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声明:
本篇有两边的雷,且我还在补《果青》的小说,所以可能有些理解错误。
为避免说太多错误的理解,我的讨论会着重在《桐岛》一作,
如果对标题的假设内容有兴趣,也欢迎直接fork出来聊~
最近某个要好的朋友问我:《果青》好看的点在哪里。
我想了想说:“因为这部作品虽然背景是青春校园,
但是却用相对写实的风格描述人际关系的脆弱,
并且勾勒出一群因为想寻找自己人生可恪守的原则,而在挣扎的年轻人们。”
老友想了想,突然冒出一个我很熟悉的作品的名字 — —
“这听起来很像《听说桐岛退社了》?”
我想了一下,觉得似乎是这样,但也不像的感觉(苦笑);
更细一层设想、又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比较。
稍微夸张一点地说,如果今天把十卷叶山的志愿事件拿来改编的话,
我觉得改成《听说叶山休学了》或著《听说叶山选了X组》,
那整个故事极有可能会有与《桐岛》一样的发展。
《桐岛》的主线如其题名所示:
“桐岛同学因为家里有事,要从社团退出了,今天也不会来学校。”
故事的开头,是在礼拜五的早上,班级导师没有什么特别想法的吐出这句话。
但是这么单纯的一件事,经过四天的酝酿、变迁,在礼拜一的早上到来时,
相关人员的人际网,已经被被狠狠犁田过一轮。
在故事中,桐岛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
观众对他的形象的理解是从很多人的叙述描逐步勾勒出来的— —
他女友跟女粉丝说:他是非常温柔又帅气的人,
他的社团同侪们说:他是谦虚又强到报表的怪物王牌,
他的死党们说:他是讲义气不虚伪的好人,
老师们说:他是个品学兼优的资优生。
甚至连这部作品实质的主角、过著灰色人生的电影社社长 前田凉也,
也都对这人际阶级顶层的 超‧现充 略有耳闻。
也一如墨菲定律所开示,这场起爆点与他甚远的爆弹,
冲击波却不偏不移地扫到金字塔底层的他。
小说版与电影版的差距在,小说中的前田最后其实都没有在拍片时暴走,
只是感慨自己在国中时期因为音乐熟识的异性朋友,现今已经变成现充圈的人;
但是电影版里,他却经历了一场悽惨的感情风暴— —
以为自己透过与那位憧憬的对象,一起看了同场邪典电影取回之前的熟稔;
却在转眼间,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与跟现充圈人士恩爱放闪,临走前还听到对方的嘻笑:
“啊,那电影超无聊。”
前田最后成为,一个追逐著没人在乎的梦想(不知道跟果青的《本物》是不是同个层级就是),
但依旧走在这条艰苦道路上的人。
(高桥优的MV都把他的十年后拍得有点惨......哀,人生啊)
但如果这作品只是这样,那就太平庸了。
以桐岛为中心的现充集团,
其第二把交椅 菊池宏树 担下了“人生志向迷茫者”重要的另一出演役。
他是劣化的桐岛,
长得自然也是一脸俊俏,理所当然地有女生投怀送抱;
又因为天生体力配点好,加入棒球后虽然翘掉练习,队长却还是得拉下脸求他出赛。
但,其实他对自己的人生一无所知,他只是拙劣地模仿著桐岛的选择、为人。
所以当桐岛消失、又怎样都联络不上时,他迷惘了;
迷惘到甚至去堵桐岛的女友,想找出为什么拥有一切的桐岛突然消失的理由。
但得到的,仅仅是另一个徬徨无助的灵魂在公共汽车上无声的哭泣。
菊池跌入了自我认知的泥淖,更加迫切的想要找出自己该前进的方向;
也因此,他才会把从校舍顶楼纵身而下的身影当成桐岛、
才在最终幕棒球社社长半放弃他时,一边望着棒球场,再一次拿起手机,恳求桐岛接起电话。
这是个没有侍奉部的故事,
没有一间准备室,里面坐着两尊思考怪物和一只略通交际手腕的吉祥物可以帮人排解困扰;
这是一张复杂的人际网中,突然间,最核心的图钉被拔起时,所有丝线应声掉落的故事。
但说到这里,我觉得它(桐岛)是个没有办法被拉成十二集季番的故事,
除了刻意鬼隐桐岛的存在外,故事其实是非常的紧凑有力的。
几个场景与对话,很快就带出角色间的关系;
任何的稀释,都会让故事的张力被破坏,进而变得无趣。(小说原作就真的很平淡)
相较之下,《果青》则本来就打算呈现大老师与其他角色的成长,
所以长时间的铺成有其必要性,真的如我在开头所述,把第十卷抽出来改编的话,
那这部作品的核心价值(追寻本物)就被抽掉了,那也失去了这作品的灵魂。
最后做个小结:
这两部都是不太青春的青春校园,却又因此仅仅属于青春的时节;
两个想讲的主轴或有重叠,但又绝对无法以对方的表现方式精准的呈现。
大抵是这样吧(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