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对岸到底多爱三菱刺刀??

楼主: MB10   2023-05-08 11:46:17
周末加班好累,今天上班感觉自己快要元神出窍立地飞升
发个废文闲聊一下,和各位道友沾沾因果(?
但被打落社畜道之后有点久没接触了,记忆出错请不吝指正
首先咧,刺刀自出现的时候,使命就是让士兵手上的铁棍变成冷兵器
在前装枪时代,一开始的时候比较粗暴,一但需要肉搏了
土炮的短刃啊、匕首啊,只要塞得进枪管士兵就给他尬进去,
直接当成长枪就冲上去督人了
缺点就是,上次有个人这样做了之后
就少了个枪口可以喷人,很不方便
所以后来才出现了刺刀座的方式,让刺刀不要占用枪口
刺刀的职能在战场初登场的时候,注重的就是"刺"的能力
或者说让步兵拥有类似长枪兵的冷兵器作战能力
所以虽然外型逐渐从刺击为主的"刺型(spike)"
演变出成像短剑的"剑刃型(sword)",但都是穿刺伤害
比较直观的像是Mel Gibson的电影The Patriot
最后的处决动画可以看到,套筒型的刺刀虽然已具有"剑刃"的外观
但最顺手的使用方式仍然是直直地给他送进去,而不是横切割喉
"长枪的替代"这个概念我觉得大概是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二次大战后才逐渐没落
这段期间的步枪,配件的刺刀都走一个又直又长style
上刺刀枪刀一体的时候,各国根本都在比总长的
很有长矛方阵对决时,长度决定优势的既视感
像法国的勒贝尔1886,有个靠杯长根本西洋剑的随枪刺刀
我记得应该有50公分的刺型刺刀
刺刀到世界大战时期,几乎都是剑刃型的外观了
仍然是直刀身,而非如骑兵军刀有圆弧度的弯刀
这时候的剑刃型刺刀比较像是步枪配件+随身短兵/切割工具的概念
但刺型刺刀也没有退出主流,注重紧致的步枪设计里
刺型刺刀都是优先选择,细长型的体积容易收纳
设计师会让刺型刺刀可以在枪口下方直接折叠收起
二战期间德国伞兵的FG-42、战争末期开发出来的苏联SKS都是这样的设计语言
苏联SKS的折叠枪刺,就可以和这串讨论扯上关系啦
因为中国接受苏联援助,也引进了苏联的兵器生产然后自行逆向
1956年定型的56式半自动、自动步枪(也就是仿SKS、AK-47)
都延续了收折枪刺的设计,并且一直到63式(全自动SKS)定型
还有后续56式重出江湖...枪刺就一直在人民解放军服役
一直到1981年的81式定型后,才改成拆卸的剑刃型刺刀
因为解放军的庞大数量,这些步枪大量列装
考量到70年代中苏交恶时还一度扩编到500还是600万人
那怕81式、95式开始使用拆卸型刺刀,56式仍然大量在后备民兵部队
相当程度上,军刺在中国,可以说如同.45 M1911在美国
都有其象征或代表性意义
至于为何中国要一直使用军刺设计,
我觉得有几个角度可以讨论
(但来源我想不起来了,只能当作嘴砲
一个是,近代中国匮乏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限制
三棱军刺不必像刀一样,要使用有韧性的材料避免刀身、刃损坏
一根铁条三边开沟强化结构,顶端磨尖开刃热处理就搞定,适合大量生产
80年代后中国生产与技术能力提升后,也转往多用途刺刀的方向了
第二个是,一样是产能资源限制,弹药不足肉身补
所以类似日本的白刃战思想,应该算是东亚国家陆军的通病?
但这部分我觉得算是日本自日俄战争后对东亚影响力的遗绪
现代刺刀不再侧重跟人家比长的职能
除了是给士兵最低限度的武装外,更多的是作为战地万用工具
60年代开始其实就已经是我们比较熟知的现代刺刀
应该是19世纪就出现过的刀背锯齿设计外
另个明显的特征是刀身前方有个孔洞,可以套上刀鞘变成剪铁丝网的线锯
普遍应该都在20公分内了
但近战神器应该还是首推工兵铲
可以估狗一下野外求生的多用途铲
工兵铲都然不会那么精致但该有的功能都有
本身重量与重心能当斧头,可以剁人,
侧边有些会有锯齿当锯子用,可以剁人
通常为方便携带会做成短柄
方便持拿狭小空间不受限,攻击速度高
顺手一掏直接尻过去,有中有伤害
闻西的要你命三千应该要长成这样吧
闲聊大概是这样啦
摸了快两小时的鱼,主管刚刚call下午开会
要去准备渡劫了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