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5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7-04 13:04:42
肆、明分科义
一、科判起源、方法、作用
今天,首先给诸位介绍科判的意义。所谓“科”也就是类别、分类,“判”是判定。
无论是大小乘经,也不论经文的长短,它必定是有组织、有体系、有脉络、章法结构等等
。如果能将这些看得很清楚,分析得很明白,这部经里面的义趣就能够了然于胸。
在大段落上来说,我们中国人所谓是“弥天高判”,这是对晋朝道安法师所说的。因
为佛经当初翻译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对于经典非常尊重,不敢轻易将经文把它分裂。而
道安法师他开始将一部经分成三个大段落,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他把这一部经分
成这三个部分。在当时有许多人提出反对,认为道安法师这样的把经文分裂是对经典不恭
敬。一直到以后,亲光菩萨的论典就是《佛地论》翻到中国来之后,原来印度这些菩萨们
也是将这个经典分为四个部分。他这四个部分跟道安法师所分的三个部分真正是不谋合,
于是大家对于道安法师这个分法才非常推崇,也能够遵守。这个分法是大分,依这个原理
每一分里又可以分为若干个中段,而每一个中段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段,愈分愈细,这就
是后来所谓二十二重科判,分得非常的精密。这是诸位看到我们这边印的《华严经》科判
,有《楞严经科会》,诸位一展开就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在此地我们也要先介绍,因为我们用这个本子,你看每一段经文它前面有一个标
题,实际上那个标题就是科分的意思,而原本的经文上没有这个标题,这是诸位要晓得。
原本这个经从始至终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当中并没有小标题,这个小标题是大科还不是细
科,标上这个标题我们对于这一章、一节,它的内容旨趣就很容易的了解,对于我们研修
有许多的方便。这三分的大义,序分就是说明这部经的来源。换句话说,佛为什么要说这
部经?说明说法的因由,这才能够启发我们的信心,导致我们修学的意趣。第二个部分是
正宗分,说明这部经的宗旨。换句话说,这部经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正宗分。末后一段叫
流通分,这一段在我们一般世间做文章是没有的,唯独佛法有,这一章里面的意思是希望
我们接受这部经典之后,不但自己要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来修学,而且还要流通十
方,流通后世。他的意思在此地。
所以,佛法是一切众生的佛法,不是某些人专利的。我们看到许多经典(这从前没有
现在有)后面版权页上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八个字跟流通分是完全对立。流
通分是劝你要流通,你还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换句话说,只准我流通不准你流通
,这是违背了佛法。我们看过去所有的经典课本,你看看决定没有这个字,都是什么?“
欢迎翻印,功德无量”。“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就是流通分的意思。所以每个佛弟子不
论是在家、出家都有流通大法的责任。
而流通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将来我们在经典上会读到、会研究到。我们讲解、印经是
流通,是流通的一种,传法利生是最重要的流通。在古代印度西域的高僧,像安世高、鸠
摩罗什大师他们到中国来建道场、传佛法,这是流通里面最重要的,为什么?因为讲经时
间短暂,讲完了大家就散了,几时听到过在这里讲一天经,这个地方人听了之后就开悟证
果?如果在那里讲了十天、半个月或者讲个一年、二年,听众里头没有开悟的、没有证果
的,只能算是给众生种一点佛法种子,做一点佛法宣传的工作而已,这是流通的枝末不是
根本。根本的是建道场。建道场也不是说建一个寺庙,而是建立宗旨,建立道风与学风,
这是流通里面最上乘的。
佛法初到中国来的时候是宣传,初传,到什么时候才建立?就是十个宗派建立的时候
,我们中国才算是真正有了佛法,有开悟的人、有证果的人了。从南北朝这是刚刚开始,
隋唐的时候正式建立。法华、天台、三论、唯识、禅、教、律、论都是从这个时候建立起
来,每个宗派都有开悟、都有证果的,这叫做建道场。如果这里面没有道风,没有学风,
没有开悟,没有证果,这只有场不能叫道,是大家聚会的场所,有场不能讲有道。
由此可知,佛法对于流通的重视。流是像水一样,它要向外流的,不是止于自己。我
们看看过去历代诸大师,有许多大心菩萨,像龙树菩萨叫八宗祖师,就是大乘八个宗派都
是以他为祖师。这个道场建立了,有人继承,将它发扬光大,他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建一个
道场;而不是建这个道场就据为己有,不是的。在我们民国初年,虽然比不上当年的这些
菩萨祖师,给我们做示范的、做典型的有虚云老和尚。你们看看《虚云老和尚年谱》,他
一生发心建寺安僧。出家人没地方修道,没地方修行,他福报大,到处建寺庙,整修寺院
。他那个寺庙一建好,马上就请一个有修有学的出家人去做住持,他就离开了,那个东西
就交给别人,再去建第二个。他一生当中所建的道场,你们在年谱里面看到不计其数。
倓虚大师这是天台宗近代的祖师。虽然是中年出家,他出家的时候大概有四十岁,中
年出家,他活了九十多岁,差不多也建了二十多个道场。他的作风跟虚云老和尚一样,建
好了之后就交给别人,到别的地方去;哪个地方看看没有佛法,他就发心在那里建道场。
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就是他的传记,我们图书馆也曾经影印流通,现在我们这里还
有一些本子,你们诸位都看到过的。这两位在近代都是流通佛法的典型,是我们应当效法
的。
二、〈菩萨心地品〉为《梵网经》精华,属正宗分
流通佛法跟诸位说是修福,依教修行是修慧,因为流通是什么?就是法布施。我们印
经是布施经典,我们讲解,讲解是使人家能够明白经典的大义,这也是法布施,全是布施
。我们建立一个道场、建立一个寺院,供养那个地方,那是布施,那是布施大的,六波罗
蜜当中第一条就是布施波罗蜜,布施波罗蜜就是流通大法,这样才能够续佛慧命。
可是我们这部经在前面跟诸位讲过,它只是大经里面的一部分。因为《梵网经》全经
一共有六十一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其中的一品,这一品是“菩萨心地品”,在六十品
当中它是第十品;除这一品之外,其余的部分没有翻成中文,所以《梵网经》翻成中文本
只此一品两卷而已。虽然这一品两卷,这一品两卷是全部经里面的精华。就好像我们《金
刚经》,《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里面的一卷,鸠摩罗什大师在六百卷当中,把这
一卷取出来译成中文本,单独流通。但是全经以后玄奘大师翻出来了,这六百卷完整的本
子我们也有,可是不研究完本(六百卷般若),你就读这一部《金刚般若》就够了,六百
卷的精华统统在一卷当中。我们这个地方也是如此,就是六十一卷的精华就在这一品当中
,在这两卷。
既然全经有这么多,而这一品又在当中,这序分一定在前面,流通分一定在后面。换
句话说,我们这两卷经文是《梵网经》里面的正宗分,所以诸位一看到这个经文开头没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没有这个字样,因为那是在序分里面,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
;它是经典一部分,是正宗分一部分。就这一部分来讲也可以分为三个段落,就是依照道
安法师这个三分,也可以在这一段里面它也有一个起头,一个因由,也有正说、也有流通
的意思,所以这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等序分,等流通分,就是等于。经文从“尔时释迦牟尼
佛,在第四禅地中”,从这个地方起一直到“问此光,光为何等相”,这一段文就等于序
分;从“是时释迦即擎接此世界众”起,一直到下卷“四十八轻戒”,这一大段就是我们
这一品里面的正宗分,当然也是全经最主要的一部分;从“诸佛子谛听,此十重四十八轻
戒”起一直到这一卷的终了,就等于是流通分。我们读到经文就能看得很清楚。
现在诸位看的是本文,而我们这次发起印的是印注解,就是《梵网经直解》,跟诸位
介绍过了。这个本子里面,因为本子年代太久了,一百多年的一个本子,纸张很脆。所以
为了影印而能够保全原本,我们将这个本子拿去裱褙了一次,就是后面裱褙一张棉纸,这
样一裱褙,我们这个本子至少还可以保存五百年。这个本子很珍贵。可是这次裱褙很遗憾
的,大概裱褙工人也是没有常识,里头有七页他给裱反了,这样照相没办法照。我这几天
也是想办法找别的本子,不合适,找了许多本子不合适。前天王源松同学到我这儿来,他
说:法师,你把这七张打字补进去不就很好?我一想这个对,所以把这七张拿去打字,然
后再补在里面,我们这个注解的本子很快就可以付印,印好之后我们就讲解这个注解的本
子。前面诸位虽然没有看到这个注子,我所讲的统统是注解里面的意思,诸位将来可以对
照注解本子去研究。
伍、正解经文
一、等序分
(一)化佛说法
1.释佛名号
在此地等序分里头也有四段,第一段是讲“化佛说法”,我们将经文
念一念:
【尔时释迦牟尼佛。在第四禅地中。摩酰首罗天王宫。与无量大梵天王。不可说不可
说菩萨众。说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这一小段就是说明世尊给我们叙说心地法门的原由。‘尔时’
,就是无量天人、菩萨大众俱会的时候,也就是说时节因缘成熟了,大众有这个程度、有
能力接受,又肯发心受持,这就是机会成熟了。所以“尔时”两个字它所含的意义相当的
深广,表面上看是大众俱会的时候,其实大众俱会如果大家不发心,那还是不成熟,如果
大家不相信也不成熟,如果大家听不懂也不成熟,听懂了又不能照做,佛还是不说;样样
条件都具备了,时节因缘成熟,成熟,佛没有不说的。为什么?前面讲流通大法,不成熟
想流通没有办法流通,这一成熟机会来了赶紧流通,要把“菩萨心地戒品”流通给十方三
世。
‘释迦牟尼佛’。这就是说法的本师,也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这个教主诸位要记
住不是宗教的教主,我们称教主是教化主,就是主持这个教学的,好像一个学校的校长,
他是这个学校的校主,他是一个学校的校主。佛是教化众生,他不讲教,他讲化,化是从
成就上讲的。教而不化,那这个教是白费,没有成绩可言;教了之后学生都能变化气质,
教学有了成就,所以我们称为教化主。佛的名号是音译的,就是这五个字都是梵音,古印
度的梵音,它的意思在此地必须要说明。我们在过去讲席当中常常提到,佛的名号就是他
教学的宗旨,佛的名号不同,就说明了他教学的宗旨不相同,为什么?譬如小学教学的宗
旨跟中学就不一样,中学教学的宗旨跟大学又不一样,工业教学的宗旨跟医学院教学的宗
旨又不一样。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根性不相同,教学的宗旨怎么能一样?但是宗旨虽
然不一样,它的目标是共同的,目标就是教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目标决定不变

娑婆世界的众生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慈悲心,自私自利,这是大病。佛的教育宗旨当
然第一个要治这个病,所以佛的名号当中有“释迦”。释迦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能仁,他
能够发起仁慈的心,他教我们每个人都能将本性里面仁慈的德能发现出来,可见得这个名
号它有用意的。其次一个毛病,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毛病是心不清净,心是散乱的,一天
到晚胡思乱想,心不定,所以他的名号里头有“牟尼”。牟尼的意思是寂默,寂是清净、
寂灭的意思,就是心里面一点妄想都没有,心得清净。由此可知,佛这个名号,正是他在
娑婆世界针对我们众生毛病所定的教学宗旨。因此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所说的千经万论,无
非是教我们以清净心发大慈悲,自利利他。“佛”的意思觉的意思,觉而不迷。这是我们
的教主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名号。
假如他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他这个名号行不行?跟诸位说不行,没用了,因为
极乐世界人个个都大慈大悲。释迦,你看这字用不上,他都做到了;极乐世界的人心都清
净,不散乱,都是一心不乱,牟尼两个字也用不着。所以这个名号在这儿适用,到那儿就
不能用了,到那要改一个名号,要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极乐世界众生已
经是觉而不迷,这个觉要广大,要求无量觉。你们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了,佛没有一定的名
号,在哪个地方用哪个名号,在哪个场合用哪个名号。这桩事情实在讲一点都不奇怪,因
为我们现前这个身分名号也是各种不同。你要是做生意,到你公司你是老板,人家称你董
事长,这是一个名号;回到家里你的儿女叫你爸爸,又是一个名号,你看你在哪个场合当
中你的名号马上就变了,所以没有一定的名号。
这个意思明白之后,我们还要说一点道理。这个名号当中也显示出大乘的宗旨,大乘
法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因为他大慈大悲。“释迦”就是大慈大悲,他仁慈,既然仁慈他
一定要救度众生,救度众生必须要跟众生生活在一起,所以他就不能住涅槃;不像小乘阿
罗汉,他住到涅槃那个境界里头,他不跟任何人在一起;所以叫不住涅槃。他又清净,一
心不乱清净无为,他也不住生死。诸位要晓得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是妄念来的,心清净
就没有轮回,心不清净,你起一个善念就是善道轮回,起一个恶念就三恶道轮回,这常说
的。我们发了个心修十善,发十善的心是天道,发五戒的心是人道,贪心重的是饿鬼道,
愚痴是邪正是非颠倒、分不清的,畜生道,瞋恚心重的地狱道,可见得你起心动念就落在
六道轮回。他心地清净,一切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牟尼”的意思,所以他
不落在轮回里头,那就是不住生死。所以佛所住的这个涅槃就是《般若经》里面讲的无住
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这个名号里面显示出教学的宗旨,教我们要学他们一样,既仁慈又清净。还有一个意
思这个“仁”必定能忍,就是忍辱。我们中国古人造字,这个字里面有很深的意义。你看
“仁”这个字是什么?是二人,二人在一起要不能够容忍,这两个人就天天要吵嘴、要打
架。二人是代表什么?代表团体,代表多人,众多之人。我们在众多之人待人接物(这是
特别从待人方面来讲),首先学忍,所以经典里面讲“仁者忍也”。所以六度里面最重要
的就是布施忍辱。布施是慈悲,忍辱是仁慈,仁慈里面不但是布施,必须有忍辱,对于一
切顺逆境界都能够忍受,在佛法境界里面更往上提升,就无生、寂灭他都能忍,无生忍,
寂灭忍。这个名号里面的意思实在是博大精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是把它展开来就是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它的总纲领、总题目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以佛的名号
就是佛一代教学的宗旨,教育宗旨。
2.所坐道场
底下要跟诸位说明他所住在的地方,他讲这个经在哪里讲的?他在‘第四禅地中’。
我们晓得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世界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界二十八层天,第四禅
是在色界最高的一层,无色界就不谈了,是精神的世界,所以经里面很少说它。四禅在这
个世界里面讲福报最大,这个意思跟《华严经》善财童子参学的善知识都住在什么?都住
在南方,福城。我们环境看到了,有福报的地方。第四禅福报最大,三灾不及。大三灾,
初禅,大三灾(火灾、水灾、风灾)它统统都有;二禅没有火灾,有水灾、有风灾;三禅
没有火灾、也没有水灾,它有风灾;第四禅是福报最大,三灾都没有。诸位想想这个意思
,在这个地方讲,这个地方就是最有福报的地方;换句话说,这些听众是世间最有福报的
人,这不是很显然的吗?
人有福,地才有福,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佛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而不是
正报随着依报转。人有福,地就有福,人没有福,找这些风水看相算命要找一个好地理就
有福?没有那回事情,无非是被那些地理仙把你口袋里钞票骗到他口袋里去而已,哪有这
回事情。到哪时候不灵了,他又有借口,风水轮流转,福人居福地,他一句话就推卸掉了
。这个地方是好土地,你没有福报那有什么办法?你要有福报,无论住在哪个地方,这个
地就是福地;你没有福报什么样好风水,你一去风水就坏了。为什么坏?被你的心破坏了
。所以今天我们这里讲“地”,讲“心地法门”,你要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必看风
水了,不必看什么,什么都不必了,你的心清净,心慈悲,就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福报
。我们要相信。所以连佛在小乘经里面,《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小乘经,都教我们学佛
弟子,真正佛弟子决不会去算命、看相、看风水、占卜,去问吉凶,去选日子,不做这个
事情,晓得什么?境随心转,最重要的是修心地法门。所以第四禅里头说的这个意思。
从这一句当中,你就看出这品经的妙处。一开端“第四禅”,这个经里面讲的最有福
报的,第四禅叫舍念清净地,我们讲三界九地。舍念什么?舍一切妄念。换句话说,是三
界之内的一心不乱,三界之内的净土,不是西方净土,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净土,也要得把
妄念断尽,心地清净到这个地方来了。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你不要去打妄想,你一想心
就不清净了。如果你自己要舍一切妄念,心清净了,你现在住的地方就是第四禅。跟你旁
边坐的,他是凡夫,他是凡夫地,你住的是第四禅。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是凡圣同居土,他
看这个世界是污秽不清净的,你看这个世界是清净的,为什么?心清净,心清净看外面境
界就清净,心不清净看外面境界就不清净。
不但这个地方在第四禅,而且在第四禅里头最殊胜的一个处所,那就是‘摩酰首罗天
王’的宫殿,这就是第四禅的天王。这个世间福报最大的当然是王,王宫这是最富丽堂皇
的地方,这就是福中之福,在这个地方讲的。经里面常常讲摩酰首罗天,也叫做色究竟天
,就是色界里面最高的,再没有超过它的。而十地菩萨多半住在这个地方修学、教化众生
,十地是法云地,就是第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为什么十地菩萨要选择这个地方来修学?这
也就是我们中国古人在《易经》里面所讲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法云地的菩萨在菩
萨当中福报最大,如果没有大福报、大心的众生,跟他志趣不能相投,所以他必须要在这
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众生能够信解、能够奉行,他选择这个地区长住,来自修,来教化。
如果是到我们这个世间来,诸位想想恐怕十地菩萨来了,他给我们讲的东西我们听不懂,
我们也不肯相信,他来就白来了。这也是属于流通大法重要条件之一。
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他选择一个地方在那里建道场,不偶然,必须种种条件都具
足。这个种种条件,诸位要晓得不是讲物质条件,而是讲众生心地上的条件。他的心清不
清净,慈不慈悲,能不能忍辱,然后再看他的信解行,他能信、能解、能行,条件就具足
了。物质再缺乏一样成就,局势、时代再动乱,他也一样成就;战乱当中也能建道场,也
能够成就。所以条件是从这上来说的,不是说这个地方人有钱有力可以盖大庙,可以有很
多人在一块居住,不是这样讲。那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我们要盖一个观光地区的条件,不是
菩萨行道的条件。你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五比丘在一起,那是最初成立道场,
什么都没有。鹿野苑是荒地,是养鹿的牧场,又没有房子,他们五个人在一起修行,晚上
是树下一宿,白天到外面去乞食,那个道场建立了。因为这五个人条件都够、都具足,佛
才来教化他们。他们不负佛的期望,个个人都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五个人都证阿罗
汉果,这叫道场。鹿野苑那边没有房子!
由此可知,道场的定义就是信解行证,这是道场定义。十地菩萨选择这个地方来做道
场是有道理的。佛在这个地方说法,诸位也就可想而知,他主要的对象就是度十地菩萨,
为什么?因为这个戒品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从场所能够看出这一次的法会,佛所说的内容
不可思议,也就是显示心地道品,心地戒法,甚深祕密,清净广大,与这个场所恰恰相应
。如果不懂这个意思,五十八条戒我们看看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看不出苗头。每一条戒都
说不尽的,到后来我们会讨论到。譬如第一条戒讲不杀生,不是说我们不能杀人,一切动
物我们不能杀。诸位想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跟小乘戒有什么两样?跟五戒有什么两样?
没有两样。其实大大的不相同,这一条戒它的内涵是尽虚空遍法界,对一切有情众生、无
情众生决不起一念破坏之心,这叫不杀生。你看这个境界多广大!与《华严经》讲“情与
无情,同圆种智”,对一切有情、无情都能够保全它的圆满,护持它的圆满,没有一丝毫
伤害之心,这是地上菩萨的戒品,所以他的对象也是无量。
3.当时大众
‘与无量大梵天王’,这是讲听众。其余的不说,只说大梵天王。梵天是初禅天主,
初禅叫禅天,二禅叫光天,三禅叫净天,四禅叫福天,福报最大。由此可知,到这个地方
来听经的,心地都是清净的,受持这个戒品的也要像梵天一样清净才能够正受,因为这个
戒是菩萨戒不是凡夫。菩萨在二乘之上,二乘人他只要肯发心,回小向大,他就有资格受
菩萨戒。他要不肯回小向大,就是二乘人心地清净了,他没有慈悲,所以他不能接受。接
受这个戒品,既心地清净又要大慈大悲。大梵天是凡夫,有资格了,因为他得到初禅。初
禅离欲了,他脱离欲界了,欲界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他都离开了,都舍掉了。在五欲里
面绝没有贪心,没有贪心当然就没有瞋恚心,贪心跟瞋恚心可以说是同时起来的,得到就
贪,得不到就瞋恚。没有贪心就没有瞋恚心,所以他心得清净,这是得初禅,心清净。
四禅天人除了修禅定之外,他又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所以他有资格。换句话说,
他在摩酰首罗天宫听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他这个资格是起码的资格,就是刚刚好有程度
来接受这个大法。我们今天在此地讲,诸位在此地听,如果我们心还不清净,还不够慈悲
,我们来听这个经,只能算是在门外旁听,不是在讲堂里头正式的学生,我们在门外旁听
。旁听有一个好处,这个机会也很难得,他都没有旁听这个机缘,那就很可惜了。我们还
有这点福报,还能做个旁听生,希望由旁听生再能够进入正科生,这就是一定要把五欲六
尘舍离,要发大慈大悲,你也有资格来修学菩萨戒品。建立菩萨心地,修学菩萨戒品,以
这个基础入华严境界,归实报净土上品上生,这是我对诸位的期望。
大梵天王说“无量”,这个无量实际上还是有数字,数字的确是很多。因为佛在经里
面跟我们讲佛的教化区是一个大千世界,这一个大千世界当中所包括的有一千个中千世界
,一个中千世界又有一个小千世界,因此一千乘一千这里头有一百亿。一个小千世界就有
一个大梵天王,所以佛这一个教化区之内,要把所有各地区的大梵天王统统集合起来有多
少?有一百亿,所以称为无量,是这个意思。一百亿个大梵天王,这是梵天王,还有二禅
天,二禅有光音天,三禅有遍净天。可见得光是天王就数不清了,何况还有天人,另外还
有十方这些菩萨众,确实听众是无量的数字。
‘不可说不可说菩萨众’。菩萨是没有法子计算的,除了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学生之外
,还有他方世界来参学的菩萨,知道这个地方讲经,有这样殊胜的法会,所以都来了。这
几句它真正的含义是说明接受梵网心地戒品必定是大根性的人,小根性的人不能接受,因
为他的心量太广大了,所以真正大根性的也就是指真正发菩提心的。发菩提心的相就是四
弘誓愿,真正有心度一切众生,断一切烦恼,修无量法门,成无上佛道,他真有这个心愿
,这就是发菩提心的样子。
4.所说之法
‘说莲花台藏世界’。这一句所指的是华藏世界,是一个大世界。我们的娑婆世界是
在华藏世界之内一部分,‘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他今天所说这个菩萨心地戒
品还不是他发明的,是他在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那个地方听到的,辗转在此地介绍给我
们,这也是说明他有师承。他在哪里学的?他在华藏世界学的,莲花台藏世界就是华藏世
界。他跟谁学的?他跟卢舍那佛学的。释迦牟尼佛也有老师,也有师承。所以有人说释迦
牟尼佛他为什么成佛?他的老师是谁?从这看到他的老师是华藏世界卢舍那佛。说无师自
通,那就是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天然外道。没有说无师自通的,你去找决定找不到
,必得有师承。所以师承非常重要!
我们学佛,在家求授三皈,给你授三皈的老师不重要,他只是给你作证明,这个不重
要。你出家,出家剃头的这个师父不重要,这只是给你做个增上缘,帮助你出家。所以佛
门里面最重要是什么?叫法子,这是最重要的。法子是传法的,就是师承,这是佛门里头
最重视的。你在什么人会下开悟的,在什么人会下证果的,这个人是你的亲教师,他是你
的传法人,这是师承。所以师承不是剃度和尚,剃度的不是师承,师承是传法。而且这个
传法是你真正开悟证果的,这叫师承。你听他的,你没有开悟,不算是师承,没有证果不
算是师承,必须在他会下开悟证果才是师承。
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的老师就是卢舍那佛。“卢舍那”也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
叫净满,净是清净,满是圆满。净是什么意思?无明烦恼都断尽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
、无明烦恼统统断尽了。满是什么?福圆满了,慧圆满了,德能圆满了,没有一样不圆满
。所以这尊佛就是圆满报身佛,而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所以千百亿化身佛,刚才跟诸位
说过了,他到这个地方换这个名字,到那个地方换那个名字,化身。净满这是永远不会变
的,无论到哪儿都不会变的。诸位懂得这个意思,叫一体三身。由此可知,他的老师是谁
?他老师是根本无明烦恼断尽了,智慧功德圆满了,随一切众生心感应道交变化所作。所
以这个变化所作与他的所证的这个境界,就有师承的意思在。依此类推,卢舍那有没有老
师?有老师,还有清净法身,他是从清净法身来的,清净法身才是大根大本。虽然在这个
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体三身,师承的意思有,我们在修学当中没有师承是决定不能成就
的,这是一定要懂得的。我们《坛经》讲过很多遍,诸位在《坛经》里面能够看得很清楚
,你能看出师承的重要。
‘心地法门品’。“心地品”前面说过,什么叫“法门”?法就是方法,古人是用两
个字解释,一个是轨,就是轨道的轨,一个是持,保持。这两个意思很好,特别是在今天
我们很容易了解。譬如,火车它有轨道,它必须保持在轨道上行走,才能到达目的地。这
个轨道就是法则,它一定要遵守这个法则。我们今天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高速公路就是
轨道,必须在轨道上遵守这个轨道往前进,你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古人用这两个字来解
释“法”的定义。可是解释没有办法把这个意思发挥到淋漓尽致,只能够举出一、二个例
子让我们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一定的方法,
我们必须要遵循。无论哪一法我们今天讲它有原理,它有因缘,它有发展的过程,这是我
们现代观察所用的术语,而在佛法只用这一个字就全部都概括了。“门”是通达的意思。
我们这个房间因为有一个门,才可以与内外交通,所以门这个意思就是通达。理论明白通
达了称之为门,方法明白通达了称之为门,我们境界通达了,这个也称之为门。所以这个
意思就说明我们必须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境界来修行,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生活,拿现在话
讲叫生活品质天天提高。以整个社会来讲,把我们的文化水准一天一天的向上提升,使我
们的生活更充实、更美满、更幸福。
讲到幸福美满到极处,那就是四禅天。这个地方还不止,因为它是大乘佛法,要把我
们的幸福美满提到了极处,那就是如来果地,比摩酰首罗天的福报大太多太多了,那不能
相比了。这才是佛说法的真正的意思,正所谓“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门”,我们在《楞
严经》读过的。“婆伽梵”是梵语,也就是佛的称号,就是十方诸佛成佛的唯一途径。十
方成佛怎么成佛的?就是存这样的心。我们讲上卷就是存心,是用这个心;下卷是讲行事
,待人接物,就是“五十八戒”,那是讲行为。我们存这样的心,以这样的行为,这是成
佛的大道。
我为什么要讲《四十华严》?《四十华严》是模范,就是存这个心,以这样的行为表
达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上,我们的私生活,我们的社会群体生活,那个境界就是《四十华严
》。今天一般人所提倡的新鲜名词“人间佛教”,什么叫人间佛教?以梵网心地戒品入华
严境界才是真正的人间佛教,再从人间佛教提升到实报寂光净土,达到了极处,那就是十
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们才选《弥陀经疏钞》来研究、读诵、受持。我们今天走这个道
路,多么光明、平坦,没有一丝毫迂回,没有一丝毫怀疑,当生成就。《圆觉经》里面讲
的“大陀罗尼门”也是属于这个。而在这一部经的下卷里面,佛亲自跟我们说的“汝诸佛
子,转我所说,与一切众生开心地道”,这个话我们要牢牢地记住,到后来我们会念到。
语重心长,就是叫我们要辗转流通,自行化他,自己得到幸福美满,还得要帮助一切众生
建立真正美满幸福的人生。所以佛的话真是苦口婆心,我们要能够体会。
所以我们自己修行不仅是为个人,为个人修与不修无所谓,修是自己得利益,不修我
堕地狱活该。我堕我的与你有什么相干?其实什么?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个人与社会
群体有分不开的关系,我自己能修行就影响别人,别人看到我这么幸福、这么美满、这么
自在,他一定会问你:你怎么会得到,我怎么这么苦?你就告诉他,我怎么得来的,他就
会学了!自自然然就影响大众了。大家都肯修,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马上就要改名字,要改
成极乐世界了。你们想想这个意义多重大,所以建立道场不纯为自己。如果为你自己,是
诸佛菩萨护念,没这个道理,他凭什么护念你?护法龙天来保佑你,他凭什么?因为道场
建立给一切众生带来幸福,所以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保佑,他是责无旁贷,道理在此地

我们在修行大回向当中,最后还要代历代冤亲债主、一切无祀鬼魂来拜佛、来修法,
这个心量多广大!不是单为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来修学。四弘誓愿头一愿就说“众生无
边誓愿度”;换句话说,你的修学就是为度一切众生,是为无尽众生而修学,这能不努力
吗?这能不认真吗?不认真修学,怎么能对得起这么多众生。诸位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个意
思,你自然就精进不懈,不需要人督促,这就是真正自觉。还要人督促,那还是迷惑颠倒
,不觉悟。督促严了,心里还不高兴,这真囉唆,一天到晚找我麻烦,还生怨恨心。所以
现在人家也不督促你了,为什么?何必跟你结冤仇?你迷惑,人家看你迷惑到底;你堕落
,也看着你堕落,那没有法子,是你自己不觉悟!古德常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唯
有真正觉悟的人,他能接受,不能觉悟的人,不但不接受反而结冤仇。
佛在本经末后教给我们要传法、要利益众生,开心地法门。教给我们要“受持读诵,
一心而行”。千经万论著重在一心,得到这个法门就得自在了。古人所谓是“若隐若显”
,如果在教下来讲,就是显教、密教;“若出若没”,就是或进或退。真是随心所欲,方
便说、真实说无不自在,这叫法门。底下一段是讲佛“放光现瑞”,示现瑞相,这里头也
是表法的意思。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是一个小段落,有人问我,这部经要讲多久才能讲得完?我们没有
时间限制,愈详细愈好,愈有受用。如果不细讲,诸位看这个经、看这个注解,意思看不
出来。正因为你看不出来,所以我能看出多少,我就给诸位贡献多少,不要受时间限制,
诸位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我到别的地方,国外请我讲经有时间限制,那就不能细讲,那
福报就没有你们大,大福报的人才能够细说。到国外,人家说:法师,你给我们讲一部《
金刚经》多少时间?六个钟点。他们只有那么长的时间,那只能够略说,点缀点缀而已;
换句话,只能够介绍一下,说一个大意,很难得受用。真正得受用,在今天是要时时刻刻
在一起仔细商量,来认真的修学。可是诸位得真发心,自己才有前途,佛法也有了前途,
众生也有了前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众生无边誓愿度”;换句话说,你的修学就是为度一切众生,是为无尽众生而修学,这
能不努力吗?这能不认真吗?不认真修学,怎么能对得起这么多众生。诸位真正能够体会
到这个意思,你自然就精进不懈,不需要人督促,这就是真正自觉。
还要人督促,那还是迷惑颠倒,不觉悟。督促严了,心里还不高兴,这真囉唆,一天到晚
找我麻烦,还生怨恨心。
要传法、要利益众生,开心地法门。
“受持读诵,一心而行”。千经万论著重在一心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7-04 16:15:00
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7-04 20:12: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7-04 21:4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mark183 (mark)   2018-07-04 22:01: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7-05 18:4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7-05 23:3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7-06 04:13: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