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买好一桶Verbatim 6x LTH type BDR
就是打算要把手上所有留存至今的CDR和DVDR. 全部重新备一份. 顺便整理旧资料
我第一台数位相机是2002年初买的Nikon 995
从这开始到现在. 数位相机照片是我备份里面最主要的项目
2007年以前的所有备份一定用盒装片. 烧录完放在cd case里保存
2007年以后的所有照片备份则是放在棉套里. 然后用四孔CD包整包装起来
今天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一边工作一边读片. 读到现在进度到2008年的照片
到这边的DVD片已经是不分机种全速读取. 立即反应. 保存状况也都很ok
而之前的片子里. 表现最好/最容易读取/最没有出状况的. 竟然是三菱的片子
而且我用过得任何版本三菱片都很ok
甚至包括更久远的三菱CDR蓝片也很ok (1997左右. 离现在最远也有16年)
会讲"竟然"是因为三菱的片子在过去价格并不是最贵的
当初多买三菱就是因为价格的关系. 日系品牌又不希望太贵. 就经常会买三菱
-
再来是That's. TDK超硬. 资料也还能读取正常
问题最多的是TDK非超硬的8x DVD+R. 死了不少片
通常从最外圈开始死
内圈的资料可能还有机会救到
本来担心的Ritek最早期紫色面DVDR. 结果很ok. 大概是CD case和十片装纸盒的关系吧
Ritek这批片子大多是2003上半年烧的
离现在10年
放棉套的状况
如果CDR放在棉套里然后是直立状态摆放. 就不太会有转印痕迹的现象
而如果是CD放在棉套里整叠叠起来. 或是在活页CD包里面
偶而就会出现转印的痕迹
时间一长或是摆放条件不理想(静置在灰尘多和空气不流通的角落)
沿着那些不织布的转印痕迹很容易开始发霉
最早的CD case里面的CDR偶而有些也有轻度发霉. 但都是点状的局部
状况平均看来比棉套要好些
-
但有一个例外是有虫会爬进去死在里面的话. 该位置就会发很多霉
这似乎又很难完全避免....
不同储存媒材的交互备份
个人习惯上. 重要资料(主要是照片)是光盘备一份. 硬盘备一份
硬盘就用淘汰下来的旧IDE硬盘来装照片
要查找也比较快
在这两天恢复两方储存媒材的备份资料时. 发现这样作有一些原本没想到的好处
主要的关键点在于
光盘资料的保存弱项. 跟硬盘资料的保存弱项. 各自不同
两边都备份的话. 就可以互相避开彼此的弱项. 降低资料损失的风险
光盘大家都知道就是碰到烂片或保存状况不好. 某一天就读不出来
2007以前的照片我实际碰到了三片最外圈真的读不出来
就用硬盘资料cover过来
硬盘毕竟是机械的东西. 能够正常动作到什么时候不知道
就算摆着都不过电. 时间一久(十年以上)拿出来再插电. 也没人保证它就能正常使用
-
这几天的资料整理过程里. 旧硬盘就有两颗怎么接也没用. 摆太久直接升天
然后有几颗则是不吃外接盒或转接线
必须吃机壳power+主机板排线才能正常使用的
就算机械上都正常. 硬盘资料也有可能在搬运和备份的时候. 人为地漏失掉
乍听之下好像自己小心一点就不会犯错....
但是时间一拉长就很难说了
该转存备份的没有存到. 或是不小心砍了不知道
或是跟着哪颗硬盘一起死了多少资料不知道
或是中毒
或是档案毁损(JPG和TIF毁损的话打开看会破掉)
最近听说还有一种很凶猛的加密勒索软件. 中这个硬盘作几层备份都没用
只能一次写入的光盘才能不怕它
结果2005年的照片资料里就少存了一张DVDR的份. 还好该张DVDR找出来可以正常读取
最后. 实体光盘真的会勾起很多回忆
像最早的That's光铜面CDR绿片(光到会留指纹). 现在看到还是会想起大补帖的时代 XD
这又是另外的趣点了
-
从保存状况看起来. 2007下半年开始的DVDR片读取就开始正常
2008年初的DVDR片则还是看到很少许的霉班
估计棉套和CD包的保存方式. 往后大概5年要换一批比较保险
光盘片要全部重新烧制一份
棉套和CD包则全部丢弃更换新的
比较保险
因为有听闻蓝光片不适合棉套和布丁桶叠放
目前蓝光BDR个人是打算全部用八片或十片装的CD case装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