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认为盖棺一定要论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当一个人死了后我们就
要像是肉品认证一样帮他盖章:你是圣人他是奸人、这是明君那是暴君。
人是复杂的,历史也是复杂的。很多时候,要用一个简单的名词或形容词论断一个人
的一切就是一件十分傲慢的事情。甚至在很多时候,我们用的名词本身也是没有定义清楚
的。
很多人喜欢用道德标准来评论一个人,但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道德不是绝对的,例如
作为一个君王与作为一个人的道德是相反的。所谓的兄友弟恭、温文儒雅的德行出现在君
王身上却很可能变成了优柔寡断、懦弱无能。在必要时刻血染双手的决断力怎么看都不是
一个人该有的德行,却是成大事时不可避免的才能。另一个例子就是承平时期与战乱时代
的才能也有所差距,嗜杀成性的人在平常就是个杀人魔,在战乱时代却可能成为万夫莫敌
的国家英雄。
正如前面提到的,唐太宗统治的时候爱民如子善纳建言,在继位前却手刃兄弟、血染
玄武门。另一个类似的故事就是明成祖、为了继位引发战乱,反对人士被诛十族,这样的
作为可说是泯灭人性,而他的治世却让明朝再次强大。我们能用继位前的事蹟就论断他是
十恶不赦的暴君吗?我们能用继位后的政绩就帮他洗白吗?说穿了,道德标准就是个变动
的东西,单用道德论断一个人是过于轻率的。
作为一个君王,比起道德标准,用统治的功过来论断或许更为妥当。不过,这也不是
个绝对的标准。用生前的事蹟来评估,秦始皇无疑是成功的。他灭六国、彻底革新国家制
度,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伟业。但假如用身后事来论断,他就是失败的,他的国家没几年就
灰飞烟灭、子孙自相残杀、继位者丧于乱臣与敌人之手。
历史上的确有着那种似乎挑不太出毛病的明君与他们的治世,不过更多的却是这种有
功有过、有污点也有荣耀的人。对于这类型的人物而言,我个人比较喜欢用身后事来评论
他们,所以我认为秦始皇是个残暴、失败的帝王,因为他的国家在他死后就分崩离析。当
然,会有人拿亚历山大大帝来说他死后国家也快速崩解,那他是不是个失败的领袖?我个
人觉得他在征服后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统治,所以把国家的崩解怪在他头上或许有点过份。
不过秦始皇可是确确实实的统治了帝国十一年,所以他的国家灭亡跟他脱不了关系。
如前面所述,我不喜欢用“暴君”这个涉及道德的名词来评论秦始皇。不过,作为一
个统治者而言,他的确是失败的,在统治时埋下了火种,在接班人问题处理差劲。
最后题外话一下。关于这类型的人物,我认为有一句很精彩话适合形容他们。这是罗
马独裁者苏拉在死前决定好的墓志铭。
“对于朋友而言,苏拉是全世界最好的人;
对于敌人而言,苏拉却是全世界最可怕的人。”
这个不可一世的独裁者身后留下的这句话,实在很适合形容这一类型的人物。对于这
类型的统治者而言,道德标准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用道德标准评论他们也是一件很不
恰当的事情。这种类型的人物,任何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事业而存在的,为了事业他们可
以礼贤下士、忍辱负重,也可以眼都不眨的大开杀戒。我认为,对于这种人物而言,他们
留下的“成果”比道德更适合评价他们的一生。
作者:
umano (ぎゃああああああああ)
2017-04-16 16:38:00先总统
作者:
LOVEMS (ç‰åˆ°è¶ŠéŽå¤©ç©ºé‚£å¤©)
2017-04-16 16:43:00维修吧
明成祖是明君没什么问题,他的施政对百姓不错,恶名只有杀姪跟诛方十族,不牵涉百姓。
苏拉:我的朋友没有带给我多大帮助,但同样的我的敌人也没造成我多大的麻烦,但是我都加倍报答了他们
没注意夺嫡问题,缺乏历史殷鉴...只好成为反面教材...
赢政接班人问题其实是被赵高恶搞,不过即使他即位也顶多多延几年吧,而且扶苏此人是否真有能力也不好说。
很难说他贤名是不是被儒生捧的(因为他替儒生求情)。
作者:
ROMEL (Bin)
2017-04-16 21:44:00自从知道李世民会"观照"史官记录后,我严重怀疑魏徵的进谏是早就跟他串通好的
作者:
LOVEMS (ç‰åˆ°è¶ŠéŽå¤©ç©ºé‚£å¤©)
2017-04-16 22:11:00李世民后来在魏徵家发现他有留上谏副本,也在怀疑魏徵是不是博清名;如果不是魏徵早死大概要当侯君集的陪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