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武力排行演变是不能看正史的,正史跟本不重视吕布,
他会被提起来,通常都不是因为武艺,都是拿去比喻反复无常的小人。
反观在三国后两百年间基本上变成猛将武勇代名词的关张二人(尤其是关羽),
吕布真的无足轻重,连他手底下的张辽都可以进武庙,吕布一次都没进过。
所以必须要从民间传承找线索。而说到民间传承,
当然就不能不提到吕布被提为武力第一的主要理由: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流传很早,《演义》的原型《三国志平话》,
跟元杂剧《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郑光祖作)都有提及。
而在早期的故事中,吕布是打不赢三兄弟合体,
甚至是小输张飞的──杂剧中吕布跟张飞打了几回合吕布就说要“小歇一小歇”,
想耍诈来打赢张飞;《平话》中吕布败给三兄弟隔天再单挑张飞,
直接被张飞打败。当然这样的编排有一点不合理,
毕竟如果吕布连张飞也打不赢,就没道理非要三兄弟一起上才打得赢,
所以《演义》在情节上就做了更动。提到《演义》又有点麻烦,
因为《演义》又有毛版跟嘉靖版的分别。在嘉靖版的描述中,
最初跟吕布打的张飞打到后来渐渐“枪法散乱”,显见赢不过吕布,
要三兄弟齐上才能打赢吕布,至于毛版则删去了张飞劣势的描写,
仅说关羽加上张飞三十合内也“战不倒吕布”。
吕布的实力已经比最初的版本已经有显著的提升,日后的说书又加以扩大。
《吉川三国志》以嘉靖本为基底又更加扩大解释,在吉川英治的笔下,
吕布即使被三兄弟夹击也仍然有嘲笑对方的余裕,这也变成日后日本方的主流解释,
而在中国的评话,则衍生出“一吕二赵(马)三典韦”的说法。
吕布后面的排名是有变动过的,(比如说老赵是毛太祖钦点上位)
但吕布坐第一的位置则少有争议。
当然这是因为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不断地持续改进跟精致化,
以至于吕布身为大魔王的形象越来越深植人心,
再加上日后的三国故事也不断强调吕布武艺,造成吕布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强悍的武力。
至于吕布被捧成武力第一有没有一百年....我认为很难讲。
吕布的武艺被突出化的确是从《演义》开始没错,
但我并不认为《演义》有把吕布当成全书武力第一的想法,
这种印象应该是来自后来讲述《演义》的人的追加解释,
但除非有更多关于那个时代三国故事演变的史料,
不然很难确定吕布的武力第一说法是从什么开始流行的,
至少只能说大概进入二十世纪后(评话+《吉川三国志》问世),
这种说法就已经算是一种主流。
我想大概可以从二十世纪开始在往前抓个一两百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