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englap (无想流流星拳)》之铭言:
: 况且你也看看, 以上的游戏里面没有大陆游戏, 换句话说, 就算大陆这么
: 繁荣和人口众多的市场, 也不见得有什么传世作品, 所以台湾虽然在游戏
: 上不是很出色, 但也不是什么台湾特有的特质.
: 而且有很多在外国流行好玩的作品, 台湾也不见得很受欢迎, 举个例子好
: 了, Everquest, Darkage of Camelot, 线上创世纪, 以致 EVE, 这些也
: 没有真的在台湾很受欢迎过.
: 若你把标准线定到太高, 非要跟每个国家最万中无一的顶级作品相比, 然
: 后就说台湾没兴盛, 这是说不过去的.
刚好今天修的通识课请了一个在做手游的业界讲师来谈游戏业趋势
赶紧趁下课前,问了问他对国产打不过中日韩厂的看法
正好拿来回应这篇
概述
====
首先那位讲师对日韩厂比较没有想法,他认为最大问题出在来自对岸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评价观点几乎都是向“钱”看
他认为欧美那种接近免费游戏的玩法(英雄、麦块等)台厂玩不起来
但也不能因此非议或否定他的观点
想让商业大厂投注资金人力,当然必须维持一定营收
只有小工作室型的开发,因为人少,可以靠那种模式活下去
他还有举一两个台湾小工作室的成功例子
都是开发不错的(近)免费游戏后,获得好评或是苹果推荐
但成效充其量只能养活工作室大约十名员工
对岸免洗游戏的背景
==================
我们常在讲对岸游戏八成是山寨,九成是免洗
事实上正是因为对岸有着这么多这么庞大的作品量
才汰选出我们在台湾能看见的那几款
大陆地大物博,光是几个叫的出名子的一线城市
其在游戏上的总消费力就超过台湾,也许还不用加起来
更别提还有数不清二线、三线城市都有一定开发程度
娱乐产业的需求也是相当海量的
在这种海量的市场之中,不是每个营运商都有余力分一杯羹
所以粪作百家争鸣,因为这环境讲难听几乎是喂屎也有人要吃(A/Z表示)
开发商当然不会在意作品质量,所以山寨自然盛行
可是因为不重质,只重量,所以汰换率也高
另一方面来看竞争也是颇激烈的
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原本那些B级游戏没人要已经不是新闻
现在的情况是已获利来说A级的游戏都已经没人想投资经营
除非S级的“佳作”才有机会被买走授权
而那些能卖到台湾被骂的作品就是在这种激烈、恶劣的环境中诞生
例如那个刀什么塔的
再来谈到资金不成比例
====================
竞争这么激烈,那台厂有没有试图努力呢?当然有!
他举了G.O.D当例子,然后我就笑出来了(被他青了一眼)
但姑且不谈那款策略失败,公司摆烂,最后工作室还整个解散的粪作
我们试想开发一款游戏需要多少整体资金?
不看某些低成本粪作,含广告至少要个一两千万跑不掉
我们就算两千万,其中一半当成广告投资就是一千万
但那些对岸的S级山寨一入侵,广告预算可以直接砸下五千万
为什么?财大气粗吗?
当然没这么单纯
那是因为他们本是汰选完的S级游戏
在对岸早就有了一定的成功(至少收益面)和知名度
也就是凭借这点,他们才会被拿来台湾这块大肥市场卖
这种情况下厂商当然敢砸下重金
但是一款才刚出来没什么人知道的新游戏
谁敢下这么重的本来投资?
就算真的下了几千万,评价也有一定水准
但收益什么时候可以打平?
要知道对岸山寨游戏就算在台湾不卖,至少还可以吃本来的老本
这种资本落差之下,台厂要如何和对岸竞争?
当然可以说一次做出评价好、收益至少看的见未来有曙光的作品就好
但那又谈何容易呢?想想对岸都死伤了几百款粪作才杀出一款S级
代理商亏损的原因
================
有人说近年各大代理商大幅亏损是因为少开发
或是对于经营游戏方法太过恶劣,导致玩家抵制云云
其实那些都算小
更可怕的是对岸那只巨手,透过各种管道直接伸进来
我能自己赚1000万,为什么要分你三百万?
转投个三四层公司的手续费一百万我出,还是多赚了两百万
给你代理,我傻子吗?
但可怕归可怕
如果设了门槛或手段挡住了这笔资金,台湾又剩什么呢?
个人看法
========
上面这是那位讲师提的大环境困境
虽然我也不是完全认同,但确实从中能稍微一窥业界生态
且不去反驳上面那些点
我特别注意到一个那位讲师和这些厂商都忽略的细节
玩家社群
希洽、巴哈、游戏基地,甚至是Google Play底下的APP使用者留言
那些讨论区的意见、活跃玩家的想法
这些才是一款游戏评价好坏的根本来源
如果一直只从商业粪作中堆出成功的产品当然比不过对岸
那试想,台湾玩家的需求是什么?
如何做出差异化,真正符合台湾玩家需求,让人想玩的作品才是问题的根本吧
当然草创初期会有困境,各行各业都马一样
但RIOT当初如何把英雄搞大的?不就是因为重视玩家想法(现在的RITO先不论)
如果厂商只会像GOD那样直接放弃游戏,放弃沟通,其实就只是放弃治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