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再论香港的社区电台政策

楼主: jacksonyeh (华思格)   2011-04-20 00:27:25
再论香港的社区电台政策
叶国豪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
2011/04/14
梁旭明教授日前借镜英国的经验就本港的社区电台政策做出讨论,她指出以社区为本
、接受政府拨款、遵守独立监管机构的规范、公益非牟利,以及关怀弱势等俱是英国社区
电台的特征,并主张发展中的数码广播将是本港设立社区电台的契机。
事实上本港目前已经存在类似的社区电台,它们分别是位于柴湾的民间电台以及观塘
的FM101电台。以民间电台为例,自2005年开播以来一直以非牟利的形式提供包括同志、
戏曲、人权、内地新闻、非主流音乐、法律、时事分析,以及青少年文化等节目,其内容
之多元性,以及部分节目之深广度丝毫不会较主流商业性电台逊色。然而类似已经存在的
社区电台,却屡次遭受到政府以违反《电讯条例》的名义打击与取缔,引发连场法庭诉讼
并激起社会运动人士要求开放大器电波的公民抗命。
政府对于社区电台的取缔并非基于频道干扰、发射技术、牌照费或财务状况等因素,
而系基于一种行政管理的心态以及政治考量。过去民间电台鲜少对航空通讯或救护车频道
造成有害干扰,若有干扰之虞亦会停播;在采行低功率与社区发射半径的条件下,技术问
题亦不构成困扰;过往年度牌照费用约在三百万之谱,对政府与商业性电台来说其实金额
并不高,而社区电台的经费主要倚赖募捐、主持人亦多为义工性质。因此,不合理的发牌
程序与政治考量才是社区电台被打压的主因。
香港的声音广播已经成为有权势的人的游戏,将来的数码广播似乎难以扭转此一趋势
。非牟利的民间电台以十五个月的等待换来拒绝发牌的结果,理由是技术与财务问题;然
而另一个受到政商名人持股支持的商业性电台,只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即取得牌照,其间的
差异不言而喻。日前批出的三个数码声音广播牌照(合计13条广播频道),总计近十亿的
投资额远非社区电台所能负担,更难以想像政府会仿效英国的经验提供拨款扶助社区电台

  在互联网时代,声音广播仍有其魅力与重要性。上个世纪六七暴动后,殖民地政府为
了解民意、宣导政策甚至主动启播首个“电话诉心声”广播烽烟节目;回归过渡期中电台
也扮演政策讨论、上达民情的双向互动功能。今日政府施政多被批评为无法掌握民情,民
众也缺乏可信赖的途径影响政府决策,示威游行纷起并不令人意外。事实上社区电台可以
扮演政府管治的压力筏,对维持公民对话与公众参与非常的重要。因此应该降低设立电台
的申请标准、费用与程序,首先开放微型,功率较低的非商业化频道,继而促成社区电台
合法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