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nzero (【林】)》之铭言:
: 我是觉得特别强调要台湾风味的漫画这诉求本身就有点问题
: 强调台湾风味又如何?
: 不是台湾风味又怎样?
: 当然以一个企划案来说
: 是可以找主题的
: 也可以找台湾当主题
: 但这种有时只是个公司组织企划规模的层级而已
: 但搞得好像以振兴台湾漫画为己任,置其他题材为度外
: 好像专搞台湾题材,漫画产业就有救了
: 不搞台湾题材就骗不到钱似的
以前曾听一位也是台湾漫画家,叫 哈日杏子 的
上节目的时候接受访谈说了一段话
"政府官方与其一直认为青少年只喜欢看日本漫画,只对日本文化熟悉
却不熟悉(或没兴趣了解)自己居住的台湾
不如检讨 为什么自己国家的青少年只喜欢(或说大部分只看)邻国的创作产品
是不是在行销或包装的手法上有进步空间?"
当时这段访谈还是在 民进党还没执政过的90年代...我记得好像是98还99年
结果十几年后,喜欢强调本土的社会风气几乎在当今是显学
但国内的相关产业处境却远比当时更严苛
有一个疑问我的看法也跟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观点
为什么一定要一直强调"台湾味"或"本土"这些,好像不画这个就是政治不正确
那些官方上层却不会去思考,一直刻意强调"一定要怎样"反而会让创作失焦
历来成功的创作不管是文字或图像,也不论是商业路线或纯创作主义
原作都是在很自然不刻意的前提下去进行的
金庸一开始在创造属于他的一整个系列作品时
难道心态会是"今后将是武侠小说的年代了,看我来创造一部部的经典吧"
他只是很朴实的以他喜欢写作的习惯搭配本身的博学底子
当下也没有什么"一定大红大紫"的野心去推动,就安安份份的写了好多年
如果一开始想法是像我上面说的这样,那金庸绝不会是今天的金庸
罗琳在创作哈利波特的时候,也是在不富裕的生活环境下
借由一个创作来满足自己与周遭的人,至于日后的盛况是一开始始料未及的
但官方的逻辑却是
"邻国日本有自己的动漫文化产业,台湾没比人差,我们也可以
首先,我们一定要创作出有台湾味的作品,只要不断坚持台湾本土风味,早晚会成功"
^^^^^^^^^^^^^^^^^^^^^^^^^^^^^^^^^^^<<这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逻辑
只知道模仿邻国的强项,但其实根本不知道别人为什么会成功
因为台湾的社会本身并不鼓励独立思考,去追求事情的本质
这些官大爷或所谓同业组织的决策者
有去想过在大鸣大放之前,别人的底子打得多厚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也不会是一天造成的
要我再举一个更简单的,国内的足球风气也从来都不盛行
以前阿扁的年代也喊过一个口号,今年将是台湾足球元年
然后呢?
十几年过去,今年是台湾足球十x年了吧?
我只看到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厂商为了想办法推广行销
找一堆一看就根本不懂足球的明星在那边假掰~
"其实我平常就有在看国外的足球,只是很少跟人提"
办场活动,请几个明星当代言人,这样就可以推广?
干脆说预计几年后台湾足球就可以跟巴西这种强国一较高下好了~反正画饼不用负责
我很诚实告诉大家,我没看足球,纯粹没兴趣
但很讨厌这种什么话题都要沾的行为模式
不懂就不懂,没兴趣就没兴趣,对自己坦白很难吗?
就算今天整个台湾都风靡足球,我也不会因为这样就跟流行,说我其实小时候就开始看足球
今天台湾看到日本整个成熟的环境模式
"好,我们也要来打造属于台湾人的动漫产业...首先要先强调本土化..."
得了吧,只想从最火红风光这段直接复制贴上,当别人下的苦功是傻瓜来着?
那些真正成功的关键都在多数人不会去注意的细节之处
先有足球,后有动漫文创,改天美国超级杯
官方喊,今年是台湾橄榄球元年,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 以任正华漫画为例
: 顽劣家族充斥着台湾人才懂的梗
: 修罗海看起来也有一些常见台湾企业的戏剧桥段
: 这样作品需要强调它是台湾本土风味题材吗?
: 而她同时也能画出有中国风味的人肉包子跟修罗海第二部
: 以及西方风格的魅影杀机
: 要搞台湾题材没什么
: 但新闻跟发言搞得好像是漫画产业急需我们搞这个来救
: 就觉得很奇怪
: 题外话
: 任正华老师现况如何?
: 很久没消息
: 估狗也没讯息
任正华我最后一次知道动态是2005年
我在当时还没没落的雅虎拍卖上,找到一个帐号
专门卖 博海文化的出版品,这个卖场当时有卖 子息 还有 漫画玫瑰 这两部作品的单行本
当时卖场还强调,有需要签名的话可以先讲
当时我还满吃惊的,这卖场到底是博海的人直营贩卖
还是任正华本人在拍卖上卖他的作品?
我也因为这样拿到一本签名书,到现在我还留着,十几年下来看了3.4次
故事分镜叙述都很流畅,这样的人才没能持续创作,可惜了
我没看过时报版的修罗海,之前一直以为东贩版的修罗海内容是一样的
但我看维基资料,好像是不同故事内容?
有知道的朋友可以说明的吗?
如果是不一样内容,那我就去拍卖把时报版的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