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ctus44: 但复仇就是种偏激的感情啊...反过来能冷静复仇的根本少04/18 23:11
→ cactus44: 数 04/18 23:11
还真的有复仇心理学...
《半泽直树》与复仇的科学
http://pansci.asia/archives/48764
文章很长,抓些段落出来。
{前略)
Fehr认为,虽然激情在复仇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想想半泽直树怒吼:“请下跪!”的画面
),但其实复仇者在处理情绪时是很理性的。除了刚刚说到的背侧纹状体以外,在衡量该
花多少钱来施加惩罚时,脑部的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也活跃了,施加惩罚
者需要衡量是否要花那么多钱来惩罚对方,如果惩罚价格越高,施罚者也会选择比较轻的
惩罚,代表复仇的过程其实是一种交易;听起来,复仇戏码是不是很适合银行员呢?
但我们大概也都认识或听闻过有些人无法衡量(起码就一般人看来)复仇的轻重,这样的
人就可能是前额叶皮层出了问题。
复仇之所以会存在,理由前面也稍微提过,但Michael McCullough,Benjamin Tabak,以
及Robert Kurzban三位归纳如下:
第一:透过复仇,直接阻止侵犯者再次执行侵犯行为。
第二:间接建立自己所能接受的行为规范,透过公开复仇,展示给其他人知道自己的界线
在哪。若有越多人目击或知道自己是被背叛或伤害的受害者时,复仇的动力通常也越强,
因为这代表若不复仇,会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可以被欺负的对象,未来被伤害的风险就越
高。
第三:也就是守望相助。举例来说,如果你的猿人邻居被花豹攻击,儿子被吃掉了,而你
却没有出手救援,那么就等同于你杀了你邻人的儿子一样,那么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避免被报复,你就会选择守望相助,在夜里保持警醒,期望你的邻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也
这样帮助你。
(中略)
德国心理学家 Mario Gollwitzer 当然也没办法设计出来这种等级的仇恨来研究,不过他
替研究加了料。他在最后让复仇者写纸条给被报复的人,然后又设计了两种不同写着不同
类型回应的纸条。结果显示,只有当复仇者知道被报复者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被报复,而
且被报复者知道是自己自私的行为才导致自己被报复时,报复者才会感到释怀、心情才会
比较好;若回传的纸条反而透漏被报复者的自大跟不理解为何自己要被惩罚,报复者即使
已经施行报复了,还是会感觉很不爽,非常不爽,甚至比没办法报复的人还不爽。这大家
应该也可以想像吧。这应该也是半泽直树对大和田会从加倍奉还增加到百倍奉还的原因。
而且,尽管报复的目的通常是“公平正义”,但被报复者常常认为自己受到了过分的打击
,因此又展开下一轮复仇的循环… 纽约州立大学的Arlene Stillwell 在2008年的研究中
阐释了这种复仇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心理状态。像是半泽直树里头那么干净俐
落,让人心服口服的复仇,其实是很少的,大概是主角威能吧。
(下略)
======
所以复仇是种天性,而且还是种交易,而且过程其实很理性。
然后复仇时记得要跟对方说明为什么你要复仇,这样你心情才会好。
再来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请斩草除根。 (大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