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算是比较好的。
三岁的时候妈妈买了电脑,文书处理需要。她说那台是宏碁小教授,我记得价
钱,64000元,含点阵式打印机,那是1986年。我和哥哥就玩起来了,那时仁爱路圆
环附近有一家宏碁的门市,里面会卖一些游戏片,当然是360k的5又1/4吋磁片。妈
妈一开始也跟我们一起玩《十项全能》(微软,1982)还有《国王密令》(即国王密
使一代,Sierra)等等,我从那里还学了最早几个英文单字。我小时候的志愿就是
做电脑游戏。
后来也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包括拨接BBS时代。总之上小学以后,考试考
不好或我玩太凶,妈妈会把键盘没收,我还会去找出来,那时候,我认识到了人生
中第一个两难问题:
如果我下一次考试考好了,那么就证明了考不好是因为游戏打太多,我讨厌这
样;但如果我故意不考好,那是跟自己过不去,而且状况还是不能改善。
后来六年级的时候有一阵子,我在玩我们同学称为“机器人快打”的《OMF 2097》
(Epic, 1994年,这游戏mod很多,有人到现在还在玩),我好像是和六楼的邻居
借了一下键盘还是趁有找到键盘的时候,改了一下AUTOEXEC.BAT,设定一开机就执
行机器人快打,这游戏可以用摇杆来玩--我有一个三年级的时候买的熊猫出品的
手把,三百多块,还满好用的。这样,我平日四点半回到家,老妈五点多才回来,
我可以玩个半小时。而比起游戏更大的成就感,是来自这种靠自己解决问题的快意
。
除了PC以外,家里还有一套美规的任天堂,不过那个我玩得比较少,后来我
也没有说想买超任或之后的主机,电脑够好玩了。我也从《新游戏时代》的奇幻小
说征文开始写作,开始想当作家。
国中高中的时候,一来是成绩还不太差,二来是老妈没管太凶,也就是看到了
骂几句的程度,总之自己也知道不要太过份,例如一吃完饭,马上坐进去打游戏实
在太不好,但又不想看书写作业,怎么办呢?那就看课外书。于是我比那些上补习
班的同学多看了很多书。高中时去网咖连线打CS非常流行,我却只跟了几次,因
为回家就可以玩了。高三也差不多是留校晚自习到十点,回家上一下网,十一二点
睡。
大学以后其实还是玩很大,这时候大人管也没用了,你就是靠自己。读研究所
的时候,有几次去同层寝室串门子,我们连宿网打DOTA认识的。一进门,我看
到四条汉子,都在连线打同一张地图,我顿时好像看到了四个自己,一个巨大的问
题从我心底浮起来:“我到底来这边干嘛的?”
又或者,当游戏在读取时,画面转黑,我从萤幕上照见了自己,一脸萎靡,这
种时候,也是会羞耻啦。当然,如果自己正事有做好,那玩一下的时候也就不羞耻
了。
去香港读博士的时候也是一个人住,继续打DOTA和《文明》,这时又多了
《东方Project》。如果我不玩,都很用功,应该可以早两年就毕业吧?然而这样下
来,我也还是毕业了,而且学以致用,就可以来写游戏的文章,出相关的书。我们
这一代读到研究所以上的学者,读书可能没有老一辈那么精深,但有一点是肯定远
超前人的,就是从小打游戏看漫画上网络,脑子装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而且
还能时时更新。世界也已经是和电子游戏、二次元文化紧密结合了,我们玩这些真
的是研究,真的能整一大堆东西出来贡献产官学界的。
回家来,现在老爸老妈也在手机和平板上打游戏,很简单的牌类或三消那种。
他们已经忙完了所以谁也不能说什么。我想重点是要让人有更高的目标。你打这些
游戏,就算打到很高分全破N次,又有什么意义?相信大家都听过这种话,或者自
己也会问自己。小时候我们会说语塞,或者赌气强辩;长大以后,我们升级了,我
们可以编出一套套理论与配套措施,让它变得还真有意义与价值。大抵,电子游戏
在今后会有着和其他文艺形式同等而更厉害的社会地位,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成
为有话语权的大人了。至于以后怎么教小孩多玩好游戏,少玩烂游戏,特别是远离
那些课金游戏......这就是以后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