的奖励机制
,将孩子热爱工作的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等价的物质交换。
相反,顺应孩子模仿的天性,我们就得真心诚意地工作,好像为家人做的爱心晚餐,清理
家居,孩子在旁渐渐就成为小帮手。
相反,很多母亲没耐性让孩子学习做家务,家中佣人又将孩子照顾得妥贴,却又埋怨不会
自己动手,造成恶性循环。
其实我手边有研究关于受到言语、精神、肢体暴力的孩子“可能”长成什么样的书啦……
但我很懒得翻XDDDDDD
是一本关于男生的书,叫做<该隐的封印>,可以参考看看。
还有一些我懒得挖出来。
简单讲一下这段的结论:
孩子受到近似于威胁的教育,频率若是太高的话,日后有可能会影响到人格发展。
即使那个威胁并未侵害到自己也一样。幼儿情绪感受能力是很高的。
就是读空气的能力破表,但理解能力很低落啦~
如果要试着让大人的我们也同理的话,大概就是:
假设路上有一个人,分成两种例子:
例子一:有个人站在路上,对着路过的行人微笑,但没有特别对象。
例子二:一样有个人站在路上,对着路过的行人非常生气的飙骂,但也一样没特定对象。
大概就像是“混帐!”、“小鸡鸡!”、“贫乳!”
那么,我相信会无所谓的从例子一身旁走过去的人应该不少。
而例子二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应该会倾向避开。
当然,结果都只是我个人的猜测而已。
那根据这个猜测继续说下去。
身为大人,对于威胁有一定抵抗能力的我们,都会选择避开威胁了。
那身为对威胁没反抗能力,也缺乏足够理解能力的幼儿,我相信造成阴影的可能性是不低
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大脑也是很聪明的啊~
常用的地方会发展得比较好,不常用的就可能不行惹。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都是处于面对威胁的情况下,那大脑就可能倾向于发展成适合面对威胁
的情况。
意即--
人云亦云,怕被伤害就唯唯诺诺。
或--
增加力量,誓死捍卫自己的权利。
也可能有其他的发展。
根据当事人的很多东西决定。有哪些?我想知道,科学家们也想知道。
啊,不过许多的暴力加害者及性侵加害者都有被虐待过的经验啦。
可是齁,每个人都不同,所以被暴力对待也不一定会这样。
可是换个角度可以这么说:
被暴力对待有可能导致人格发展出现偏差。
嗯~我个人觉得齁~
还是尽量把风险降到最小比较好,对吧?
就像骑车/开车一样,遵守规定总是风险比较低啊。
当然可能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也不会出事啦。
“啊我喝酒开车没出过事,也没撞死人,安啦!”
这句话有点像……?
我是觉得自己没发生就否认有机会发生不太好啦。
各位怎么说呢?
另外想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喔……
参考文章:
https://goo.gl/t6uMfH
不过就像文章说的,每个孩子都不同,适合的方法也需要找。
毕竟社交就是从与人之间的不同寻找方法,而婴幼儿也是人。
既然是人,就不太可能有所谓“绝对正确”的方式啦。
我觉得啦。
至于坚持打骂有效的~
呃,约莫十七到十八世纪左右的精神医学啊~
治疗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方式是:
突然把患者浸到冷水、或者是丢到河里。
给患者泡冷水泡一整天,持续一段时间。
或者让患者呕呕呕呕呕呕。还有放血。
给患者吃铁屑。有个家伙的纪录似乎是每天吃下230公克左右的铁屑。
理由喔……
铁很硬很棒很自然,吃下去强化筋骨。
不过事实上当时也有不少医生提出抗议啦,认为这些方式几乎都在伤害患者。
唔~嗯~坚持有效,而且真的医好人的也有。
大概也有些孩子就是%@!%[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不过通常完全无视大人的孩子,也有很大的可能是被大人一直无视。
这种被我们看见的时候呢~就是所谓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大概啦。呵呵。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最后有个实验可供参考:
https://goo.gl/oy17vT
大意就是有个小婴儿被拿去做实验,故意吓他,好让他对一些东西怕怕。
借此观察他日后对于那些东西的反应。
而且实验结束后没有去除制约。
不过这点不用担心,据考察他似乎还没长大就挂了。
最后以我个人的经验说点什么。
并非完全不使用惩罚,这应该对每个教育家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问题是这惩罚带有什么“意义”,以及当事人究竟有没有办法从中理解到这层意义。
当然也能采用小孩讲不听就抱着她一整天不放,走到哪抱到哪的惩罚...........
如果够大了肯定是一种惩罚,对吧(′・ω・`)
最后覆上一张美女卡,结束这篇文。
![]()
让我们Love&Peace吧(′・ω・`)(′・ω・`)
好吗(′・ω・`)(′・ω・`)说好了ㄛ(′・ω・`)(′・ω・`)(′・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