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双恒星世界的气候和生物可能会有什么特色?

楼主: kid725 (凯道基德)   2017-01-30 04:37:54
还满喜欢这种话题的 虽然对天文学不是很懂 也凑合一下好了 (?)
※ 引述《JeremyJoung (J.J.)》之铭言:
: 就算是真有联星 从其行星上也绝不会看到[日夜两个太阳]的现像
: 因为联星系之间相距 要码非常的接近 之间的距离近到
: 不论是恒星间潮汐力或是温度 都不可能让任何行星通过/形成
: 而这种紧邻联星也是概念中最典型的联星 有些间距连1AU都不到
: 这种星系中若真有行星 一定也是绕着两颗恒星外侧公转来形成
: 而不可能穿过两颗恒星间 否则瞬间就会被烧毁~!!(再次美江调
除了联星之外 其实还有一些情况我也还满感兴趣的
例如宇宙学园(Stellvia)中就因为地球邻近的超新星爆炸
结果使得绿色的星云包围太阳系 让夜空变成绿色的
本来照理说也能生出一堆五颜六色的其它设定 不过有这么搞的作品似乎并没有那么多?
另外太阳系也刚好是银河系中的边缘份子 所以周边很空旷
如果接近银河系中心的话 夜空应该会明亮不少
不过就是一天到晚要被超新星轰炸就是了 囧
: 又行星质量比恒星小
: 所以一定是 [行星绕着恒星转 而不可能是恒星绕行星](有点语病就是)
: 只要行星有足够的"等效位能" 就可以确保公转轨道的稳定
: 想要变成{星际行星} 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虽然这种东西推测非常多就是
: (会被抛出去的 在初期滚汤圆时 就已经会被丢出去了
: 所以从已形成的行星视角上 永远只会有一颗恒星 虽然可能会是{食双星}
: 因为两个恒星都在同一边(圆心)
: 同时
: 这种典型的联星系也非常容易发生恒星自毁 {密接/半分离联星}
: 所以住在那可一点也不好玩呢
这是在说Ia型超新星吗 @w@?
: 另一种要码就是非常远 远到以光年为距离单位
: 实质上就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恒星系 {分离联星}
: 所谓的联星也仅仅是一种天文学上的一种相依关系
: 对互相的所属行星来说 对方不过就是颗亮一点的星星而已
: 这种双星间公转周期也是上百年 甚至百万年起跳
: 从观测上 根本就不会被觉得是另一颗太阳
有一种假设就是我们的太阳系也是一个双星系统
有一颗假设伴星墨涅西斯(复仇女神)存在
但是距离非常远而且可能是棕矮星 所以现在还找不到
这种状况的话根本没戏啊 XDDDD
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得到太阳系被探索得更清楚...........
目前我们也只能了解太阳系的很小一部分 真的会让人觉得人类很渺小啊
: 很多三星系都是这种配置结构 2+1两近一远 否则无法维持天体平衡
: 另外一种比较特别 但可以满足"日夜两颗太阳"论调的状况是
: 所谓双星中 其实有一颗是"非常大"的行星而已
: 除了地球这种典型的类地行星 还有木星这种类木行星(不标准)
: 而类木又分成 气体巨星(土/木星) 和冰巨星(海王/天王) 两种(标准)
: 而木星已经是 行星分界的上限
: 他的质量是太阳系中 其他所有渣(ㄉㄧˋ)渣(ㄑㄧㄡˊ)总和的2.5倍
: (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 所以
: 木星质量只要再往上增加一个级数(约500地球)
: 就会变成棕矮星(亚恒星) 然后开始发光发热<燃烧把我的小宇宙!!>
: 而到80个木星(0.08太阳)时 就可以正式升格为恒星
: 开始进行核融核爆炸 <任务失败 自爆!(希洛维调)>
: 在这种状况下 发光恒星会是一大一小
: 如果运气非常好 (亚恒星大小 正好不会把内侧行星给直接碾平)
: 就有机会在天空上看到一个正常的太阳
: 和另一个很小但较亮的星星(棕矮星并不亮
如果是一种最极端的状况呢?
假设星系的中央是最大等级的超巨星或特超巨星
理论上应该是有可能让一颗太阳等级的恒星如同木星那样绕着他们转
而被夹在中间的行星也确实能看到两颗明亮的太阳?
(不过实际上因为超巨星或特超巨星的寿命太短 变化又过于迅速 非常不利生命发展...)
: 所以结论上 那依然还是星星啊
: 而这个星星 基本上也不见得会比月亮(Moon)还亮 月亮可是高达-12.8星等啊!!
: 月亮都已经这么亮了 也没有影响到地球的生命演化
: 而光是月亮本身就已经是个非常奇杷的存在了
我觉得最神奇的是太阳跟月亮大小差那么多 结果从地球上看起来是刚刚好一样
因为月亮的大小其实有随着地球的历史不断远离地球
所以从地球目视月球的大小一直在改变
而就那么刚好人类存在的年代看到的月球跟太阳是一样大的.......
这巧合也真的是天文数字级的巧合呢
: 所以
: 两颗太阳是否影响生命的说法 基本上还言之过早
: -
: 而关于生命的形成
: 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生命之海"的存在
: 简单的说就是可以让分子溶解并解离的溶剂
: 让胺基酸等等的生命原型 有机会存在(假设是有机物)
: 实验中已经证明
: 只要在原始地球环境中(高温高压) 不断的给与雷击
: 只需一小时的时间 就足已产生"可被观测到"的胺基酸(有机物生命的基础)
: 所以
: 在数亿年间的不断雷击
: 确实是有足够的机率产生最基础的蛋白质和单细胞
: (虽然我还是觉得很扯 蛋白质和单细胞间 仍然有非常巨大的miss link
: 从蛋白质跳到原核单细胞蓝绿藻间 可比从猴子到人类还困难上数亿倍啊
: 然后 关于环境稳定的问题
: 一来是 生命必然会诞生于海洋之中
: 而海洋的环境变化本来就比陆地稳定 所以相对安定
: 二来是 就算是行星轨道离心律非常大 对于赤道的温度影响其实也没想像中的高
: 连火星(1.5AU)这种没大气的环境中 在夏天时赤道都还有20度以上呢!!
: 你说 有这样有差很多吗~?
: -
: 所以
: 如果以硬派天文物理来解释 大概就是这样
: 邻近的双星间 无法插入行星
: 遥远的双星间 没有感觉
: 只要有海洋 "行星"的表面温度都很稳定
: 最后
: 补上一个Android 重力小游戏 "Orbit"
: 虽然只是个游戏 但是行星的重力计算很扎实 连行星间干涉都有考虑到
: 并且还有双星系的游戏关卡 可以直接观测双星时的行星轨道
: -
: 淦 居然打了5小时...
: ※ 引述《Yijhen0525 (深雪V)》之铭言:
: : 双恒星系统
: : 要能形成生命,首先是这个双星系统要够稳定
: : 能让行星环绕而不会被抛离或是被恒星吞噬
: : 再者是位置
: : 基本上目前有一套公式是可以算出每颗恒星的适居带在哪
: : 在适居带内的行星比较有条件可以形成生命
: : 然后再来是该行星本身不能有剧烈的天气变化
: : 或是行星地表不稳定
: : 双恒星系统的行星要能形成生命,至少有几个要素
: : 1.双星系统的稳定
: : 2.行星轨道够稳,不会离恒星忽近忽远
: : 3.行星在适居带内
: : 4.本身不能有太强烈的气候变化
: : 5.地表稳定
: : 水的话我认为是非必要条件
: : 会认为生命需要水,是因为我们地球上的生物都要水
: : 但肯定要有个液体环境可以让生物诞生
: : 然后这颗行星会形成怎么样的生命生物,就看怎么演化了
: : 这部份有太多种可能性
: : 我只知道的是,要让行星形成生命
: : 有稳定的环境和足够培养生物的液体就很重要
: : 剩下的就看演化
作者: ggeneration (于夜空之中歌唱)   2017-01-30 08:18:00
基本上不要对恒星爆炸抱持幻想 强大的伽玛射线暴一瞬间就所有生命体烧成一团煤球就拿木星来说 他散放出来的放射线就足够死人了
作者: knml (法师)   2017-01-30 11:16:00
算不上巧合啦,以前月球离地球更近
作者: aezakmil (还是面包好吃阿...)   2017-01-30 12:28:00
地月跟地日距离刚好差395倍,月跟日的直径刚好也差395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