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问过世了。我八岁的时候第一次看郑问的《刺客列传》、《阿鼻剑》等等,
受到深深的震撼:居然有人可以画漫画画成这样。他的画技与魄力,还有开创性,
我到今天还没有看到超越他的。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他给高阳小说画的封面
,也是每张都好。
可惜的是,相对于超一流的画技,他的编剧能力、国学根柢和经营的意识,都
算不上很好。《刺客列传》是照《史记》来画,《阿鼻剑》是马利(郝明义)编剧
,不用他自己从头想。他后来的原创作品,看得出也是想发扬中国历史文化以及佛
教的精神,但已颇见照样刻板之勉强;和布袋戏与香港团队合作的《大霹雳》更是
大失败。以郑问的年龄、级数,根本不可能也不应该作港漫形式的极速出刊,其结
果也就和每周出片、偶尔才来一场“高规格武戏”的霹雳一样,偶尔才一格高精度
的彩画;其剧情更是支离破碎,不如同人志。霹雳当初请他,就应该请他作个画册
就好了,一本卖一千块。如果一千块太贵,卖两千块。如今再回顾他二十多年前在
《东周英雄传》单行本的后记,更是令人感叹。他已在日本连载,且掀起了旋风,
以画技压服了读者与漫画界,但他本人也就是高兴一下收入有所增加而已。
往好处说,他没有像当年某些成名的漫画家得了大头症,就自己出来搞东搞西
而荒废本业,他还是专心画图和带学生;往坏处说,他没有那个意识,为自己的本
事找到相配的编剧人才与经营团队,于是在台湾漫画环境与产业崩坏的这十几年,
深具实力与名望的他和他的弟子,也没能撑住什么。
这也有很大一部份是我们的错。在资源、名誉与精力都不缺乏的时候,同辈人
没有好好珍惜这个国宝,没有给他认真深刻全面的评论,没有出钱出人找他合作出
新一部的经典。而到近年,我们这些小读者已经长大了,有些经济能力,有出来做
事,也有话语权了,也还是忘了他。我先前还想,不如《金光布袋戏研究》第二期
请他来画封面,我再多花些钱,亏本也值得;然而现在也晚了。
郑问的画,即使进入精致艺术之列,也是可以的--虽然他没有在跟艺术界玩
那些艺术语汇的抬价游戏,但他的画能让人直观感到一种魄力,这就够了。以文化
界的趣味来看,郑问一贯的主题,是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中国经史以及民间小说
所崇尚的“英雄”,既不后现代,也不反差萌,总之就不是你想讲的那些话题。讲
历史,他的《始皇》也不见新意,甚至不如《东周英雄传》时的短篇。或者我们可
以谈一下佛学,如郝明义后来写了几本谈佛学的书,也在网上续写了《阿鼻剑》小
说并说要和郑问继续做第三部,可是十年过去了也还是不见下文。这里也只好引用
我老哥的话:《阿鼻剑》画到第二部也就够了。
1990年左右,他们都还是二三十岁没多少经验的年轻人,为什么一出手就有了
这么漂亮的作品?只能说是几千年旧学和几百年古典小说、几十年武侠小说的积淀
。可后续却没有了。大概,那年头,不同领域的有学问、有才能、会经营的年轻人
,还有不少可以玩在一起,就这么作出许多漂亮的东西,郝明义帮郑问是这样,詹
宏志帮杨德昌等人也是这样。之后各走各路各有发展了,郑问这一些在漫画领域的
创作者,很不幸的,没有持续得到顶尖学人和经营者的支援--二三十岁时郝明义
的才学当也称不上顶尖,但起码他身兼读书人和经营者,大概知道真正内行人是怎
么做学问做事业的。郝明义做出版,这一行最能与各行各业的头面人物打交道,视
野至少是宽的;而漫画家的生活条件较为封闭,郑问没能给自己找到一条长远的康
庄大道,也不能太怪他。
但这样的悲剧,这么可惜的事情,到我们这一代,不应该再继续了。我身为从
小看漫画、打游戏、和这些东西一起长大的一辈,又在名校传承了正宗和前沿的文
史系统,在网上也有那么多良师益友可以在经营上给我指教,我具备了几乎一切打
通这些藩篱的条件,我一定要打通它,作出超越郑问的经典。唯有如此,才能对得
起郑问漫画在我童年给予我的深刻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