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102(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9-12-20 19:33:35
一、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三皈,没有三皈就没有五戒、就没有十善
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三皈,没有三皈就没有五戒、就没有十善,三皈是根本,时时刻
刻不能忘掉。章嘉大师比喻三皈依像乘车,票拿到手了,时时刻刻有人检查,不能丢掉,
到终点站就是成佛,圆满成佛。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回到什么地方?最重
要的是皈依自性三宝。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自性本来觉而不迷,我们现在迷而不觉。
惠能大师说的是皈依觉正净,大家把佛像当作真佛,那是修恭敬心,可是你真把它当作佛
,错了。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这就对了,要皈依自性三宝才管用,才能够明心见性,
成佛作祖。看到经典,乃至所有书籍,都提醒我们要皈依正,正知正见,这是法,自性正
。看到出家人,不管是不是持戒,修行怎么样,不能问,那是他的事。见到出家人,提醒
我们皈依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我们才能成就。如果不要求
自己,要求别人,就全染污了。
  三皈依就在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经题上
有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学佛时时刻刻记住,学佛终
极目标是什么?是觉正净;修行修什么?修觉正净。戒是修净,定是修正知正见,觉是明
心见性、大彻大悟。所以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那我们学戒有没有得到清净心
?学戒,清净心不能现前,这个戒白学了。为什么心不能清净?着相了。小乘初果、大乘
初信位菩萨,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戒律的作用在此,全靠放下。正式入门,小学一年级。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也提醒真正想往生、想成就的同学,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利四
大魔王,为什么修行人多,成功人少?他不认识这是魔王,他受影响受干扰,不知不觉变
成魔子魔孙。我们学海贤老和尚,一生不造罪业,不敢轻慢别人。他的性格温和、柔和,
不与人竞争。对任何人要尊重,为什么?他本来是佛。成佛只有早晚不一样,必定成佛。
有人这一生成佛,有人来生后世成佛,有人无量劫以后成佛,为什么?他有佛性。所以对
一切人要尊重,决定不能轻慢。离开这个原则,你所修的就是迷邪染。
二、戒里有定、有慧,那是真的戒,龙天善神、诸佛菩萨都赞叹
  “德用无方”。德用分两科,“自利德”、“利他德”。有自利才能利他,没有自利
要去利他,把别人带坏,带入邪道,偏离正法,要背因果责任,断人法身慧命。古人不开
悟不能出来讲经,不能写作、注疏,为什么?知见不正。方东美先生,一代大哲学家,著
作没有一本出版。为什么?怕有错误,误了别人,对不起人;也怕自己没有见到的地方,
后人笑话。过世之后,学生替他出版。李炳南老居士也是往生后学生出版的,莲池大师著
作等身,往生之后学生出版。在世不求名闻利养,自己谦虚。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修德,
修德成就之后自利,自利之后才能够利他。自利德,“定慧等持”。什么叫功德?定慧是
功德。定慧从哪来的?从持戒来的。持戒有总、有别,别的是细末,就是一条一条,像三
皈依三条,五戒五条,《沙弥律仪》十条,这是别;总,总就是章嘉大师教的看破、放下
,这就是真正持戒。了解事实真相,心里不能有这个东西,梵网菩萨心地戒品。佛法重实
质不重形式,真的要放下,放下见思烦恼得清净心,放下妄想分别就证菩萨果位。清净是
戒,平等是定,觉是慧。戒里有定、有慧,那是真的戒,龙天善神、诸佛菩萨都赞叹。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
  这是什么德?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放下,性德现前,八相成道圆满现般涅槃之德。
“三摩地,梵语。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意思“翻为定”,三昧就是定。或者翻
为“正定”,拣别它不是邪定。“正受”,是正确的受用。或者翻为“调直定”,调是调
顺,直是没有弯曲,与自性相应。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是会调,六根定在六尘境界中,眼见
色,眼识在色相里入定,这个叫调直定。定是什么?没有染污,没有分别。见色清清楚楚
、明明了了那是慧,照见。凡夫一见就起念头、起分别、起执著,那就是六道众生的见。
小乘人的见没有执著,大乘人的见没有分别,法身菩萨的见没有起心动念。戒定慧融在一
起,没有分别,这叫“正心行处”,也翻作“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诸佛菩萨六
根在六尘境界上,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
三、“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孝养父母第一德,一切善法都从这里生
  我们的大毛病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分别、执著,坚固的执著,错了。为什么放不
下?不了解事实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真
正明白、真正觉悟了,梦幻泡影怎么执著?睡觉有梦,醒来痕迹都找不到,自然放下,若
无其事。这是佛法的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起心动念错误,无明烦恼,要放下;分
别,尘沙烦恼,要放下;执著,见思烦恼,更要放下。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造成的,十法
界是无明烦恼造成的。只要你放下无明,十法界没有了;放下执著,六道没有了。明白这
个大道理,这叫看破。看破之后别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没看破,你习气很重,你不得受用
。看破之后一定放下,放下表示你真看破,看破放不下那是假的,没有真正看破。
《大智度论》说,“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孝养父母第一德,一切善法都从
这里生。把孝永远保持,一生都不改变,那就叫三昧。什么三昧?孝亲三昧。根是孝,本
是敬。跟老师的时间愈长,慢慢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你学会了,你感染了。时间短了学
不到东西。古人最短五年,十年是正常,跟一个老师十年,亲近他,不离开他。如何运用
戒定慧,把戒定慧落实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这就是真正的德行、学问、智慧。从哪
里来的?从三昧来的。最怕心浮气躁,心一浮躁,学东西再多也是浮躁的,也是表面,没
有契入,没有深度,学得再好,肤浅。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
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我们才能成就。如果不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就全染污了。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12-20 21:49:00
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9-12-20 22:1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2345678 (欧海)   2019-12-21 13:2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9-12-23 09:5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9-12-23 16:3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8-01-24 00:34: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