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etestar (酥酥麻麻。小派皮)
2025-06-23 11:40:1615% Z 世代遇求职诈骗!假职缺、盗个资与预付款都有诈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8824844
社会新鲜人积极投入求职行列,也成为诈骗集团锁定的目标。诈骗手法往往以“高薪职缺
”、“快速录取”为诱饵,诱使民众落入个资外泄或财损陷阱。Gogolook旗下数位防诈
App Whoscall与AI人才媒合平台Yourator及面试心得平台面试趣23日公开“求职诈骗问卷
调查”结果,调查显示,15% Z 世代曾遇求职诈骗,甚至有个案损失超过50万元,凸显数
位时代下年轻求职者面临的高度诈骗风险。
调查显示,“福利”为Z世代在职涯选择上高度重视的诱因,超过七成都选为最重视的求
职条件,Z 世代对“团队氛围”的重视程度(6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层(54.7%),新世
代更倾向寻求具文化契合度与成长潜力的职场环境,而非单纯以薪资作为唯一考量。此一
价值观转变也可能让诈骗集团有机可乘,例如以“自由弹性团队”、“快速升迁机会”、
“在家用手机就能工作”等话术包装诈骗职缺,引诱应征者加入陌生通讯群组、提供个资
甚至汇款。
调查发现Z世代最常接触到的诈骗形式五成(50%)皆受邀加入陌生 LINE 群组或以私人帐
号联络,显示诈骗集团已深刻掌握年轻族群的社群使用习惯透过非正式管道塑造亲近感,
进而降低戒心。第二常见的诈骗手法为被要求提供身分证正本或金融帐户影本(25%),
诈骗多以面试建档为由,诱使求职者交出敏感个资。有约两成(20.4%)的Z世代受访者曾
被引导点击可疑连结或下载不明 App,表面上标榜为查看职缺细节,实则进行资料窃取或
诱导转帐。
Z世代在遭遇求职诈骗后,个人资料外泄高达35%为最常见的损害类型,显示求职者在提供
履历或联络方式时,易成为诈骗集团蒐集个资的目标。18%受害者表示在填写资料后曾接
连收到诈骗电话或短信,反映诈骗行为具有延伸性与持续性。更令人担忧的是,16%曾出
现金钱损失、11%帐户或存摺被盗用,甚至有2%表示曾因此被带往海外从事不明工作,凸
显部分诈骗案已与跨境人口贩运问题相互交织,对求职者人身与财务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面对可疑求职资讯时,Z 世代展现出较高的行动力,其中超过六成的受访者会使用App
查证来源,亦有不少人(43.7%)先点选连结查看但避免输入个资。Whoscall建议,求职
过程中如遇疑似诈骗讯息或连结,可即时透过 Whoscall“一键查”功能验证风险来源,
包含可疑网址或截图疑似诈骗的资讯都能辨识,降低受害机率。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也显示高达93%的受访者皆认同应于求学阶段设置与求职相关的防
诈教育课程。这代表从校园建立防诈意识已成为跨世代共识,有助于年轻世代在进入职场
之前即具备基本的风险辨识能力,强化防诈意识与就业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