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我在快打求旋风》电竞这条路怎么走?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17-10-05 14:38:36
观影结束有一阵子,最近才把观后感写出来
顺边恶补一下电竞小史
打电动也是人生,格斗电竞选手的告白
受到电玩影响极深的台湾,在最近几年只要有接触到电玩的人,无疑都听过“电子竞技”
这类游戏界的大赛事。随着台湾的电竞选手不断地提升自我的能力,达到国际水平,赢得
大赛名次,也开始翻转台湾老一辈说的“打电动没前途”这个观念,成为一位电竞选手似
乎也成为爱打电动的玩家和新兴行业,另一种人生的选择。但电竞选手真的那么容易吗?
以格斗游戏电竞选手为主轴的电玩纪录片《我在快打求旋风》中,赤裸地揭开关于全球知
名格斗游戏《快打旋风IV》日台法三国选手电境人生的告白,更访谈到传奇格斗游戏选手
“梅原大吾”,走上电竞选手这条路,到底是条不归路还是一种兴趣到工作的延伸呢?
[img]http://kevinmoleaf.weebly.com/uploads/2/6/2/4/26248190/1_30_orig.png[/img]
电子竞技其实并非当今几年的事情,在美国一九七二年电子游戏《太空大战》应该是最早
的电竞比赛项目。而这当时只是美国史丹福大学理工科学生和同学之间有趣的小游戏而已
。而在一九八一年在游戏史上举足轻重地位的雅达利公司,举办了自家游戏的竞赛,首届
赛事就有超过万人的参加纪录,在当时资讯发展还不快速的年代,很难想像有数以万计游
戏迷,远渡重洋的来参加一场游戏赛事,这股电境热潮一直到今不但没有消退,还有越来
越壮大的趋势。
台湾其实也在二零零八年的时候就由电视媒体和多家游戏代理商与公司合作成立“台湾电
子竞技联盟”,知名的“电竞狼、乐点熊、华义SPIDER”等多个团队选手都于该联盟接受
业界的培养与扶持,这点与欧美较为类似,而韩国与中国政府则是选择直接由国家投入电
竞项目中,必且以国际运动赛事的规格培育电竞选手,比较微妙的是日本虽然有日本电竞
联盟也培育电竞选手,但国内却普遍流行休闲型游戏,对竞技游戏兴致不高,独爱于格斗
游戏赛事。
[img]https://i.imgur.com/lUhpFBf.jpg[/img]
《我在快打求旋风》是一个以电竞选手日常访谈和游戏赛事的实况两者为主轴的纪录电影
,揭开以往大众对一位将“打电动”成为职业的电竞专业人士的职业面纱,访谈多位以《
快打旋风IV》游戏赛事的经典选手,其中又以日本选手精英玩家兼格斗游戏教练的百地祐
辅;快打旋风世界的传奇选手梅原大吾两人为影片中的主轴,现实的透漏一位电竞选手在
实际的日本社会中生存的不容易,和短暂的职业生命周期。当兴趣成了职业,它就不能只
是玩玩而已。
而这部纪录片也道出生在日本成为一位职业的电子竞技选手,除了要面对没有得名与拿不
到奖金的经济压力外,社会给予的精神压力更是沉重,如被格斗电玩圈内誉为如同神人一
般的梅原大吾就跟纪录片导演透漏:尽管他的比赛成绩优越,但是周遭的人从未认同,在
日本社会中以打游戏为业,基本就是一种不务正业,偷懒的表现,每次在游戏中取得越高
的成就时,自己的自尊和处境就更加难堪,并对于他们的专业和执著的东西嗤之以鼻。
[img]http://kevinmoleaf.weebly.com/uploads/2/6/2/4/26248190/b_orig.jpg[/img]
这也是这部记录电影的出发点之一,在亚洲社会里多半将电玩视为“工作外的消遣”,对
于这些没有接触过或不了解的人,只因为自我匮乏狭隘的认知,嘲笑将电玩视为生活和生
命一部分的玩家,希望可以透过影片中看见他们如此的热情和努力。里面有提到关于欧美
的职业选手,如法国选手鲁夫,就同时有着设计公司职务和电竞选手的双重身分,而它的
设计公司有兴于接受他的选手身分,而愿意让他请长假专心于赛事。美国更有电竞玩手透
过薪资和奖金买下豪宅。
每次对战,六十分之一秒的误差就决定了这场胜负!输赢就决定你在电竞史上是否留下名
号,如同以“根性”著称的电竞选手百地祐辅,虽然得到最高荣誉,但名声却少为人知,
而他自己也知道比起传奇性的格斗奇人梅原大吾,自己缺乏著那种让人为之一亮的“历史
性战役”,甚至也缺少著领导者魅力,而梅原大吾也对于自己曾经得过无数格斗大赛的殊
荣,在后起新秀的追赶下与社会的不认同双面压力中,找到属于自己能去面对的方式。
[img]https://i.imgur.com/C7DUuHV.jpg[/img]
就像是一般的工作一样,没有工作是不用吃苦就可以得到成果,即使以电玩游戏为职业,
还是有着业界甘苦谈,其中《我在快打求旋风》纪录片里也访谈了台湾的电竞玩家向玉麟
(GamerBee),有谈论到他的成长背景和接触电玩的经历。虽然台湾电竞选手在近期几场
赛事中都有着不错的表现,但环境对于电竞比赛资源匮乏,还得忍受酸民对比赛失利的炮
火,台湾社会对于电竞选手如同我们的运动选手一样,得名就是台湾之光,无名则是落井
下石。
不管是电竞选手或是游戏独立工作室,这些在二十世纪后才开始崭露头角的新兴职业,我
们不应该以偏见歧视的眼光看待别人努力与认真的成果,如果欧美可以认同电竞选手职业
的正当性,并且视游戏比赛一场攸关选手的神圣赛事,台湾或亚洲国家应当也可以给予我
们的职业选受该有的职业尊重,这是改变游戏从“打电动没前途”或“工作外的消遣”的
开端,当我们的社会多数人可以不在歧视于电玩为生活与人生一部分时,游戏圈才有更多
,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img]https://i.imgur.com/XBs9OFV.jpg[/img]
完整图文网址: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5927581
作者: c121125 (宝特瓶)   2017-10-05 14:42:00
看到最后那个不在让我很不自在XD
作者: hucgly (哈格历)   2017-10-05 14:53:00
先推在看
作者: goddarn (goddarn)   2017-10-05 16:1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