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漏洞?塑胶吸管外带却内用免罚
2019-03-12 02:03联合报 记者侯俐安/台北报导
环保署推动限用一次性塑胶吸管政策,今年七月起,公部门、公私立学校、百货公司及购
物中心、连锁速食店等四大类,共八千家业者将不得提供“内用者”一次性塑胶吸管,违
者可罚业者一千两百至六千元。由于首次实施、争议不小,环保署新订“游戏规则”,但
消费者若外带却内用,仍可使用塑胶吸管,业者免罚。
环团对此批评政策大打折扣,业者也认为恐窒碍难行。
环保署昨召开北区“限用一次性塑胶吸管”公听会,针对各界争议,环署公布新订定的“
游戏规则”。
虽然便利商店不在本次规范对象,但许多便利商店都有提供内用服务,若是设在学校、公
部门、百货内的便利商店,只要是内用也不能提供一次性塑胶吸管。
另外,消费者若表示要外带、业者也以外带形式提供塑胶吸管,但消费者却在场所内使用
塑胶吸管,环署认定“非属内食餐饮”可免罚业者。
例如在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速食店,若消费者内用、不得提供塑胶吸管,但若消费者告
知外带,速食店附上塑胶吸管后,消费者随后若在店内食用,业者可免罚。
环团:等同开后门
环团认为此例形同漏洞。慈心基金会说,消费者购买时说要外带,提供了塑胶吸管后却到
餐厅内使用,结果不受管制,“等于开了很大后门”,建议应该都要开罚,餐饮业者才会
想办法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全家便利商店也认为,内用、外带不易区分,环保署虽然明订以“柜台交易”作为区分,
但稽查时怎么证明?
环署:关键是SOP
环保署废管处处长赖莹莹表示,由于业者认为外带、内用界定方式模糊,因此执行上稽查
人员会以结帐柜台为基准,确实可能会有少数消费者不配合,但关键不在罚、而在公司是
否制定SOP。她强调,“内用不是不给塑胶吸管”,而是业者可提供“就口杯”,或纸
类、芦苇等抛弃式吸管。
赖莹莹表示,环署首次管制塑胶吸管,不像过去管制塑胶袋已久,盼能透过法令让民众习
惯,因此无法一次到位;再加上考量老人、小孩不太能直接口喝饮料,才希望能逐渐管制
。
环保署限用塑胶吸管将逐年分四阶段扩大实施,未来替代材质变多后,会增加相关规范,
后续将再召开中部、南部公听会并研议调整实施内容。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3691520
不知道大家对此看法如何?真的上路时一定会民怨沸腾
引起一堆民众的抗议,这个政策是否真的适合用在速食店跟符合一般台湾人饮食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