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喜欢与讨厌的差别

楼主: B123 (FAY)   2016-09-11 10:53:31
分享原由:
不喜欢是纠错的行为,只要有改过或是有意识错误的话
都可以解决不喜欢的问题,调整到喜欢、或是接近喜欢
但讨厌的情况,便是情绪上的问题
要到讨厌的情况可能在于:
1.错误太多不知道如何改,便自我厌恶不知道问题甚至摆烂
2.夹杂许多无关乎的问题,笼罩在巨大压力下,不知如何自处
如果能够真实了解差异的话,其实很多时候不论对他人或对自己
不会到达“讨厌”,至多不过是不喜欢,
但是不喜欢下如果能够双方有纠正情形,其实也谈不上到不喜欢只是看不惯
久了自然心平气和
分享内容:
人的人格其实包含许多层面,
而情绪、沟通行为其实占自我与判断他人极大的层面,
如果无法意识到自己是不喜欢或是讨厌的话,
很容易影响到待人或是待己的情绪并且影响到情绪以及表达
更于无形中给予他人极大的压力
也因此“问题意识”便是意识到这两点重要性,
如何找寻问题所在,区别自己、他人、能解决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
不断修正后,随时间进展下,原本的观感就不会变成长久的自己问题
以下便从情绪面及执行面做解释,结语便是隐性合作的重要性(文有些长,请耐心阅读)
一般而言,好的人际管理氛围(也就是广结善缘),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准
时时创造良善氛围,便不必苦心孤诣的去发心思去打造
一、情绪管理
有些人会认为用容忍、大肚量的方式去看待不喜欢或讨厌
我是觉得不妥,因为问题不理解、不解决,存在的问题仍是问题
看不惯的还是看不惯,而原本有一个负面情绪,硬要加入“正面”的情绪
耗神的是自己,并且两个情绪夹杂,情绪纾解也会搞得更久
而且,长期耗神对身体是极大负荷,可能构成气血不足、身体虚弱、无法长时间工作等等
因此,情绪跟身体健康是非常雷同的,心理的健康觉得会影响生理的健康
有很多人因为看不见就可以随意要求别人,将责任揽在个人身上
导致许多隐性身心疾病变成隐形杀手
也因此,寻找问题点,将讨厌变成不喜欢,便是解决情绪的困扰的首要之步
而且情绪有情绪自己的周期,有些人认为没事就没事(怒!),
我都觉得这些人自己要求他人当下,自己就陷入到极大的情绪困扰而不自知
二、执行层面-理解与行动
理解情绪问题后,纠错就是将问题“分担”
有很多人是完美主义,但很多的问题能改到六七成就近乎苛求
将自己能解决的理解、别人的问题给他处理(不一定要告知,但是须理解)、
老天的事情就交由天(能力未达、或由时间解决等等)
也就是说,对问题达“全面”理解,这里的全面是对自己交待,
自己觉得知道的可以了便可以了
而且理解层面会随时间演变作更深入的了解,所以不知道也无妨,
有的时候是境界了解的不足,久了就慢慢知道了
之后随着理解的层面做执行,态度、气度等等也就此不一样
不会让自己或是他人感觉是一个压力,然后也让对方认为你是帮忙解决问题的
便让双方达到隐性或是显性合作的状态
三、结语
人与人之间不一定要到达喜欢才叫好,双方达到合作愉快,磁场祥合,
人自然平时快乐许多,氛围也大为不同
须理解的是,许多人所能解决的问题是存在他自己的、他自己脉络下的问题
过度把一个问题全部压在一个人的身上,
难免会导致自卫心态的发生演变成自己与他人的冲突
也因此,在施加压力当下会有负面情绪的产生,自是难免
但随时间理解,也许一个礼拜或一天或几分钟等等,理解后经调合,感觉就能恢复正常了
该学习的是
当自己是施加压力的人,学习多修饰、多着想他人、多理解他人,感觉会大不相同,
当自己是被施加的压力的人,学习不要把问题扩大、全盘理解问题等等
如果无法承受,也是可以善用冲突拉(毕竟有些人根本讲不听(怒))
因为,很多时候,维护自己身心平安是万物的根本,冲突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
随时保持合作的心态,尽量把讨厌便成不喜欢,把不喜欢变成看不惯,
把看不惯变成相互帮忙
这样自己与他人变成了合作关系,
至少自己的身心平时能达适度的平和、也较不易构成身心症的发生
其实这篇跟沟通管理的脉络是紧扣相连的XD,
随时存在着合作管理心态,自然达成良性沟通,但不能沟通的人也就不必要求了
毕竟人大多也只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有许多人根本无法解决自己问题带来许多问题
这时候只能选择理解并怜悯他们
因为这些人不断在既有问题而随不同时空脉络为自己的问题所苦恼
在自己无法理解的状况下,片面用理所当然的答案解决导致问题逐渐变更复杂,
这时候就只能选择祝福,这是给这些人与自己这段缘分最好的交待吧
分享到这边,谢谢各位的阅读
作者: timceo007   2016-09-12 09:28:00
专业
作者: s7812022 (Bob)   2016-09-12 19:12:00
很有启发性的观念
作者: pocamo (存在)   2016-09-14 18:2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