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的技术难度高,需要多种前置科技,难度在于后装子弹,特别是底火的科技,
要点出叠氮化铅才行,这需要一连串的化学科技前置点选.
蒙古骑兵难打,是作战-战术层面的,单就战技本身,他们也是人,
纯防守下,初级火药科技与弩是可以应付,
但打会战肯定不行,蒙古军的战术是欺软怕硬,
机枪就算有,也只能用一两次,之后蒙古军肯定不接战了,
机动力与战场侦搜力远逊于蒙古军情况下,拿他没辄的.
要硬对硬就是养一支足够好的骑兵来对干(战场侦搜方面),而科技本身,则降低难度,
也就是发展持双燧发枪的胸甲骑兵,用燧发枪与重甲来抵销精锐的蒙古骑射.
步兵可以考虑发展标准火枪与抬枪,
后者是火枪的进阶版,主要是运用其长枪身带来的长射程,在作战时压制蒙古的
冲锋骑射.
砲兵则是初代机枪-管风琴砲,以及标准化的野战火砲.
以宋朝来说,上述都是做得到的,比较困难的是工业化量产与标准化规格化.
其实榆木炮那种东西根本不需要浪费时间,还不如设法找回青铜铸造术,
把青铜砲弄出来(中国青铜铸造的巅峰应该是在战国),青铜砲耐膛压比榆木砲好,
射程自然远,长程打实心弹,近程打霰弹.
管风琴砲,火枪,抬枪都是火枪科技术,坩锅法炼钢可以弄得很不错的,
就是没办法工业量产.
(但坩锅法是很重要的前置科技,它包括陶瓷与水泥,玻璃分支技术相关)
不过降低耐用性与射程的话,那时的炼钢技术是在世界前沿的,用来做一般的
火枪是够了.就制作火枪与弩相比,后者其实更繁琐的.
(青木寨那种土高炉应该是够用了)
汽油(铁)桶砲是点歪的臼砲,但我很怀疑实用性,肯定很难控制弹道与射程,也很容易
膛炸.其实如果炸药包都丢出去了,为何不洒一把铁钉在包内?
(商务人士不见得懂上述,但总该看过近年恐怖份子的新闻吧)
而且这东西都做了,那么类似阔刀雷的防御杀伤雷也是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