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含有熊巫女 EVA 迷家的雷
熊巫女一开始看了三 四集之后没时间看
前几天看了版上一堆看似负评的标题,以为最后难道死人还是NTR了吗
心里非常在意终于在昨天把动画补完了,也把版上的心得文都看了
说实话看完之后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但是不是对于动画,而是对于大家看待结局的态度
熊巫女要说黑暗,我只觉得良夫的祭品论有所争议
分成几个部分来讨论(以下作为一个心理系且接受过心理治疗的角度来...抱怨)
日本从二战 泡沫经济到自杀率飙升(很多原因,一部份是父母生在黄金时代,成就无法超越
父母而导致的重大挫折)日本来自社会期待及同侪压力比台湾大很多,实际上现在是否真的
检讨过后有减轻我很难下定论,但至少有反抗这种社会期待的作品出现,以EVA为例(也许
有更早的作品就有这种声音存在,但是个人看动画的资历没那么深,欢迎版友补充)
个人认为EVA的TV版结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真嗣接受补完,放弃面对"真实"世界,而选择
了他理想中的世界(当然做为蓝色窗帘的经典代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只
是个人对于TV结局的解读)
再来是本季的迷家,最后结局小玉说了一句"逃避有什么错,要战斗不能逃避吗?大家都
是不同的,也有做不到的人",这部动画评价很不好,但我认为结尾分成两组人,接受现实跟
继续逃避现实这个处理手法完全没有问题,接受问题跟逃避问题人生都可以继续下去
再回到熊巫女,虽然觉得这个角色前后略有矛盾,但是良夫曾说过"夏 你虽然是熊 但已经比
人类还要像人类了,但可不能因为自己能做,别人做不了就责怪别人欧"
我们是普通人,这里也不是战场,到底要面对问题到什么程度才能被大家认可
一定要战斗(面对)到死才是正确的吗?
"别人都可以,为什么你不行" "比你惨的人多的是,这算什么阴影"作为一个比起日本,来自
社会的期待宽裕许多的国家来说,台湾社会上依然充斥这这种舆论,个人觉得十分遗憾
同理在某些拯救世界的作品中,主角中途放弃的情况通常都会被观众骂的很惨,就跟良夫说
的一样"乖乖听话,拎北有大义啦"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道德绑架
再来是夏的心情,换个例子来说,这就像对服装设计有兴趣的女朋友,终于要到巴黎去留学一
样,一方面欣慰他可以达成愿望,一方面又因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担心、难过,这时女朋友突
然决定放弃这次机会,因为自己无法一个人离乡背井生活,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说,会觉得这是
一个懦弱的女生,对于他放弃机会感到惋惜、甚至是愤怒,觉得这是个不成材的人,但是作为
一个男朋友的角度来说又是如何呢?一直以来都因为这是女朋友的愿望,虽然不想分离但是
又不可能自私的直接劝退,现在好不容易女朋友自己想打消这个念头了,心里感到松了一口
气甚至是喜悦诉她"不去也没关系 留在这里也可以"甚至是"我希望妳留在这里",这样要被
冠上洗脑的罪名我觉得是言过其实,不管夏心理是不是真的希望小町去城市,从夏整篇的行
为+最后的巫术来看既使夏心里不愿意,他也不是一个那么自私的人,最后选择放弃,是小町
自己的选择,而且小町也努力过了,在故事中她多次提及担心自己会变成只能活在村里的女
生,也就是说小町自身有意识到问题,也实际上做出了努力(虽然对于观众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甚至在最后的比赛中也获得了特别奖,我想这些都可以作为她没有摆烂曾经努力过的证明,
既使努力过了还是输了,既使努力过了还是克服不了,这种事难道现实世界里不是数也数不
清吗?
如果要下个结论,在我看来小町的行为最贴切的说法是叶公好龙,事实上小町憧憬的是她想
像中的大都市,当实际踏入时,发现理想与现实有所不同,小鲁的经验来日本读书前也一直很
期待,期待在日本的生活会是么样,但是到了实际要出发的那个凌晨,心里最强烈的
感觉是后悔,结尾小町确实是崩溃了,但是不是因为被洗脑,而是她努力过后依然无法接受这
段差距,没有人知道小町如果继续待在城市会怎么样,也许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也许全面崩溃
套句当兵常说的"撑过就是你的",那如果称不过呢?
最后回归现实: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人人平等,这个社会应该能包容各种人
这些都是崇高的理想而已,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个理想遥不可及而放弃追求 停止推进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强者也从来不会为了弱者而调整脚步
社会上有各式各样的门槛,当我是老板的时候,我也不会因为他曾经有心里创伤很可怜就选
择采用他,我要选择能力强的员工,但是当今天他是我的朋友 情人时,我不会设一道门槛
定期检视,因为他跨不过而抛弃他,我没有"义务"得停下来等他,但是我可以"选择"是否停下
来等他,如果有人也有跟心理师谈过或是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应该会知道,心里师不是向导,
心理师不会指正确的路给你,只是陪着你的步调选择前进、停下来休息甚至是后退,心理治
疗里我们关注的是个案本身,而不是怎么达成个案被社会赋予的期待
另外"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个词真的太有名了,有名到跟大家不甚了解却可以随口来上两句
"薛丁格的猫" "时空悖论"一样,事实上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只发生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甚至
在学理上难以定义(是的,除了瑞典被命名的那起抢案之外,我们很难说其他案例也是斯德
哥尔摩症候群),而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事实上也不存在DSM里面(好吧如果你硬要界定,他会
被分在PTSD下面)总之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不是一个"正式的"精神疾患名称
打了这么一长篇废文,当然有人会说这只是动画没必要这么认真...说的没错,我感叹的是
举例的三部动画中,每个人都没有摆烂,而是经过努力挣扎过后最后还是选择逃避
我一直认为讨厌真嗣的观众,是因为当时还年轻,认为自己比真嗣还强,而且还送两个妹子
是我的话一定义无反顾坐上去,出于这种略带嫉妒的心情而讨厌真嗣
直到后来我发现似乎真的不少人是带着"上から目线"在"评分"认为这种软弱本身就是原罪
如果只是因为动画走向跟期待不同而感到不爽,我想这是人之常情(A/Z ?)
但是如果大多数人是认为"逃避" "放弃"这种事是天理难容,感到愤怒,甚至是恶心
我想对于台湾社会的心理治疗接受度,甚至是安乐死合法的推动这条路上来看,恐怕滞碍难
行,看不见一丝曙光
最后还是想再问一次:
"努力过后觉得还是办不到,逃避、放弃真的不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