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ED781120 (苍夜歌)》之铭言:
: 我不否认台湾有些电影过度强调本土元素,
: 但很多时候你不觉得强塞是因为“你对日本的在地文化不熟”,
: 而台湾就那么大,一些有名的东西不管你住哪里基本上都多少听过,
: 在看到的时候就会有“啊这个东西很重要吗干嘛演的厌烦感”。
: 比如说《冰菓》动画的最后一话整话围绕在地方性质的真人女儿节人偶绕村,
: 如果今天演的是台湾,然后女主角设定是大甲颜○○的女儿,
: 最后一话是演妈祖绕境,你的感觉如何?
: 会多作品都会演的庙会,如果绕的是台湾各地夜市你的感觉如何?
: 大概都会觉得是硬塞吧。
: 今天是因为你对那些日本作品里的活动感觉不熟、新鲜,才会不觉得硬塞。
: 啊,不过像是猪哥亮那种三流艺人下流当有趣的“本土味”完全是乱来。
台湾的本土味和台语很像,在戒严时代都有了强烈的标签性。
以前台语在三种状况下鼓励使用。
粗话、坏人角色、穷困潦倒的人们。
随着这样的标签被贴上后,台语就成了一股只有三字经、粗俗感的语言。
大家可以思考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记忆...
让自己开始了“本土味”=不入流,无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