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台湾漫画产业的困境:90年代曾扬名国际的

楼主: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无双!)   2016-03-06 00:11:05
台湾漫画产业的困境:90年代曾扬名国际的本土漫画《Young Guns》为何没落?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93187/
你看过什么漫画?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不分男女老少,每人心中都会激起不小的涟漪,
儿时回忆、曾经醉心的剧情纷纷在脑中回想起。《灌篮高手》与《海贼王》中的青春与热
血、《柯南》中的悬疑与推理、《七龙珠》的精彩打斗、《玩偶游戏》的纯纯爱恋…这些
脍炙人口的作品不胜枚举,有些到现在还是会令人忍不住拿起来再三回味的经典大作。
不可否认,这些陪伴着我们长大的漫画作品,绝大多数来自日本。虽然许多读者也喜欢香
港漫画作品,但是基本上,台湾的漫画产品仍然处于被日本主宰的局面。难道这么多年来
,台湾缺乏原创的漫画作品吗?还是台湾缺乏优质作品的创作者?是台湾的市场太小,无
法与日本匹敌吗?抑或是整体产业链、与阅读者之间的行销出了问题?这些问题,笔者将
在后面探讨。
但在这之前,关于台湾的漫画创作,除了以泼墨式独创画法扬名日本的郑问、折纸战士的
周显宗、乌龙院的敖幼祥等诸位武林高手,早在1990年代,台湾还有一部曾经扬名日韩的
本土漫画:《Young Guns》。本文将借由林政德的《Young Guns》,切入分析台湾的漫画
产业,这些年来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青春战士:如此写实,贴近你我的青春回忆
许多人将《Young Guns》定位为棒球漫画,这或许不那么正确。从《Young Guns》大半篇
幅的内容来看,它的题材围绕在高中校园、校园爱恋、打架闹事,棒球可算是穿插其中一
脚的元素之一。
但这部漫画的确和当时的时空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你可以看到里面的教官取材自郝柏村、
同学阿诺取材自魔鬼终结者…,而自1990年代开始连载时,正好是中职元年,当职棒在台
湾创下前所未有的热潮时,这部漫画也在台湾造成空前绝后的轰动。
这部漫画红到什么地步呢?《Young Guns》 在当年甚至外销到日、韩、美出了不同语言
的版本,也出了游戏,甚至当年连漫画主角袁建平都跑去代言了机车广告。这些都是在台
湾漫画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Young Guns》全盛时期甚至与协和合作,还出了动画版、劳驾LA Boyz为它写了主题曲
(这是台湾漫画的唯一,虽然只有两集...),本应该是大红大紫的好机会,可惜却没抓
住当时网络盗版分享尚未崛起的大环境,实属遗憾。
故事大意是说主人翁袁建平,刚展开高一生活,便卷入许多的校园爱恨情仇,与其拜把兄
弟“火焰头”张士朋、“辉哥”杨日辉闯荡校园。其中袁建平曾经是少棒好手,却因伤无
奈放弃,而在偶然的情况下却又再度地碰上了棒球。
剧情点到为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观看,笔者就不多说了。做为一部当年在台湾唯
一能与同时期灌篮高手相抗衡的作品,为何能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达到巨大的成功?细细
品味之后,笔者分析如下:
1. 作品中的话题、背景等素材贴近台湾社会
我想这是《Young Guns》能成功的最大原因。在漫画中出现的场景举凡台北车站、天母棒
球场、主人翁的中仁高中(取景自左营高中)、华江桥下的棒球场等等,都是那时候非常
贴近大众的地方。
一些漫画中的小设计例如制服款式、郝教官、史教练等等,也都设计得非常贴近当时的社
会环境;还有以前很流行的泡沫红茶店、流行校园间的帮派与不良分子打架闹事…这类例
子不胜枚举,最后再搭上当时台湾的棒球热,就这样构成了《Young Guns》这部作品。
当身边流行的漫画都是可说“置身事外”的日本产品,而读者却能接收到如此在言语上、
视觉上与剧情上都是如此贴近台湾本土的作品时,你说能不在台湾读者间造成广大回响吗

2. 画风细腻,独树一格
画风自然是百家争鸣,很难说孰优孰劣,但是《Young Guns》细腻的画风确实是独树一格
,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林政德对于人物的处理非常细腻,从身长比例到发型、外观设计,
除了写实之外,更显得生动活泼,很好地展现了不同角色的丰富个性。
而对于校园景观设计、台湾街道特有的骑楼、汽机车等描绘,林政德也下了非常多工夫,
画的可说是玲珑活现。而对于少年校园漫画不可少的打斗画面,除了上述贴近台湾社会之
外,作者对于打斗的细节、动作甚至是血伤都处理得非常细腻,吸引少年读者目光。最后
,林政德也非常考究的在封面与内页等等设计了许多服装样式,向当代的西洋流行文化致
敬。
3. 台湾特有的口语、“黑话”
漫画中大量使用了棒球口语术语,并把它音似地用国字表达出来如“伞信奥斗”(三振出
局)、“口逗”(提前结束比赛),让人看了会心一笑。除此之外也有台语国语的粗话与
台湾的流行话语,如“马子、性子”、“干架”、“安”(安非他命)、“他马的”等等
族繁不及备载,尽管以现在的时空背景去看,仍然让人感到无比亲切。
4. 角色脸蛋、身材设计别出心裁
一般而言,可能许多漫画作品的角色画得过于完美、俊俏,导致不切实际,甚至出现比例
怪异的情况。在《Young Guns》中,虽然男女主角男的帅、女的美,但是各个在发型、周
边饰品、身材曲线与壮瘦等等都设计得各有千秋,可说是非常用心在设计每一个角色。
当然除了正派角色,反派要角也刻划得非常深入,有瘪三的小楼囉,也有台味十足的跟班
,也有发型中分的反派大龙头潇洒哥。这些的角色设计都是在当初独树一格的,而每每出
现在漫画封面上的男女角色,其脸蛋都在长存读者中久久无法消去。
《Young Guns》的下场:辉哥那挥了十年的菜刀
然而这样一部轰动一时的漫画,却在发行至第10集后,从此消声匿迹,就此没了下文。作
者跑去干嘛了呢?原来作者跑到中国去参与一套新漫画“鹿鼎记”的制作了。多年来许多
忠实的粉丝对此无法谅解,大多认为林政德总是抱怨东、抱怨西,最后竟然就这样丢下广
大读者满心期待的心情,跑到中国去了。
第十集最后一页杨日辉高举菜刀,欲手刃其父,这把菜刀就这样举了十年,渐渐的在大家
记忆中淡忘了。十年时间过去,《Young Guns》突然却释出号称是精彩完结篇的11与12集
,再度吸引不少目光,但事过境迁,十年的时间许多事情已经改变,当年的读者也已长大

也因此,许多读者骂声连连,认为作者草草了事、狗尾续貂,不如不要画算了,让大家永
远停留在十年前的美好回忆。当然,也有读者是死忠支持到底的,只是大家都很好奇:与
袁建平等角色们一起消失了十年的林政德,当初到底为何选择离开?作者或许有自己的人
生阶段规划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林政德对于当时大环境的感慨与疲惫却是可以从每集单行
本后面的专栏窥知一二的。
作者的困境:大环境的不成熟
一部漫画作品中,除了故事剧情本身之外,对于辅佐内容的资料、相关知识、市场口味等
等,也是非常讲究及重要的。举例来说,在《Young Guns》中穿插许多棒球内容的细节,
那么这方面的涉猎与专业知识就显得重要。
林政德提到(注),在日本漫画界,一部名见经传的作品常常有数位责任编辑,除了讨论
故事之外,则是专门协助此类资讯的收集,让作品可以更完善与更精确合胃口;但林政德
并没有如此资源,这些工作得交由他自己进行。
另外,林政德也提到,其实作画过程是非常艰辛与痛苦的,在过程中也曾经征询过助手帮
忙,但是大都因无法认清产业艰辛、甚至是理念不和最后纷纷离去,本来就人力短缺的情
况,到最后只剩下林政德与其妻子一同肩担大部分工作。
今天去问所有台湾的漫画家,大概九成九都会告诉你他们是靠着热血在作画,微薄的稿费
收入根本不敷使用。林政德也提到这点,因此在当时他便乘著作品大红大紫之势,开始有
计画的将《Young Guns》的标题以及人物角色等等送往经济部申请商标,预计推出相关周
边商品、饰品、生活用具,以版权、作品的附加价值做为画家的生活经济后盾。
在当时林政德甚至与协和影视合作计画推出十二集的动画版本,这些种种显示了林政德确
实有意将《Young Guns》品牌化经营,闯出一片天下。事实上,放眼海内外,漫画所衍生
出的智慧财产权确实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结果呢?动画制作了两集,便因无法打平成本
终告寂,这些周边商品终究没能大量发行,无法带领《Young Guns》品牌闯出一番天下。
有了这些东西,重要的还是根本上读者必须愿意动手花钱支持,但是看来台湾的作品始终
抵挡不过当时也动画化的《灌篮高手》,以及其他来自日本的强势劲敌。市场反应不够强
劲,环境孕育得不够成熟,也难怪一直以来金主投资少、甚或不敢投资,错失了许多发扬
光大优质作品的机会。
如果你家里还有《Young Guns》的单行本全集的话,不难发现其实这本钜作总共换了三家
出版社。追根究柢,林政德点出原因主要源自当时各大出版社不景气,节省开支,裁撤低
迷部门以及销量不好的杂志;其中还包括杂志内容取向、理念不合等等,导致最后林政德
干脆自主一块理想园地:“陶林”,来自谋生路。
说到底,《Young Guns》在当时可是少数跟日本热门漫画在同一杂志上连载的炸子鸡,其
人气甚至只亚于当年的《灌篮高手》,为何在自己国内,台湾最后却是如此黯然下场?总
结来说,林政德确实拥有将《Young Guns》做大的一切条件以及野心与计画,无奈台湾的
漫画产业环境无法支持其投注全力适得其所;过去是,十几年后的现在仍然还是。
台湾漫画产业最大问题:产业链的不成熟与不完整
看完《Young Guns》充满血泪与欢笑的例子后,我们或许可以借为引子,观察并统整台湾
漫画产业的问题。漫画产业是由许多环节环环相扣而成的,从最基本的创作者、出版商、
通路商,再到更进一层的品牌经营、周边衍生商机、行销,这些都是整体产业不可或缺的
价值链。
这并不是少数人就能完成的事情,每个环节都会有专业的人才负责、紧密相扣,在日本这
个高度竞争的漫画产业便是这样子的。台湾是个代工起家的经济体,长期生活在工业制造
思维中,只要求注重生产的质与量,却忽略了之后的各种行销、品牌经营与通路环节等才
是更重要的。
长久以来台湾的漫画产业严重缺乏相关的人才训练以及支援,只有出版商不断竞争,而没
有这些远能创造更多附加价值的后续经营,也因此造成整体产业链停滞、松散与不完整。
这样讲或许没有什么概念,我们更进一步来细看台湾的产业链出了什么问题:
一、作品扩散速度慢、读者难以认知
(图)
这张图来自文月手帖,这是台湾漫画产业供应链目前的状况。简单而言,创作者不知道读
者想要什么,读者也不了创作者的存在;这像是整体产业的第一道门面,也是让市场注意
到台湾作品的重要关卡。
因为接触与沟通少,当然能创造的利润微薄,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后续产业链上的发展自
然是衰弱不振,循环不良。在如今网络发达的世代下,要单想透过本来就以日漫为大宗,
且逐渐式微的台湾杂志连载来博取读者注视,恐怕更是渺茫。
对此,近年台湾的创意漫画大乱斗则是提供了许多素人漫画创作者一个平台彼此交流创作
,并让更多人看见台湾本土的创作内容。若是能持续下去让更多人看见,对于连接第一道
价值链也是有很大的助益;如此一来具潜力的创作者才能被挖掘并培训。
回头看看当初的《Young Guns》,林政德在当时便已明了,在日本大敌当前时,台湾本土
创作能有什么优势与之抗衡?除了与台湾共鸣的独特内容外,那就是与读者的深度交流,
这是日本在台湾市场做不到的。有了持续且固定的专栏交流管道,让林政德能快速了解台
湾读者要的是什么、在意的是什么,也打深了作者、作品与读者三方的深度情感联系。
二、产业规模小,难以“养”漫画家
如同文前林政德所提过的,台湾的漫画家缺乏人力与团队支援。在日本的当红漫画有专业
的编辑团队、助手支援,尽管在加上电脑技术辅助,都已经有很大的工作压力负担,更何
况是台湾,连当初《Young Guns》如此炙手的作品,其背后人力是如此的稀缺与吃紧。
人力一直以来的不充足,造成相关人力管理经验缺乏,工作效率低;而许多助手也认清该
产业的昏暗与操劳,不是当作兼职性质做做就走,便是忍受不了而离去。产业整体规模小
,自然难以有充足人力养漫画家,而规模为何小?还是要回归到第一道环节,缺乏读者的
足够认知与支持。
另一个问题则是低廉的稿费。稿费低廉其实大家都知道,但其原因可能非常广泛:日本的
海外竞争、市场对本土作品的低需求…等,都是可能的答案。然而稿费本来就不该是漫画
家的经济支柱,若是要单靠稿费过活,漫画家可能一天24小时画到死也才勉强而已。
在日本,那些浮得上台面的漫画作品,稿费本身只占微小部分,更可观的是周边商品、版
权的庞大收入;这些都要靠将作品做为品牌持续经营,而台湾却没有这一块的资源。
三、经销通路整碗全拿
整条产业链在创作者、出版商之后,还有着通路商。这些经销的通路商能有什么问题?问
题又出在成本心态。这样说好了,想像在台湾,一本漫画从出版商发到经销商手中,这些
零售店面掌握着定价优势;因此他们可以拿到最多定价5折的优惠价格,换言之,出版商
只能回收书价的5成。
100块的书进到书店只能回收50块,假设印刷装订成本占一成,人事费用占一成,漫画家
占一成,出版社拿个两成的毛利…不幸的是,书可以退,印1000本只卖500本,剩下的500
本出版社要吃回去;到最后出版社常常也在赔钱,只好不断的裁撤,降低负担。
这样子的经销方式,对于本身就属弱势、处境艰难的本土漫画创作更是严重的侵略;如果
漫画家辛苦地画出一篇篇细腻地故事,却换来微不足道的待遇,想当然而心灰意冷、草草
了事是可想而见的情况。台湾的漫画家是靠热血与动力在作画的,如果动力消失了呢?
四、难以将漫画作为品牌经营
今天若你是创业家,你想要在市场开创自己的品牌,第一步你应该做的是什么?你必须知
道你的服务、产品的定位,消费者会不会对你的东西有兴趣与需求?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消费者是哪些人?
对于林政德而言,他在一开始便锁定了16岁的大宗漫画族群,并分析市场现况做出区隔,
找出台湾作品的机会所在——画出日本画不出的本地学生生活故事。这只是开端,在你的
作品闯出名号了之后,你该想的是什么?更努力的彻夜加班创造出一页页的精彩故事?还
是像日本一样,将事业做大,拓展到其他无形、有形的地方上?
台湾不是没有厉害的人才,只是一直以来大环境的不成熟,造成相关的技术、支援、行销
、经营管理人才根本不在这个产业中;金主不敢投资,接下来的这些品牌价值的创造,根
本永远出不来,产业链重要的环节硬生生的断掉。我想,这也是当初林政德会离开的最大
原因,《Young Guns》万事俱备,真的只欠将品牌做大。
五、缺乏投资胆识,打保守派
长期下来,台湾的漫画产业乃以日本为主,读者对于本土内容的需求难以被看见,且大家
也习惯日本的漫画内容与行销方式。因此举凡出版社等,常常只是打保守派,日本的成功
做法,我们就拿来临摹一下,日本什么样的内容成功,我们便来执行一下,因此本土创作
者的想法尽管有创意、有特色也不行,因为编辑认为不会成功。
但是在这之中有谁真正知道台湾读者要的是什么?我想并没有,因为读者与生产者之间已
经很久没有好好“联系”了…。连当初在《Young Guns》上的诸多投资均告失败,恐怕现
今漫画产业缺乏投资,也只是刚好而已。
打通任督二脉,疏通产业链循环
总而言之,这是大环境的循环不良,而基本上首要之的还是应该架起“创作者”与“阅读
者”之间的桥梁。观众要能注视得到这些作品,漫画创作者才有被需求,才能谈接下来的
东西。
当观众能良好地关注到台湾的本土作品,能良好的与创作者架起认知的桥梁,所谓的本土
市场方能打开。在有了观众基数后,出版社才有依据大力投资本土创作,而接下来也才渐
渐会有所谓的“品牌建立”的需求,相关的专业人士才能逐渐到位。
这是需要年日去好好经营的,整体产业自然得有大刀阔斧的决心。况且现今正值政局更迭
、台湾本位意识在年轻世代中的崛起,何尝不是一个产业可以把握的良机?
(图)
值得一提的是,上图取材自当年陈肇伟先生所提及之台湾漫画供应链阶段发展计画,显然
早在数年以前便有专业者犀利洞悉出问题所在。文中提到期待借由政府角色,疏通漫画产
业阻塞的产业链,并在阶段性的效果达到之后,退居幕后做为支持推广的角色。
只是又过了多年,台湾的漫画产业有往前进步了吗?希望是有的;或许哪天可以见到袁建
平长大成人,再回到我们眼前与当年的死党们,发展着所谓的Old Guns的故事…
作者: darkbrigher (暗行者)   2016-03-06 00:17:00
跑去强国制作复制人军团 结果画那啥鬼东西出来
作者: WOODOM (武当)   2016-03-06 00:17:00
自己断自己尾 不值得同情
作者: sbq0001 (nick)   2016-03-06 00:18:00
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还是看日本漫画好了
作者: gm79227922 (mr.r)   2016-03-06 00:26:00
因为作者他自己也是很爱拖搞 让出版社头痛的人物
作者: kisc32950 (睡神)   2016-03-06 01:04:00
没有小和尚吗???
作者: rx79bd1 (瘋刀嘯日猋)   2016-03-06 01:41:00
真的很想嘘原文作者...完全搞不清楚状况就乱写
作者: mkiWang (mkiWang)   2016-03-06 04:43:00
但YOUNG GUNS还是可以看,算是不错了
作者: goenitzx   2016-03-06 06:41:00
为什么期待20年前的漫画翻红? 没落才是正常
作者: lime2001 (小樽)   2016-03-06 06:47:00
为啥不说虹之传说 艾萨克传 蜥蜴超人呢蜥蜴超人还有卜学亮配音呢
作者: hidexjapan (hide0504N￾ )   2016-03-06 09:05:00
鹿鼎记都能断尾怎么解释?别说过去,连现在中国相关人员的薪水还是偏低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