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同时食完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四月是你的谎言,
我真他X的疯了!
我错了,这Combo虐到一整个胃痛。
其实这两部作品颇有雷同之处,除却大家都知道的44话完结之外,
还有就是男女主角都作了这个动作:
(所以这是个立死旗的动作吗?)
动画化也同样都在漫画即将结尾时开始,然后在接近的时间带先后结束。
本季仆街的动画品质虽维持得不错,但剩下的剧情戏份安排着实令人担心,
不管如何,仆街的动画尚未结束,心得就留待完结再补,
现在就先以个人观点,来谈谈四月は君の嘘/四月是你的谎言/Shigatsu wa Kimi no Uso
******************************************************************************
对我来说,只要能感动人心,就是一部好作品。
以上述的基准来评断,虽然《四月是你的谎言》经常被质疑过于煽情、
陈腔滥调、匠气十足,仍不减损我对该作品的爱好。
当然,这些所有的感动,盖因于宫园薰是个十足十的大正妹,
若设定反其道而行,所有情绪的渲染或许都会荡然无存。
虽然内在跟外在不可一概而论,但我始终认为,
内涵需要相对应的外表来衬托,才能够尽展人前、完整呈现,
我是个注重视觉的禽兽,我为我的肤浅感到羞愧。
看看四月的人物设定,与有马公生关系匪浅的两位女孩子,
活脱脱就是新川直司前作《再见足球》中,女主人公恩田希的拆分。
恩田朝气蓬勃、热情大胆、强悍不服输、喜用暴力(X);
同时她也温柔纤细、富有爱心同情心、能够照顾周遭近故,
旁人常因这些良好特质而喜爱接近她,对其产生好感,
让她成为众星拱月的中心,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些所有的良好特质,一部分给了薰,一部分给了椿,也有些是两人共有
几乎无缺失无死角的品格与个性结合
也让女主角跟女配角,都得到了超乎寻常的读者关爱。
不过,若要谈到谁比较适合有马公生,可能每位读者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就我个人的设想,椿的所有魅力来自于她与有马间的互动,
她虽是运动健将,平素活泼大方,但只有面对有马的时候,
她释放出来的母性光辉与体贴敏感,才令读者有能与小薰一拼高下的感受,
我想这就是主配角的原罪或宿命,而这部作品的主轴毕竟是音乐。
也因此椿虽然保有青梅竹马的身分,对有马的过往生平知之甚详,
跟有马也保持着亲人/姊弟般的情感,但这就是她全部的武器了。
她很难介入有马的另一半生命,既不懂,也难以体会,
顶多是在有马藉以获得荣耀的时候能够跟着喜悦开心。
相反地,宫园薰具备所有泽部椿无法触及的部分,
虽然时常与有马打闹吵架,但就音乐的部分来说,确实是不错的拍档,
可以互相帮忙解开心结迈向未来,可以在各自背后帮忙推一把,
彼此都是彼此的支柱,最重要的是──
她使他的眼中充满了缤纷的色彩。
所以在我个人的想法中,宫园薰的离去,不见得就成全了泽部椿。
即便宫园薰在最后的信中写明了,
因为有马、渡、泽部三人关系过于良好密切,
没有间隙能够让她加入这样的小团体,
但又不想造成椿的困扰,不便拜托椿帮她介绍有马,
才会撒了本作最主要的一个谎言。
但她仅仅是现身,就对有马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
就算没有一再地提及强调“你能够忘记吗?”、“会不会想起我呢?”
男主角大概也是终身难忘吧?
更进一步的说,岂止是难忘,简直是这辈子都打上了烙印,
让有马的音乐、有马的钢琴声,从今而后都变成只为了宫园薰而存在
(看这眉头凝得有多沉重)
就算椿一直一直一直的黏在有马身边,也不见得能敌过逝者的幻影,
更重要的是,有马对她本来就一直只存在着亲情,不存在爱情。
再吹毛求疵地猜想,泽部椿当初会一直说服自己认为有马是弟弟,
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
二方面,怕也是因为深恐破坏了有马面对自己的态度吧?
青梅竹马虽是最强大的武器,也是最强大的拘束道具,
一切就如同小薰那个最大的谎言一般。
这也是个人认为在小薰离开之后,最适合由小凪上位的原因(X
(成为有马的钢琴意味着?)
总之,以校园恋爱的类别来说,四月是你的谎言就是一出悲剧
是悲剧或是圆满喜剧,其实也没什么好或不好,
悲剧的创作生命由来已久,也容易挑动观众的深刻情绪。
又自古以来的文艺创作者,多半带着一丝悲观情怀,
这点最能由上世纪的日本文豪亲身体现,
著名的举凡太宰治、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
知名度较低者亦有逾十位,
这些创作者往往备受身、心两方面认知不协调所压迫出的折磨苦痛,
经常弥漫透漏到其所创作出的作品里面,
而个人相信,这股潮流风气也影响到三田诚広,
更在其1990年的著作《いちご同盟》(一五同盟)中一览无遗。
而大家都知道,四月一书便是作者新川直司,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五同盟启发影响后的创作,
维续著悲剧调性,看似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只是个人以为,世间感受本是苦多乐少,
离别苦、求不得苦、病残苦、冤屈苦等,
有百种苦、千种苦、万种苦、万万种苦。 (阿弥陀佛)
悲剧固然令人鼻酸,易在观众/读者心中投下大石引起波澜,
但未必只有悲剧才具备成为经典千古名作的条件。
虽原著结局尚称圆满,但就故事情节走向而论,
令手术成功,也不见得破坏故事的整体性,
因为主人公有马已经知道,同样是为了他人而弹奏,
但音乐不是为了冀求些什么才诞生,
而是为了传达演奏者的心意。
有马的心意是否借由这场演奏而传达成功不得而知,
但读者可以借由宫园薰最后的信,
来确认与有马成功传达心意所能形成的结果相同,
那么到最后,宫园薰死不死,其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既如此,何不让看倌开开心心的阖上书本呢?
举个例子,在新田次郎著作的小说《孤高之人》中
由登山家加藤文太郎为题材蓝本,
其同名主角加藤文太郎,最终依据史实亡于山上。
但在坂本眞一所绘制的漫画版《孤高之人》中
主角森文太郎最后怀抱着与家人重逢的决心,
在折损了手指脚趾的情况下,成功回到了平地,
这样的改编,是否减损了漫画版的可看性与完整性呢?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主角最后已不是“孤高之人”,
但故事中确实地呈现出,山已经将孤高之人的生命收回,
顺利下山与家人团聚的森文太郎,是成功重返社会,
已延续生命为首要的父亲与丈夫,这一点一滴的转变,
并非突兀而不合理,更得以让故事画下完美句点。
另一个例子,则是石冢真一的作品《岳 みんなの山》(台湾由尖端出版,译名《岳》)
主角三步总是嚷着:在山中唯一不可留下的东西就是生命。
并身体力行,经常在山岳中救助即将逝去的生命,
但却在故事终局时,一反常态的透支了体力,将性命葬送在山上,
或许作者是想强调山的喜怒无常,更隐约透露出善泳者溺于水的道理,
但这样的情节安排,无疑是狠狠地打了主角三步的巴掌,
以他这么热爱生命,小心谨慎的个性,
却在最后一次登山中为了救助他人做了无用功,确实可惜,也不合理。
这也是我对《四月是你的谎言》这部作品的感受,
不意外 ; 但可惜。
虽完美,亦复遗憾。
但与此同时,我更感谢作者,
感谢新川直司让我得以欣赏这么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
也感谢冥冥中让我浏览到这部作品的不知名力量。
本来个人一看到文青风味的作品名称就提不起劲来欣赏,
但却在近日无意中听到你管的BGM,被那个拉小提琴的倩丽身影给深深吸引住,
就此跌入无底深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HDv2jC_Q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