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也投过角川、尖端的比赛
也因此认识一些作者以及编辑
听过一些出版圈的八卦
猫橘老师这边文章所讲的
其实是出版界常见的问题
这边我把两边的问题、状况,跟视角说明一下
我不打算为任何一方辩护解释
纯粹说明这个业界的状况
“作者”这个职业,应该被归类在“梦想业”那一类
因为当你仔细的去计算付出跟收入,会发现非常不成比例
前面的文有贴一则广告
是的,这就是小说、漫画出版业的现况
如果是为了出名或是赚大钱
那你就不该走小说家、漫画家这条路
绝大多数的作者,都另外有一份正职工作 (不知道为什么,正职是老师的作者特别多)
写小说出书算是兴趣或是兼差
虽然也是有一些完全靠稿费过活的作家在
但通常,这样的作者会跟不同出版社都有书约
同时开许多坑,交错出书
因为想靠出书过活,一个月大约要出一本
但出版社对同个作者的出书速度大约只有两三个月一本
而且这还是你很红,排满档的状态
一般状况下,通常会被拖
对于出版社而言
出书是很纯粹的商业行为
有许多商业考量在
话虽如此,出版社也不是不会做慈善事业
事实上,在台湾,翻译出版美日小说才有赚头
出版社出台湾原创,有很大的成分是抱着做善事的心态在做
因为台湾原创小说基本上是亏钱的区块
像之前有些出版社举办轻小说比赛之类的
那是因为高层想推“台湾的轻小说”才会有的
在商业获利上,虽然我没明确的数字,但应该是负的
商业考量也会影响另外一样东西
就是“可不可以出书”这点
最常听见的是“销量不好所以没第二集”
但是比较少人听过的“拖太久也会没第二集”
当第一集出了之后,热度会下降的很快
如果作者拖了两三年才写完第二集
那可以说是完全没热度,不用出书了
出版社常常会因为,第一集卖的好,就急着拿下一集的这种状况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常出书的小说家的写稿速度
都能达到一个礼拜丢一本书出来的能力
再讲一下编辑这个职业
一般人讲到编辑的工作
都会想到:看稿、跟作者讨论剧情、校稿、新书提案之类的
其实这些都算是“出版前准备作业”
这些工作甚至不会被排入公司的时程表
编辑主要的工作
是在书进入出版程序后开始
排版、联络印刷厂、铺货、找插画发包签约确定美术风格等等
像是书展之类的都是编辑在处理
比赛之类的也都是编辑在处理
所谓的“出版前准备作业”
是在上面那些工作之间的空闲,抽出空闲去做
有时候看稿看到一半被其他事打断打断
放到桌上,忙完就忘记的状况也是有的
总而言之
编辑是很没梦想的工作
或许一般人会认为看小说很轻松快乐
但是,看同样一本小说看个十次
还要带着找砸的心态去看
这就快乐不起来了
而且这十次的内容都有差异
还要判断出每次造成的影响
即使遇到好作品
也要算出成本以及预估销量
算出这本书能不能赚钱 (通常的结果是,会亏钱,但决定赌一把)
算完后再呈报上去给上级决定能不能出
更惨的是,进入编辑业之后
会发现编辑主要的工作是处理行政工作
看小说是消化掉你的工作空档的事情
上头还会源源不绝的想出新主意
像是办比赛之类的来制造工作量
也因此,常常会听到
某某人的责编回老家结婚去了
某某人的责编去开咖啡店之类的事情
再来讲到 wanna be 的问题
会开始写小说的原因就不多说了
通常,都是想写自己喜欢的故事
通常这时候都还没考虑许多现实面的问题
所以写出来的故事都鸟鸟的
有些人不会承认自己的故事烂
有些人会
等发现自己的故事很烂之后
比较有心的人会去研究,要怎么把故事写好
但有更多人放弃写作这条路
这时候,wanna be要面临一个抉择
到底要写自己喜欢的故事,还是写别人喜欢的故事?
故事写好之后
有的人可能丢网络上
有的人投稿
总之,会想办法让别人看自已写的故事
在这个阶段,通常会是慢慢磨出一本高品质的作品
之后,是出书
能走到出书的人已经算是很少数的人了
出了第一本书之后
事情还没结束
有的人可能因此满足
或是认清付出跟稿费不成比例
或是认清自已的能力不够成为职业作家
或是被销售量打击到
因此成了“一本作者”
这时候,刚成为作家的人,又会面临另外一个抉择
机会成本的问题
假设用写作的时间去工作,当程式设计师,一个月赚六万
但写作,即使是一个月一本的高速度出书
也只能赚三四万,而且不稳定且没有劳健保跟年终
为了梦想,花那样的时间,得到的代价合理吗?
写完一部作品的爽快感
能不能“支付”那样的落差?
如果打算成为职业的话
写作模式也会改变
能不能成功转变也还是要看作者
以前是自己花很久的时间构思,慢慢的写故事,写完丢给出版社看能不能过稿
但职业的话,写作需要变成本能
写作速度跟品质都要很稳定
合作模式也会变成
作者跟出版社约好,要出一本什么样的书,故事大纲之类的
然后再写
如果是第一集
通常不会赶时间
但如果是第一集已经出了
第二集通常会要求在两个月内交稿
太晚交可能会被放生掉,因为时机已经过了
而且,在很极端的状况下会出现
交出了现实系的故事,被要求修改成奇幻故事之类的状况
或是剧情整个大爆炸要大改
所以写稿速度真的要很快
出版社也比较倾向跟品质速度稳定的作者合作
或许已经有人看出结论了
编辑跟作者之间一直有很大的问题在
那就是“温度差”
一个是像鲁夫一样,抱着远大的梦想到处乱冲锋
一个是像切嗣一样,露出死鱼般的眼神,现实、有效率的(商业角度)在做事
这肯定是会有冲突的
========================================
以下题外话
我不是单指某一家出版社,我是指整体市场而言
台湾轻小说都只能算是在硬撑的状态
那些出版社试过许多不同的出路或是方针,但市场开拓不起来
而且最近几年还在萎缩中
看到这件事爆出来,还烧得这么严重
我在想
说不定台湾轻小说的句点就在这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