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不想看过程的可以跳到最后面懒人包。
就跟侦探小说走到哪死到哪一样,小说为了故事性总是得牺牲部份现实。
那黎明牺牲了什么?
现实偶尔会出现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要求,那就是"你学机械的吧,来帮我修车""你学资工
的吧,帮我看一下电脑"。
这就是典型的"标签",人脑在思考时会归类,相关的放在一起,这在某方便提升效率,但某
方面也会产生上述的误会。
讲回小说,为了故事性,黎明大量的使用"标签",即使它不合理。
它用了什么"标签"?
这要来看看读者的印象:讲加工就是蛋蛋,,古魔法就是大师,解决疑难杂症就是外外......
甥女(有没有发现只要是较接近现代的发明,作者都安排她出场),而要有个起头,高文就出
现了,这就是"标签"。
但从现实来说,这不合理。
现实一个企划能进行,靠的很少是明星个人的灵光,更多是专门研究的人员其经验与该行知
识的累积,厚积而薄发。
但在本作是不具备这条件的,所以你会看到上面所提的"你是学xxx,那zzz"的鸟事一再发生
于本作,需要什么,登登!!标签对应的人物出手(再加些下面不知怎么训练,训练多久的助
手)就一切Ok。
这合理吗,一点也不,如第一篇所提的,高文怎可能对那么多都有概念呢?但这是把漫长的
研发压缩到故事里的一种牺牲。
话讲回来,那就不能接受吗?也不,正如个人在本版一直提的观念,即使背景设在现代,小
说仍归小说,现实仍归现实,不要也不应将两者混淆。
很多人费尽心机,试图将现实的合理带入小说,套用他们的说法:"这是在完善它,使其有深
度"。
他们忘记一点:在小说中,唯一的真实仅来自作者,除此之外都是屁;因此,只要作者不要设
定前后不一,她想怎么写都是真理。
懒人包: 不要带脑子看黎明之剑,它很好看,但经不起,也不是给人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