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去看荀彧为什么要追随曹操,
就是这两人其实有不小的相似之处。
一般都认为荀彧是世家大族,不过荀彧当时有个并不算小的污点:跟宦官联姻。
典略曰: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转以与彧。父绲慕衡势,为彧娶之
。彧为论者所讥。
当然裴松之有跳出来辩护,认为当时身为五侯之一、人称“唐两堕”的唐衡,
并非荀绲所能抗衡,为保护家族安全被迫答应也未可知,
但这件事显然已经对荀彧的名声造成伤害。
回头来看曹操,更惨,父祖拜宦官做干爹,
自己原本姓什么都搞不清楚(莫能审其生出本末)──那两个有类似经历相同困扰的人,
彼此一拍即合,会很奇怪吗?
(其实曹操早期的部下大多是这种有道德名声缺陷的士人,可以说是史上最强的鲁蛇集团
这也是〈求贤令〉出现的背景。)
至于忠汉不忠汉这个问题....
〈让县明本志令〉就只是个政治文宣,请不要把它完全当曹操的心里话,
如果要这样解释曹操,那曹操一边忠心耿耿的为汉服务,
一面不得不主动出手(!)辗掉向他挑战的愚蠢之辈(包括皇后在内)(!)
然后顺手把汉朝的领土割一大片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土(!),这一切都是为了汉朝好,
决不是为了曹某自己私心喔~~~....那也未免把曹操想得太小白兔了点。
而荀彧自己,一开始也是拿汉高祖之业去期许曹操的。
我个人认为荀彧的矛盾在于,他一手把曹操这个东汉的人造人打造出来,(以东汉角度)
结果没办法收尾。因为到他死前的情势,已经变成这种恶性循环:
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给自己大义名分→汉朝的威望也随曹操自己的威望而提高→
结果朝中汉朝同情派不减反增→因为舆论的缘故要公开支持曹操代汉就更难
如果注意看的话,可以发现荀彧的死也是曹操赤壁后新一波整肃汉朝旧公卿的开端:
荀彧死后就是伏皇后案,然后是崔琰毛玠案,再来是吉本金祎之乱....
这也解释了曹操最后为什么没称帝,因为他必须要先铲平内部的亲汉份子,
稍带处理接班人问题,等处理得差不多的时候,他的寿限也到了。
至于荀彧为什么不选择刘备....
我觉得就机遇,没碰到的问题。加上当时刘备也的确不算世族寄托家族的好对象。
我也并不觉得荀彧纯然就汉臣。甚至老实说他最后有点被曹操误杀的感觉。
因为老实讲也没人能确切说明空餐盒是什么意思....
曹操:干我只是问文若你中午要订哪家便当啊,你自杀干嘛啦!! Q口Q (大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