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xdfhbh (bxdfhbh)
2019-10-23 10:05:53: 推 weltschmerz : 那只是一种宽泛的描述吧 实际上又不可能是手拿胶带 10/23 00:47
: → weltschmerz : 重复粘贴拿到单层石墨烯 10/23 00:48
: 推 weltschmerz : 但这个用"手"实作 听着就跟量子速读差不多... 10/23 00:51
就是用胶带粘贴得到的单层石墨烯。
这里有篇文章讲述当时的故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7221&do=blog&id=119773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7221&do=blog&id=119828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7221&do=blog&id=1199051
朗道(Lev Landau)在1930年代从理论上证明了不可能出现稳定的2维晶体,石墨烯不可
能存在。但是很多搞材料科学的人还是想试试看,有很多团队都在设法获得单层石墨烯
。
一个团队是德国人的团队,1990年的时候他用石墨在另一个物体上刮擦的方法,得到了
薄到透明的石墨薄片,但还不是单层的。
一个团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韩国人教授菲利普·金,他下令让自己的中国人博士生想办
法,这个中国人博士生想到了铅笔写字,先用石墨做成一个奈米铅笔,再用奈米铅笔写
字,得到了30层原子的石墨薄片。
最后成功的是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的团队,他是俄罗斯人,荷兰国籍,在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工作。
Geim这个人获得过搞笑诺贝尔奖。当年他在俄罗斯获得博士学位后,去荷兰的一个大学
当副教授。荷兰的这个大学实验室里最引以为豪的设备是一台能产生超强磁场的机器,
能产生20特斯拉左右的电磁场。
但可惜的是,他们所有能做的实验都用不着这么强的磁场,所需的最强磁场也不过0.01
特斯拉。这台电磁场机器等于是发挥不了作用,浪费了。
Geim就想,这个机器如此强大,能不能把平时想象不到的东西磁化?
于是,在星期五晚上,所有人都走完了去happy了之后,他偷偷留下来——然后往机器里
倒水。
奇迹出现了,在强磁场下,水没落下去,而是浮起来了,成为了一个水球!
Geim非常开心,就往机器里扔各种东西:草莓、番茄、昆虫,最后扔进去了一只青蛙。
这只飞翔的青蛙,让他获得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物理奖。
后来Geim的实验室来了一个中国来的博士生。实验室里有一台高级的抛光机,Geim让这
个中国博士生磨石墨棒,设法获得单层石墨烯。
这个中国博士生磨了整整三星期,磨出了一片10微米厚,大约相当于1000个碳原子厚度
的薄片。这距离单层石墨烯显然差得远。
Geim的实验室隔壁,有一位来自乌克兰的的隧道扫描显微镜(STM)专家。有一次Geim和
这个乌克兰人聊天,说他们正在辛辛苦苦磨石墨棒制单层石墨烯。
乌克兰人说,这个好办啊,我们检查显微镜的时候都用石墨当样片。检查完了后,都用
透明胶带把石墨的最表层粘掉,这上面肯定有你们需要的东西。
然后他找来一些废弃的透明胶带给Geim,让Geim用显微镜找一找。
Geim用显微镜看这些胶带,发现胶带上果然有些非常薄的石墨碎片,远远比他们打磨出
来的薄。他马上意识到打磨的方法不行,得用胶带粘。
Geim就让另外一个学生,也是来自俄罗斯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
elov)用胶带来粘石墨,两人一起用胶带粘,然后撕开,再粘,再撕开。
最终果然得到了单层的石墨烯。
Geim和他的这个学生Novoselov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石墨烯不但是碳的新的同素异形体,而且是人类获得的一种二维结构的物质,而且是
过去已经被证明不可能存在的物质,得诺贝尔奖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