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法我之前也想过,结论就是两个摆不平,
一个叫利益,一个叫心理,两者互相牵连。
我用境界线这部来说好了,
以利益来看,这部亏损的可能性超大,大到不行,
评估的根据有几点:
1.结构成本
2.有无附加价值
3.购买族群的消费意愿
结构成本这点,先不说细项,光是比日本推出就硬多了两项:
1.代理费用
2.翻译费用
为了弭平这两项的支出,势必要加到商品售价上,
但是你又不可能将售价抬的太高,毕竟这必然会影响购买意愿,
再者要扩展消费市场的可行性又接近0,
毕竟境界线不是什么国民动画,又不是像“你的名字”这种社会现象的作品,
只是一群脑袋有洞的外道在演三小看不懂剧情走向以及动作场景超难想像的作品,
别说社会现象了,真的上新闻大概就是被伦理协会或是女权主义者关切的时候了吧(炸
离题了,再来回到有无附加价值这第二点,
我们拿大卖场来说,你去大卖场买生活用品,可能经过零食区会顺手抓个几包买回家,
但买轻小说除非是啥XX祭或是要凑折价,不然很难会多买其他本来没预期要买的作品吧,
代理这部不会因此帮助出版社连带其他作品大卖,那我代理这部做啥?回馈社会?
而购买族群的消费意愿又势必不会太理想,
首先动画化过了一阵子,又不是说什么非常大卖的作品(算中坚偏上),
再来又没有第三季的消息,而且又累积25本的进度,
有日文能力有爱的早就去买日版看完了,一堆梗又超难翻,
出的慢还会被骂,投注在这制作一部的资源搞不好可以做个五部。
那我怎么不选择去代理其他五部赚五部的钱,
而是代理一部可能甚至赚不到钱的作品???
于是接下来要讲的心理不难想像了吧?
出版社:赌注大又没多大效益,不干。
读者的话,打退堂鼓的部份大概就常见的几点:
1.超贵!!超厚!!看不懂!!还是谭雅跟安兹大大比较好看(炸)。
2.出超慢!!又没保证会不会代理完我买干嘛?
3.这翻译太烂了吧?→没把原文梗翻出来,我还是看原文好了。
↘会不会翻啊,还用注解,竟然还有错字看了就烦。
4.没钱,看网络上有的就好,反正没得看就看其他的嘛。
再加上制作上的难度(尤其是译者跟名词翻译),
利益跟心理都摆不平,怎么会想要代理呢?
所以才会在推文里说,去买威力彩等中头奖或是找个被外道荼毒的石油王子(炸),
做个必然会失败的企划,不然这辈子很难有台湾代理吧...
更残酷的是,电子书平台也不见得有潜力,
http://www.bookwalker.com.tw/leaderboard_more
当初我思考走电子书这可能性时,有想过靠大陆的人口来摊,
但你看“激战的魔女之夜 (2)”排名就知道(第15名)
价格跟一般纸本轻小说差不多,但是这特价期间明显的也没卖多好,
川上的作品真的有足够的购买族群吗??
当然,有可能也受限于没有淘宝等大陆常用的付费方式,
也没有PayPal等国外付费方式导致电子书平台依旧有发展空间,
但这些数据跟事实摆在眼前,也不难想像出版社为何没代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