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与能量的交流 - 语言与非语言的反差

楼主: abovelight (o.oa)   2017-12-27 16:41:38
在社交场合上和新朋友聊天或是面对心仪的异性时,
你是否会纠结著不知道该怎么跟对方产生有质量的交流?
也许你聊了一些你擅长的领域以及生活的热情,结果发现对方没有反应,
或是对方说了一些他擅长的东西,但因为你完全不了解,结果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
而勉强一直聊下去的结果实在太痛苦最后就不了了之。
每次的交流一直重复这样的剧本发现自己总是很难遇到跟自己真正契合的人。
你回头看你身处的社交场合,总是会遇到那一位很耀眼又最受欢迎的人,
大家都围绕在他旁边,每次他一说什么话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就算他说了一些蠢话或是些无厘头的话,甚至有时候不说话,
大家还是很喜欢围绕在他旁边。你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归咎到因为他是个外向好动的人,天生就会说笑话,外表讨人喜欢,
所以他说什么大家都会笑。
而因为你是内向的人,你的热情都是很静态又非常冷门的,所以没办法逗大家开心。
难道内向的人就没办法在社交场合产生高价值吗?
难道因为自己很有知识涵养,一般人难以了解,所以在社交场合反而吃亏吗?
难道那些外向的High咖就是因为不聪明没脑袋
反而可以在社交场合不要脸搞怪吃得开吗?
当然不是这样,在社交场合有高价值的人不一定是天生外向,
也不一定是他头脑简单只会说无厘头的话,或许有些人真的是这样,
但也有许多人其实也是天生内向,脑袋很有内容又有知识涵养的,
重点在于他们理解在社交场合交流时,背后其实有个隐性的互动存在,
只是一般人不会发现,但只要你可以感受那个隐性的互动,
你会发现原来过去你专注的地方顺序错了。
我们当然希望可以找到和自己非常谈得来的朋友,
可以一起深入聊到彼此都有兴趣的话题,
但是你很难期待一开始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对方就愿意交心把自己最深层的想法告诉你,
因为在社交场合上不是只有你在紧张而已,大家都在紧张,
大家都在意自己是不是会说出奇怪的话,大家都担心自己是不是会被当成怪人。
所以在社交场合和对方交流的时候,你的首要目标不是确认对方是不是跟你谈得来,
不要急着确认对方是不是有跟你相同兴趣,或是对方喜不喜欢你的热情。
你的首要目标是让对方可以放松,可以感受跟你相处起来是舒服且有趣的。
当你可以先确保对方已经到了放松的状态之后,你想要说的“内容”才会达到效果。
想想你以前在学校上课的时候,那些大家很喜欢的名师有什么特点?
那些名师在上课一开始的时候,是不是通常不会直接进入课程要上的主题?
因为通常一上课就带入艰深困难的内容大家都睡着了。
所以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名师会先说个笑话,或是先说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让大家可以进入状态之后,才开始课堂上的教学。
在社交场合也是相同的道理,你不能期待你遇到的人可以马上跟你进行深层的交流,
当然如果有遇到那是最好,但你不能总是期待这样,
因为一般人都必须要先进入放松与开心的状态才会有动力进行互动。
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我是不是要去网络上找个笑话当作开场来破冰呢?
如果对方觉得这个笑话不好笑该怎么办?
你当然可以去找笑话,这些都可以当作是你的材料,
但我这边要提的是一个可以让你有维度更高,发挥更广泛的概念,
这个慨念叫做“情绪与能量”。
曾经有个脱口秀演员说出他脱口秀生涯的经验,他说:
“当我在舞台上面表演的时候,要让观众可以大笑的关键
不在于我准备的材料与笑点是不是够精彩又好笑,
最关键的是当我站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观众喜不喜欢我’。”
我当初听到时觉得恍然大悟,要让观众大笑的首要关键竟然不在于笑话,
而是在于观众喜不喜欢他。
所以在社交场合也可以应用这相同的道理,
你的首要目标不是展现自己的头脑涵养有多高,
你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对方可以放松,让对方喜欢跟你相处。
然而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对方喜欢跟你相处?
说深入点就是当对方跟你交流的时候,他的某种非理性的情绪被触发起来,
无论这个情绪是被什么东西触动起来都没关系,
可能是你的一句话,
可能是你的一个动作,
可能是因为你当时什么都没做,
重点在于让他在跟你交流的状态时,他的非理性的情绪被触动起来就可以了,
等到他意识到自己在跟你交流时竟然有这些情绪被触发,
他的脑袋就会告诉他原来跟你在一起很放松,很开心。
那么要怎么触发别人的情绪呢?
这个方式叫做“情绪的交流”。
什么叫做情绪的交流?
意思就是如果你希望对方要可以产生某种情绪,
你自己必须要可以先自发性地产生出必要的情绪,
然后再用这样的情绪去感染别人。
比如说你看对方很紧张然后希望对方可以有放松的情绪,
那么在这之前你必须要让自己可以松到比肉松还要松的状态,
然后透过这样的情绪去感染给对方,
在你紧张的时候你是很难让对方感受到放松的,除非你是专业的演员。
然而要可以在紧张的环境让自己放松下来,
你必须要先有办法让自己脱离脑袋的那些杂音,
因为真正会让你紧张的不是外在的环境,
应该说那些会让你紧张的外在环境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想像的那样,
大部分都是你脑袋创造出来的杂音,
那些你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声音,
那些你以为大家在批判你的声音,
但其实那些都是虚幻的,大部分的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没这么在乎你。
当然你可以舍弃情绪的交流,也就是你不需要自己先产生那样的情绪,
你先断掉自己的情绪,然后极度理性地去研究所有内容以及话术,
完全机械化地使用这些技巧来去触发对方的情绪,达到你希望的结果。
然而这样的方法你必须要付出一些成本
第一个是你必须要是极度专业的说笑话达人,
因为你完全理性知道该怎么操作这些话术来达到那些效果,
所以你必须长时间去练习这项技能,
然而如果你的人生志业不在于当个说笑话达人,
那么你投入的这些技能练习成本就会很不划算。
第二个成本就是你的情绪会受到极度的煎熬,
因为你想在自己没有快乐的情绪下面让对方快乐,
你想在自己不放松的状态让对方放松,
这样的情绪冲突长久下来是不健康的,
因为你会跟对方会产生距离感,
你等于是看着自己可以把对方弄得很开心但是自己却完全没有感觉。
极度理性的外在技巧当然有很大的好处,他可以很量化的测量你努力的成果,
每次练习的结果你可以检讨与分析然后下次改进,
对的东西就是重新复制,错的东西就是舍弃不用,非常有效率。
我建议的方式两种方式都要训练,
先观察自己的情绪之后,再研究怎样的外在技巧是适合自己的,
而使用这些外在技巧时又随时观察自己的情绪,
这样的交流不但赢了对方,也赢了自己。
那么除了脱离自己的脑袋以外,怎么样更擅长的做情绪的交流呢?
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元素很容易阻碍你做出情绪的交流的维度,
这个元素叫做“逻辑”。
逻辑推演有个特性,他的过程在乎的是对错,在乎的是有没有道理,在乎的是有否矛盾,
他期望的是得到一个不可变动的真理。
然而当我们极度陷入逻辑的世界里面时,我们的情绪波动会很平,甚至让人昏昏欲睡。
因为你要就是对的,不然就是错的,一切都像是机器一样的冷冰冰,
没有任何的矛盾以及惊喜在。
你也许推演出了完美的逻辑,找出了完美的真理,但就像那个脱口秀演员所以说的,
虽然你找出了完美的笑话,但是观众不喜欢你也没用。
“逻辑”还有个缺点就是他的可预测性,你可以预期结果就是对或是错,
一切都井然有序,然而当事情都是可预测的时候我们不会有任何惊喜,
意思是情绪没有波动,这就是“逻辑”的局限性。
但如果你脱离了逻辑,你就有能力创造出不可预测性,
而这样的不可预测性就会是情绪交流的好伙伴。
这边要注意的是,脱离逻辑不代表你在跟人交流的时候要变成疯狂自走砲似地完全发疯,
而是当你发现你在跟对方交流时因为陷入“情绪的死寂”时,
你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掉入了“逻辑的陷阱”?
如果是的话你要赶快跳脱出来放弃逻辑而跟着情绪走。
只要逻辑不干扰情绪的行进,那你要有多么逻辑思维也没有关系。
再来产生情绪的好方法在于眼神以及肢体语言,
因为当我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在说话,
而且我们也总有话题说完的一刻,
但是眼神以及肢体语言是只要对方还站在你前面的时候,
你们就一直再透过这个媒介交流着,
而且眼神和肢体语言透露出来的讯息很隐讳,
会让对方觉得好像了解但又无法确定。
当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比较明确的知道对方说出来的的意思,
但是眼神和肢体语言却会有更广泛的遐想空间,
当对方发现你眼神直视他的时候,他可以感受到你的自信,
他不需要听你讲就可以感受到你散发出自信的讯息,
因为你讲出来很多时候反而代表你没自信,不然何必拿出来说?
再者许多眼神接触也可以让对方有更多猜想,
这是所谓的他可以接受到某些你很明确的讯息,但是又有很多不明确的讯息必须要厘清,
也就是说如果你善用眼神和肢体语言,你交流的维度会更高,你发挥的空间可以更广。
所以说为了在社交场合有良好的交流而多研究“该说什么话题”当然是好的
但是不要为了找到“完美的话题”而牺牲了“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
因为通常很多人在纠结该说什么话的时候,
他的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的交流几乎是零。
然而“话语”和“眼神接触与肢体语言”并不总是互相冲突的,
很多时候这两种交流媒介是可以互相搭配造成加乘效果,
这个方法叫做“反差”。
比如你微笑看着对方,hold住你的眼神接触,并且和对方肢体的距离非常接近,
你的全身散发出来的讯息就是告诉对方说你喜欢她,
你感受到对方也很放松对你微笑,你知道对方认可了你这样的讯息,
然而在这一刻但是你却微笑地看着她笑说:“你很奇怪,我完全不想跟你说话。”
由于你的“眼神肢体”和你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讯息是完全反差,逻辑完全相冲,
所以会产生出情绪的波动,那么交流就会变得更加有趣。
然而要可以善用这样的技巧的前提在于,你要可以先很擅长非语言的交流,
你要可以先舍弃话语,让你可以更加专注在眼神和肢体接触,
确保每次的交流你有把透露出明确的讯息给对方,
你必须要有更多的实战经验,知道自己在用这些非语言非理性的情绪交流的时候,
你的讯息有完整地传达给对方,
而你感受到对方的回应是有接受到讯息,
在这样的状态下,你才能确保你的“话语”有带出“反差感”。
最后要提醒的是,当你在使用这些反差感的技巧时,
要知道你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产生情绪的波动与交流,
不是为了欺骗对方或是把对方当傻子,
你必须要保持你的真诚并且尊重对方的存在。
当你发现交流的过程力度太大而对方觉得莫名其妙时,
你必须要回到真诚的你,说明刚刚只是开玩笑。
这样的行为可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毫无社交直觉的怪咖,
让对方了解那一些都只是为了让彼此产生有趣的交流而已,
通常在社交场合擅长交流的人会理解你,这些人通常很放松也很宽容,
因为他们也了解这些隐性交流的概念,不会对你这么苛求。
另外这也会让你在交流过程中让对方知道你的交流维度很高,
你可以进行非常有内容又诚恳的交流,同时也有能力脱离逻辑进入情绪与能量的交流。
作者: ohburger (burger)   2017-12-27 17:21:00
推推
作者: louislu22 (小熊软糖)   2017-12-27 17:22:00
很棒的分享
作者: etop (罗里罗说)   2017-12-27 18:30:00
推推
作者: chiusheng (sheng)   2017-12-27 20:16:00
作者: kugwa (kugwa)   2017-12-27 23:33:00
屌 推
作者: st903202xp (YoYoYo)   2017-12-28 01:30:00
作者: louis8053 (初音咪哭)   2017-12-28 02:45:00
平常就很有逻辑的人要放弃逻辑好难qq
作者: ajoliang (阿就亮)   2017-12-28 06:39:00
泪推
作者: Peteroo (MingYalalu)   2017-12-28 07:06:00
作者: RonChen (霸气龙朕)   2017-12-28 11:06:00
推推
作者: eec2132469y   2017-12-28 12:50:00
作者: campoland (campoland)   2017-12-28 18:15:00
作者: yah0330 (OHYEAH)   2017-12-28 19:08:00
推 也推l大的放弃逻辑好难
作者: XS623 (吴輂)   2017-12-29 22:54:00
作者: Blackmock (白色鲸鱼)   2017-12-30 22:36:00
作者: as4723903 (棉花糖)   2016-01-01 20:26:00
谢谢分享,真的很厉害
作者: Poleaxe (远离罪恶渊薮)   2016-01-02 20:48:00
推荐这篇文章
作者: Maple512 (尘定)   2016-01-04 21:1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