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无责任漫画教室(镜头语言的小小心得)

楼主: a5378623 (黑云)   2017-10-21 00:11:50
我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想要搞懂“镜头语言”到底是什么,结果却只是陷入各种专有名
词和不知如何运用的理论,别说搞懂了,连怎么学习都不知道。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我
偶然读到了陈弘耀的《无责任漫画教室》我才豁然开朗,只要将不同媒介进行对比,答案
就在文字和画面的夹缝里面,那个文字所不能及之处。
 
在〈谈漫画节奏的调整(上)〉这篇文中,他以自己的作品《一刀传》为例:“贯万齐躲在
石头后面,偷窥山洞里边相互对峙的林东洲和陈一刀。”原本的草稿先是一格过肩镜头看
贯万齐偷窥,在反拍他惊讶的表情;正式连载则是先拍贯万齐的表情,再接过肩镜头--
画面内容完全相同,只是顺序不同。
 
换句话说,草稿版是先看到事件,再做出反应,是个直述句;正式连载版则是先做出反应
,再看到事件的倒装句。对此,作者的解释是后者对贯万齐的心理描述更加深入,多了“
怎么了?再看看...”的想像空间。此外,作者没说的是,草稿版先是件后反应,会让读
者把注意集中在贯万齐的反应,正式连载版先反应后事件,不只更深入描写了贯万齐的好
奇,同时也挑起了读者的好奇:第一格是“他看到了什么?”第二格是“那两个人在干嘛
?”两个悬念层层递进。
 
不过我并不认为两者有高下之分,因为这个版本呈传递的,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情绪。
正式连载版如作者所说,贯万齐的心态更偏向想要再看看的好奇,但草稿版则是看见事件
之后的惊讶,而就像前面说的,正式连载版同时也挑起了读者的好奇,渴望知道对峙双方
到底在干嘛,草稿版则是放弃事件(没有悬念)专注在心理活动--但这其实不重要,真
正重要的是,不管哪个版本都包含文字无法充分表现的内容。
 
草稿版是金庸小说常见的模式“贯万齐从大石后面悄悄探出头,只见山洞口站了两个人影
,赫然是林东洲和陈一刀。贯万齐心下寻思,他们俩在这儿做什么呢?”但是漫画却可略
过后面的心理描写,直接用人物面部表现心理状态。正式连载版如果用文字可能是“这是
怎么回事?贯万齐从大石后面悄悄探出头,往声音来源看去,只见山洞口站了两个人影,
赫然是林东洲和陈一刀。”但是文字终究没办法像漫画,直接用贯万齐的表情表现“好像
看到了什么”的困惑,也就无法有前面提到的深入心理描写和挑起读者好奇的效果(我没
有花时间琢磨,肯定有更好的写法,但是无论如何,我认为效果终究不可能相同)
 
虽然文中作者用了“直述句/倒装句”说明两者不同,却反凸显了文字的侷限,也是在那
个时候,我才理解到什么是“镜头语言”--在这边的例子是,正反拍的顺序如何影响读
者认知,以及特写镜头如何表现角色情绪。也是在《无责任漫画教室》的其他文章,像是
〈人物对比与小道具帮衬〉,我才理解了画格大小和镜头角度如何表现角色地位,漫画家
(导演)又如何透过镜头安排,改变大小比例和相对位置,更进一步强化这个关系。于是
在《欲谋》里面,站在楼梯上的叔叔查理斯对姪女印蒂亚说“Do you want to know why
you feel at a disadvantage right now? Because you're standing below me.”的时
候,我才能意会微笑而不是满头雾水。而在〈过场〉这篇文中读到各种利用图像进行的转
场技巧,我在看《原罪犯》的时候,才发能发现片头片尾吴大秀和李佑镇的呼应,也让我
在更后来了解到匹配剪辑等其他技巧的运用。
 
但是电影和漫画也是有区别的,漫画是静态无声的,但这个静态无声也给了漫画特别的优
势(只要是看过《灌篮高手》动画的,都会记得木暮那飞了几十分钟的三分球)画格变形
和翻页更给了漫画其他媒介所没有的魅力,这同样是需要比较才能领会的,漫画独有的语
言(这就不得不抱怨一下,很多时候看人谈漫画分镜,总是认为学会电影分镜就是学会漫
画分镜,实在让人感到遗憾,这是题外话)
 
所以回到最开始,怎么学习镜头语言呢?其实很简单,就像村上春树在写《听风的声音》
的时候,为了找到自己的声音,先用英文写作再翻成日文,我们只要把画面还原成文字,
试着尽可能详尽地描述刚才所见的内容,然后在这个“翻译”的过程,你将会在那文字所
不能及之处,发现全新的世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