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美的爱情-用科学讨论择偶

楼主: boeing5566 (波音56)   2019-12-19 15:00:00
一、《假设、巧合与机率》
#巧合coincidence
#偶然hazard/chance
#共时性synchronicity
#序列性seriality
#意外收获/恰逢期会/际遇serindipity
#e=2.71828
#1/e=0.367
假设现在你的任务是走进麦田里要挑一颗最大的麦。第一次你捡了一颗,往前走时发现还有
更多更大的麦粒,心中满是后悔。第二次你想着后面还会有更大的,所以一直往前走,直到
走出麦田,你手中仍空无一物。第三次你会怎么选择?

你觉得你一辈子会遇到多少个值得的人,
在不想结婚多次的前提下,
第几个人会成为最适合的配偶,
你该怎么选择,
才有完美的爱情?’
数学家把一生致力于找出解释世界的定理,包括自己的爱情,每天与数字为伍的他们,数字
是一种美学,他们欣赏兀(3.141516)与e(2.7182818)与黄金比例(0.618)就像是其他人
品尝巧克力与啤酒一样津津有味。
推出一个数字并称呼其为自然,自然常数e的来源很不自然,但是又是从自然里最简单的细
胞分裂中得来。人在学会数数之后,始而发展出数学,英文mathematics 来自于希腊文,意
思是knowledge, study, learning,可见数字始于理解万物的道理,并是一种教导学习的工
具。人类咀嚼着数字,定义出越来越多的名词例如整数、虚数、无理数、常数 这些名字都
有意义,如一个人,拥有自己独特的灵魂与价值一样,如此一来,用数字去解释人与人世间
的关系,便不显得那么无情无义了。
所以回到挑麦子与择偶的问题。
《最佳停止策略》又称37%法则,
是指在前1/3的样本对象中不做任何选择,
而是有个基础判断,产生条件与标准,
而在进入后2/3的路上,
抓住符合条件的那一个。
这样的挑选决策过程,
拥有最佳结果的可能性最高。
请注意所有的用字,样本对象不代表追随者,而是“你准备挑选的对象”;最高的可能性不
代表发生率,只是“发生的机率”。假设与推论只是一分析方法的一种,没有对错且有可误
性。
有人说这样忽略了人性
有人说管他几分之几只要快乐就好
有人说没有完美的对象只有比较与不比较
有人说自己根本没得挑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关于爱的诠释与追求
没有对错
难道不是偶然就是命中注定吗?
回到了立足于人性的偏误(Bias)
我们的选择都来自于过去,人类的思考从来都不独立,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意义”,
而无论是小尺度下的偶发事件或是展开到宏观视野的必然结果,以浪漫或美学或写实或科学
的角度解释,我们此时此刻的相遇都是美好的存在。
二、《选择、错误与结果》
那么完美的对象应该是怎么样的?
在有兴趣的族群(population)里我们究竟能找到多少对象(sample)再去做选择呢?
有时候因为时间有限,标准太高,37%法则只剩时间维度而没有数量维度,在适合者与不适
合者两个分布中,能达到十大标准成为适合者已经难上加难,我们只能降低伪阳性的机率,
避免第一型错误(type 1 error),提高灵敏度(sensitivity)也就是宁可放掉更多可能的
适合对象,也不要爱错。
https://i.imgur.com/2vzTFK5.png
在结果发表及接受审查(review)之前,我们无法察觉到这样的偏误与错误(bias&error)
,难道和不对的人走了三四五六年,就是浪费时间吗?
并不是,科学不就是拥抱不确定性(uncertainly)、接受可误性(falsified)及各种形式的
复制吗?有多少研究发现,是完美无瑕,有多少篇论文,是没有偏误,错误是种常态,并不
需要感到可耻,从错误中学习,才是成长的方法啊。
我并不对自己的错误感到遗憾,不会对错过的人感到可惜,我不知道未来究竟能遇见多少个
,我只想在我有限的生命及会衰老的肉体中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
我的想法很原始,人类不过也是一种动物,不需要多崇高的目标。我可以为了guide who ar
e lost而牺牲自己的属性,也可以选择become a care giver而放弃梦想与进步的可能,书
上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点折衷与平衡,所以爱的代价与牺牲,其实一点都不委屈,
至少对我而言。
这时候我们又需要想,既然不能完美,那怎样的结果才能趋近完美呢?把阈值提高,把目标
写下,把过程公开,接受公众评断,若研究与假设的方法放诸四海皆准,那么获得一个正确
的结果,只需要相信自己,而获得一个完美的结论,就是天意。
三、《爱情是种化学反应》
其实我们会遇见谁,会相信谁是对的人
是命中注定
脑内贺尔蒙使我们成为不同的爱情角色,根据Halen Fisher使用fMRI扫描恋爱中的大脑,解
析了大脑的男女差别,以及对性与爱的不同反应,并提出四型人格,分别受到四种化学物质
控制:Adventurer 热衷冒险与尝试,他们受的多巴胺(dopamine)主导;Builder善用社交
与稳健步调,他们脑中以血清素(serotonin)又称快乐荷尔蒙为主,这两种人都会吸引到同
类。
而受睪固酮主控,个性独断独行的Director 和雌激素主控,温和有弹性的Negotiators则是
彼此相互吸引。Director 通常具有dom的潜力,喜欢控制一切,缺少弹性与人性。
睪固酮,来自男性睾丸与女性卵巢,除了增加第二性征发育与性欲,也与男性的支配欲高度
相关,分泌浓度的性别及个体差异性很大,也许这说明为什么支配欲强的男性有身高及体重
的优势,或是有支配欲的女性同时有声音较雄厚、体毛较多的特征。
是基因,决定了性格的雏形,
形成了个体独特的免疫系统,
建构了独特的微生物群与气味,
而经由后来社会化,
累积了知识,塑造了气质,产生了条件。
一个人有两种性格,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一个天生,一个后天
一个本我的欲望,一个超我的理想
你的能力与弹性,其实远超乎你的想像
相信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存在。
我是半路出家的心理学研究生,喜欢研究人的一切,现在已经过了37%进入捡麦子的阶段,
有时觉得自己不是贪心于麦子,而是根本无谷不分。
作者: Freeven (夏舞枫)   2019-12-19 15:21:00
你的结论是啥?看得雾煞煞
作者: cyijiun (哈哈)   2019-12-19 19:24:00
其实类似话题李永乐老师好像有讲过,答案是第四个对象效果最好XD
作者: automaton   2019-12-19 23:43:00
人的寿命约80,已超过37%单身了 干
作者: a0000000000v (堅持到底的信仰)   2019-12-20 07:32:00
当你的能力越好,资格越好,条件越好,等级越高,筹码越多,你就有能力挑选更优良的麦子
作者: fim (不空)   2019-12-20 16:48:00
可怜
作者: btz3211   2019-12-20 18:02:00
当你意识到崇高的目标是必要的 一切都会不一样
作者: BL0613 (想不到专题要做什么QQ)   2019-12-21 00:04:00
可以稍微理解原po想说的,但在这种探讨感性的文章内大量使用Type I error,bias...等这些统计词汇,容易让人感觉只是想堆叠词藻和知识炫耀...
作者: Dath (TiAn)   2019-12-25 13:24:00
yt李永乐有影片说过这个理论 满清楚的 可以看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