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古代诗词是可以通用吗?

楼主: emile0021 (Emile)   2017-08-11 21:32:59
※ 引述《NewTurtle (O.O)》之铭言:
: 印像高中读国文时
: 唐诗宋词元曲 还有清代的八股文
: 各朝有各朝用字的规范
: 但常常看到穿越小说
: 一下诗 一下词
: 一下五言绝句 一下曲牌的丢出来
: 然后众人赞叹
: 最近看青帝
: 主角也是一直强调 "穿越者不忌讳抄袭"
: 然后就开始疯狂抄袭 古诗古词
: 虽然是幻想历史
: 也不提像曲牌那超长字数
: 干怎么都背的滚瓜烂熟还很多少首
: 好奇像是以前譬如在宋朝
: 当时留行词
: 丢出 唐诗 或元曲
: 也是通用吗?
架空背景不算,明确以中国古代当时代背景的话,诗是最通用的。
可以从汉朝一直用到清末民初。但要注意是当时的文风趋向。各个
时期推崇的文风并不相同。
词的话,一般认为起于中唐以后,虽为挂名为李白的两首词传世,
但是否真为李白所写,尚有疑问。基本上在中唐前抄词,并不合理,
除非抄的是像浣溪沙这种与诗体相当类似的小令,还可以蒙混一下。
词本为和歌而做,讲简单点类似今日的为流行歌曲写词,但歌谱都是
固定的(词牌),作者必须就著歌谱的韵律和起承转合来写,本为
文人饮宴助兴之作,五代时最早的两本词选分别名为“花间集”和
“尊前集”,便可知当时词的作用。宋朝之后逐渐变为文人逞才之作,
与歌谱分离,成为如同诗一般的文体。但在中国文人群体中,词的普
及度与重视度一直不如诗。
曲的话原先是配剧而写,最盛之时(元朝)有了独立于剧之外创作的
“曲”,一般我们说的“元曲”,就是指当时脱离剧独立创作的“曲”。
这种独立创作的“曲”在元朝之后快速没落,少有人专攻此文体,但
“剧”这个文体还是继续流传,明朝仍有不少剧曲大家,但其创作则
是配合剧中故事而写,并非独立存在。
还是继续流传,也还有为剧而填写的词
要抄袭的话,架空的背景比较好,因为各时期有偏重的文风,例如盛
唐之前的文风承六朝之绪,一直偏向华丽典雅,最佳典范就是张若虚
的“春江花月夜”。到了陈子昂等人才开始鼓吹反对这种文风。所以
如果在初唐抄诗,文风最好挑一下比较合理,我看过在唐太宗的宫廷
庆功宴会上抄苏轼“明月几时有”这首水调歌头的小说,先不说唐太
宗时有没这个词牌,但庆功宴上唱这首词,不太好吧?
在现实古代背景下,种种忌讳还很多,所以还是架空方便,作者高兴
怎么说都可以。
抄袭诗词到现在使人诟病的原因,除了合理性之外,就是抄来抄去还
是那几首,容易使人审美疲劳。这也是作者涉猎不足之故,除了这些
教科书的常见名作之外,找不出其他作品可以抄。
其实诸如黄景仁的绮怀:“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
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或如王国维浣溪沙:“天末彤云黯
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或是“试上高峰窥皓月,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或者朱孝臧浣溪沙:“独鸟冲
波去意闲,瓌霞如赭水如笺,为谁无尽写江天”。这类作品或许不一
定是千古绝唱,拿来镇一些文场局面也绰绰有余了。问题是现今的网
路小说作者或许连这些作者的名字都没听过也不一定,更别说其作品
了。
总而言之,小说中抄袭诗文这种情节不一定是剧毒,要看作者怎么写
怎么用,不花心思就拿着教科书级的诗词文章来用,看多了再好的诗
文也难免令读者索然无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