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电动巴士政策跑得慢 到底卡在哪?

楼主: hanksadder (安静,听我说)   2025-01-23 14:38:56
原文标题 电动巴士政策跑得慢 到底卡在哪?车款少、价格高 七县市进度仍挂零
新闻媒体 财讯双周刊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f3ca64bf-d043-48f5-b531-efde71962b0a
报导时间 2025/01/22 07:00
新闻全文
文|黄冠豪
前言:
2008年台湾打造第1辆国产化巴士,然而,过了17年,目前电动公共汽车占比仅18%。距离2030
年公共汽车完成全面电动化只剩6年时间,还有哪些挑战需要克服?
主文:
在全球净零趋势的浪潮下,交通部计画在2030年以前,将全台原有11700辆燃油公共汽车全面
汰换为电动巴士,并以国产化为目标。政策并依先导期、推广期、普及期3阶段要求不同
比率的国产化及补助办法,希望借此扶植台湾本土电动巴士产业,预计到2030年前,带动
国内1700亿元的产值效益。
然而,根据公路局揭露的数据,交通部在2024年共核发2080辆补助款给地方县市政府;但
地方政府仅核定1404辆,完成率约7成。更离谱的是,截至2025年1月3日,实际签约的数
量只有744辆。截至2024年底,全台在路上跑的电动公共汽车也仅有1906辆,与政府原订的当
年度3300辆目标,差了一大截。
政策延迟 国产化不如预期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本刊深入探究,发现从交通部、客运业者到造车厂都各有难题

首先,理论上来说,在2023年进入政策推广期后,客运业者应该就要开始大量采购。但实
际情况是,交通部公共运输及监理司专门委员赵晋纬坦言,推广期的交通补助办法,是到
2024年6月中才推出,客运业者启动电巴采购规画的作业时间也因此延宕,“不过,交通
部会每个月和地方交通局开会检讨,若采购进度严重落后,就限缩补助金额。”
而且,当初政府为了要辅导合格的国产化车厂,提出先导期政策,但先导期结束后,台湾
8家车厂只有华德和成运两家、共两款车型通过认证,影响了客运业者采购的“货源”,
难以因应各县市的公共汽车路线多变,多样车款的需求。
好不容易创奕能源在2024年6月初通过审核,交通部才公布推广期的补助办法,10月底又
通过鸿华先进,才使得目前国内共有4家符合国产化标准的车厂,今年预计会再通过1家车
体厂,希望合格车厂变多、车型也变多,让公共汽车业者可以有更多选择。
不仅政策推迟影响进度,造车厂端的交车速度也不如预期。由于每辆价格1100万元的公共汽车
,造车厂备料的资金需要750万元,若要提前备100辆需要7.5亿元,庞大的资金需求,导
致国内车厂在没有得标前,都不敢提前备料,最终导致车厂交车速度延后,也是造成政策
目标落后的一大原因。
业者指出,电动车部分零组件来自欧洲,如前后轴、煞车系统等,车厂得标后备料的时间
需要3~6个月,送到工厂中制造又需要两个月,车辆造好后还要检验、试车、监理所检验
、交车,整体流程要花到8个月以上,1年下来车厂的产量也有限。因为资金风险高,必须
确定得标再开始备料,才会拖慢交车速度。
车厂怕备料 交车时程延宕
成运汽车董事长吴定发和华德动能董事长蔡裕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政府应协助放宽车厂
备料融资的条件。在未来几年政策明确的背景下,车厂有了金源,就可以提早备料,保障
交车进度无虞。
而在第1线的客运业者感受更深。坐拥双北约1500辆、五家客运的中兴巴士集团董事长吕
奇龙指出,电动巴士价格、营运成本高昂,就是客运业者目前最大的难题。
一直以来,客运业者主要的收入来源有三:第1是票箱收入,第2,是政府对运价和亏损路
线营运的补贴,第3则是广告收入,这是客运业者唯一的业外收入,也是获利最好的一块

但多年来公共汽车票价都文风不动,公共汽车业者的本业目前几乎都需要靠政府的运价补助。例如
2025年起,台北市的运价为25元,与票价的价差就由市政府支出,更不用提对偏远、人少
路线的服务,几乎完全靠补贴维持。因此近两年传出多家公共汽车业者倒闭,台中的四方电巴
和捷顺交通,1919年创立的新竹客运,超过百年的历史,也于去年停业。
1辆传统柴油巴士的购车价格约300万元,而现在1台电动巴士的购车价格平均是1100万元
,虽然政府提供购车款最高至680万元,购车的成本仍比柴油车贵,客运业者主动更换的
意愿低,宁可能拖就拖。
说穿了,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钱。政府虽然愿意提供经费协助产业,但只补助购车,却无法
解决痛点。毕竟,购入1支充电桩的价格120万元,一个场站动辄40、50支充电桩,还需要
建置变压器,1个场站至少要投入6000万元以上。
尤其,客运业者大多没有足够的空间改建充电停车位,即使有空间建置充电桩,却可能碰
到台电没有馈线或容量太小等问题。业者计算,原有的柴油公共汽车停车位,每个约需20坪,
但换成电动车,设立充电桩、拉馈线、建变压器、储能系统等,平均每辆公共汽车的占地面积
多出5成以上;同样面积的停车场站,最多只能停放2/3数量的电动巴士。
成本高 购车、场站是问题
首都客运集团是全台公共汽车业者龙头,全台拥有超过4100辆公共汽车,2024年时也是最积极汰换
电动巴士的业者,加上今年,预估替换约1000辆的电动巴士,这一路走来也是满腹苦水。
“资金都砸下去了,遇到地主敲竹杠,我们也只能接受。”首都客运集团总经理李建文无
奈地说道,在台北和地主签好约,才刚把充电桩建好,地主就跑来涨租金,宁愿付违约金
,看准公共汽车业者无路可退,坐地起价。李建文直言,土地问题是台湾的硬伤,若不改善,
政策到2027年就会停摆。
早在2008年,华德动能就打造出第1辆国产电动巴士,国产化进程经过18年,还没有明显
的规模。统计到2024年底,共有7个县市电动公共汽车数量挂零,17个县市低于3成。显示电动
公共汽车普及不易并非少数县市个案,需要中央政府的通盘检讨。
蔡裕庆也建议,台湾电动巴士产业不应该满足于国内市场,应该要用第3方进行“竞争力
”的评比,来决定奖励办法,否则产业只会朝向低价竞争,业者不在乎车辆的水准,只要
谁补助多就买谁的,也无助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也是沦为失败的产业政策。
参考图文:
《2030年客运车辆电动化推动计画》 各年度目标
https://i.imgur.com/F9hZ5qA.jpeg
各县市电动公共汽车占比
https://i.imgur.com/X3gHidz.jpeg
作者: acergame5 (acergame5)   2025-01-23 15:37:00
错误政策准备害死业者
作者: agantw (←高级键盘七逃郎)   2025-01-23 15:44:00
嘉义县如果106台湾好行有要换电动车的话就会有,连江县只能配乙类,基隆市也有计画了
作者: acergame5 (acergame5)   2025-01-23 15:45:00
建议业者集体抵制 我就不换 2030要开罚倒给你看 看谁厉害
作者: dbdudsorj (..)   2025-01-23 15:47:00
这个政策真的很糟糕 油车并没有不好结果被一刀切
作者: acergame5 (acergame5)   2025-01-23 15:50:00
川普都转弯了 台湾还要跟着那些左胶一起死?
作者: taxlaw1991 (taxlaw91)   2025-01-23 15:53:00
因为国内自己油车造不出来 只好搞电车 但内销都做不好了
作者: agantw (←高级键盘七逃郎)   2025-01-23 15:56:00
国内还有在做油车低地板的目前看到就嘉马和VOLVO你要抵制也要有本钱
作者: TsBC (小蔡一碟)   2025-01-23 16:01:00
话说和泰的氢能电车进度到哪了?
作者: jeffh (还是要幸福,My love)   2025-01-23 16:02:00
#1dVxF8F2 (Bus) 本板往上爬有嘉义县公共汽车处购置电动车消息另外马祖的问题不只限乙类,还有各种很陡的坡
作者: TsBC (小蔡一碟)   2025-01-23 16:22:00
电车的输出,陡坡不是问题,是目前还没有能通过补助的乙类车款至于产能问题,现在玩电巴的都是新创小厂商,20~30年前,HINO与ISUZU直梁钢板车几乎一统江湖的年代,没什么产能问题
作者: Fezico (尬广跟上)   2025-01-23 16:33:00
油车做不出来,好像电车就能做出来一样。国产化还不就是拼装而已,再者都市计画跟屎一样,各家业者现有停车场能不能拉馈线,原订交通用地现在变成什么了要不要通盘检讨?
作者: cpylislv (小鱼干)   2025-01-23 16:34:00
你全电化万一场站停电不就发不出来了还是要保持一定比例油车
作者: Fezico (尬广跟上)   2025-01-23 16:35:00
更别说有些业者的停车场还是跟私人租用的,后面不给租那原本建置成本就白烧了
作者: acergame5 (acergame5)   2025-01-23 16:47:00
北士科那才是长久之计 否则业者只是待宰羔羊无良地主涨到连违约金都赚回来 你拿他什么办法
作者: HuanYuWu (雾霜)   2025-01-23 17:15:00
北部很多场站都卡用地,芦洲那边可能都要等重划后才有机会是说大鸟电车不知妥善率如何,撇除那个与厦门金龙无关的厂牌名称,他们应该也算是真国产?
作者: NorAku (反或_诺拉阿古)   2025-01-23 17:20:00
三峡:我记得一开始我的用地是合法的...
作者: TsBC (小蔡一碟)   2025-01-23 17:38:00
大鸟硬要等金龙,首都有车就买,也不会硬绑弘钜~至于场站问题,其实双北私人地主大可以与建商联开炒房,客运有地用来设站就要感恩心了…(很多业者自己手上也不少地呢)
作者: naruto1010 (鸣人)   2025-01-23 17:56:00
那个,大鸟有耳闻可能会变成奇怪的混合体
作者: a5mg4n (a5)   2025-01-23 18:14:00
真的担心场站和补助的话,沿路拉电线直接供电给马达不就好了?现在也才13县用3市,17个县市?
作者: TsBC (小蔡一碟)   2025-01-23 19:09:00
总盈+中油+弘钜,也是混合体,但混得比抖龙好多了XD
楼主: hanksadder (安静,听我说)   2025-01-23 20:02:00
热带鱼表示:
作者: busgoer (巴士狗儿)   2025-01-23 20:13:00
君不见10几年前油车一年成千上百辆在交车的,只要能进口底盘,谁做不出来现在是连底盘都要自己来,偏偏台湾能搞的钢铁厂产能就那一点点
作者: TsBC (小蔡一碟)   2025-01-23 21:02:00
祭出电巴国产化政策前,其实交通部也有找FUSO/HINO/太古VOLVO谈,FUSO端奔驰出来讲,与volvo都说原厂车规格不符台湾法规,而当时原厂也没有进口底盘车的规划,HINO则对BEV没兴趣,也受限母厂先押氢能车…所以大厂都没投入,靠这些国内小厂到处找资源东拼西凑,实在辛苦
作者: cs0001cs (party)   2025-01-23 22:55:00
A05C跟相关底盘机件的运作表现,就算调度站就在住宅旁边也没什么声音,金龙目前还没体会过没什么声音的车种
作者: labbat (labbat)   2025-01-23 23:40:00
修改法律让原厂合法地大举进入市场会危害内需制造经济
作者: jangjyyu (章鱼)   2025-01-24 00:48:00
简单说就是来台的拼装车而已,那么贵有什么好积极的
作者: andy810625 (瘋子凱)   2025-01-24 01:13:00
真的该开放进口的应该是国内根本做不出来的双节电动低地板,尤其是台中...
作者: busgoer (巴士狗儿)   2025-01-24 01:21:00
我好奇楼上讲的车款,在哪国有实绩、售价多少
作者: WeAntiTVBS   2025-01-24 02:16:00
有些车商(打造厂)已经不卖油车产线,只做电动...未来要买油车做替代方案,你的选择应该只会越来越少
作者: kutkin ( )   2025-01-24 05:12:00
技术密集的东西真的以为能够超英赶美
作者: acergame5 (acergame5)   2025-01-24 13:54:00
因为要用XX国家队来骗
作者: a5mg4n (a5)   2025-01-24 17:14:00
现在超英不成问题
作者: taxlaw1991 (taxlaw91)   2025-01-24 17:37:00
电巴美国也不太行啦 最大的还是中国
作者: tgordoncheng (初来乍到)   2025-01-24 22:50:00
亦捷电巴的充电桩好像要用柴油发电机 本质还是吃油
作者: labbat (labbat)   2025-01-25 18:44:00
不会吧,重油发电成本大概是20块每度电
作者: toulu (迷上黏土脸正妹)   2025-01-26 11:56:00
日韩的电动公共汽车大多还是和中国合作
作者: cs0001cs (party)   2025-01-26 12:20:00
电池很大比例上需要跟中资买,光宁德时代就不知道有多少份额
作者: labbat (labbat)   2025-01-26 20:27:00
那就禁止三元锂电池推自产,虽然说这也不能完全防止中资
作者: taxlaw1991 (taxlaw91)   2025-01-27 11:57:00
以台湾的市场规模 国家队最多搞2间就很够了 搞一堆竞争只是分散资源连日本大客车都剩2间厂商了 其他是贴牌
作者: kkttaipeityy (kkttaipeityy)   2025-01-27 12:27:00
台湾现在真的有研发能力的也就华德、成运、鸿华,其他家只能各路蒐罗零件整合
作者: taxlaw1991 (taxlaw91)   2025-01-27 13:26:00
但车轴还是得买ZF 这个应该算简单的却无法自制 马达电机都有了
作者: cgntutim (ˇ宅ˇ)   2025-01-29 01:31:00
换电车是该鼓励 但跟能源政策一样 硬要订一个几年要达成目标 又不考虑可行性 最后谁都不讨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