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7-03-03 00:48:53 我比较喜欢就内容而论。我想谈的是:对类型的理解,对机制的运用。
这两点把握好,再配上一个不错的故事,就比较可能以小搏大,做出让人眼
睛一亮的东西。最近的例子,有《滚滚龟》和《返校》,两者的系统都很简单,
而都细心照顾到了玩家体验,也为“这个类型的游戏还能怎么做”作出了一些有
新意的示范。也不是刻意要创新,而就是刚好需要。
相对的,如双剑、《天使帝国》这等名作,你很难说他们对类型有什么思考
,他们就是把已经成熟的RPG或战棋系统搬来用。惯例要做什么敌人、迷宫、
道具、合成,他们就做;要有新意,就多搬一个什么系统进来,所谓“微创新”
。这对设计者和业者来说,是比较保险而且不伤脑筋的做法;问题是,你在这方
面不用心,玩家的期望就会转到剧情、画面、音乐、长度、难度与平衡性这些需
要靠技术、资金和组织能力堆出来的东西。而要比这个,我们当然不能跟大公司
比。甚至一些独立开发者,因为没有包袱,而能在某几方面做得比你精。
拿写文章来打比方,我们可以把作者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只会按照“定
法”,依既有的标准或习惯来写的人,这在日常沟通是足够的,有好故事和真感
情的时候也可以动人,要学习新的写法也可以,但要自己量体裁衣、创造新法就
比较难了。第二层,是掌握了“活法”,对文辞的机理和读者的心理,都有深入
体察的人;只要基本功足够了,他们可以视情况来创造新的文体、词汇,或把成
熟的格式发挥到最好,把既有的东西用出新意。
大家都是从学习“定法”开始的,前人的“活法”被山寨以后就会渐渐变成
“定法”,而或许变得僵化和平庸。然而“活法”也是可以学的,可以练出来的
;近年也有了许多游戏设计理论,就是在帮助大家整理“定法”而指出一些通往
“活法”的路。
我在《滚滚龟》和《返校》之中都感觉到了:作者是懂得“活法”的,他们
在重重限制的螺狮壳里做出了道场。他们的系统很简单,但他们就是照顾到了玩
家体验,而不只是做些难关、讲个故事。
但我们也有许多人,虽然具有灵活的心思,可能练成“活法”,但或者基本
功不到家,或者组织能力不行,或者没办法得到老板、金主信任,或者根本不创
作了,这就让业界显得愈来愈不出套路,就像大家都骂过的:看到有什么成功的
东西就抄,抄又抄不到家。
而玩家在这之中可以做什么事呢?除了用钱投票以外,就是评论与研究。讨
论时深入到各种对类型的理解,对机制的运用,造出“我们有一群内行的玩家”
、“我们有很多懂‘活法’的人”的氛围来提供帮助。大陆从十几年前开始就有
了一些这等文章,近年也进步到成立了媒体,触手伸及海内外产官学界,于是,
尽管他们游戏业也很乱,却也一直有“希望”。
我们需要的也是“希望”。就算理智上你是绝望的,硬讲也要讲有。我们有
没有这种层级的创作者、评论者、业者、社群?答案请一律说:有!我!若人家
再问你要实际的东西,你就写出来给大家讨论就是了。
内斗不是问题 问题是市场不够大还要斗 还没斗出结果来就先饿死了
作者:
j456789a (nightforce)
2017-03-03 01:21:00讲的好,只是不愿意分享、深度讨论气氛不盛行已经是整个台湾的常态,在各种行业上的创新不足都死在这种追求死法的过程,不知道为什么台湾对于官僚体制和SOP的依赖高到一个非常惊人的程度...
作者:
tw15 (巴拉巴拉)
2017-03-03 01:23:00推推
作者:
Tevye (é¯é…¸è‚¥å®…)
2017-03-03 01:26:00天使帝国4真的烂到有剩
作者:
Golu (没了戒指的魔王)
2017-03-03 01:30:001F说的行为其实曾经有过,但死在上头红人手中的情况屡见不鲜该红人甚至连提升UX的设计都不愿意放入产品中,只为了"掌握"他拥有的权力(茶产品多爆个几次,新人老人多洗个几轮,活力自然就降低了该怎么说来着,真的是内斗内行(笑
作者:
Yanrei (大å°å§è¬æ²ï¼)
2017-03-03 01:46:00因为过去的培育系统吧,很多产业早期都是传统日系所以一起都是讲究流程跟标准化然后超级重视年资
这个问题模拟器板最近才讨论过 基本上还是围绕在钱、成就感以及一堆不相关人士狗嘴吐不出象牙的问题上...台湾人太过于吝于赞美 也太爱在一片好评的情况下乱给恶评来譁众取宠了
作者:
alinwang (kaeru)
2017-03-03 09:05:00最讨厌动不动就喊全台湾游戏都烂的鬼岛偏激言论.
作者:
Golu (没了戒指的魔王)
2017-03-03 09:33:00不是单纯的归咎,而是这样的情况现阶段还无法完全排除,那还在产业内的人就得先学会如何应付这种现象,同时打好自己的基础,我自己遇过的一些新人虽然技术尚浅但也满怀抱负,却因为这些旧习就打退堂鼓转换产业,就觉得挺可惜的原PO提出的"先行动再说"的概念确实很重要,有行动力才有可能提升自我并改变环境,不过过于急躁可能会把技术债留给别人ww
作者: xel72756 (鱼饺) 2017-03-03 14:06:00
我认为增加深度探讨的文章在网络上对业界是有帮助的。举例来说,也许有人说文化部的官员不懂业界,那我们其实是可以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方法、策略告诉他们,如果得到采纳,结合他们的资源便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当然去文化部信箱寄信更快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