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10(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5-23 00:12:16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三面,倒数第五行,从第一句看起:
【当观利养。互相瞋嫌说其过恶多觉观故。】
上次讲到这个地方。‘觉观’就是杂念、妄想,这是佛学的名词,我们一般讲名相。
妄想跟杂念都是修行人的障碍,修行的枢纽是定,在净宗就是清净心,因此觉观就是妨碍
清净心、妨碍禅定。一个人心里面常常念著名闻利养果报,诸位想想,他的杂念怎么能够
舍掉?功夫又如何能够得力?所以佛跟我们讲的这些过失、弊病,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
后才明了佛所说的话句句真实。我们在一生当中如果想道业成就,再说得浅显一点,就是
定慧成就、福德成就,一定要依教奉行,才能得到殊胜、真实的功德利益。接着看底下这
一句。
【当观利养。为于活命营诸世业。计度思惟安乐减故。】
这一句也许不太好懂,而实际上经文很清楚、很明白。佛教我们观察利养,贪图利养
的,让我们仔细去观察,‘为于活命’,也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上的享受,“活命”
是这个意思,因为要贪图享受,就不得不去经营世间的事业。诸位要记住,这些话都是对
出家人说的,出家人如果还要做经营谋利的事业就错了,大错特错。出家人许不许可做世
间的事业?给诸位说,佛是不许可的。大小乘经论里面,诸位仔细去看,佛不许可。也就
有人说了,佛法是消极的,佛法对社会没有积极的贡献,一个个都念佛求了生死,求出三
界。其实不然,出家人毕竟是极少数,出家人对世间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是教化,正如同
世间法里面学校的老师。学校老师天天上课教学生,他不去做一切营生谋利的事业。为什
么一般人不去责怪那些当教员的,偏偏责怪出家人?这很没有道理。
出家人不但有言教,而且有身教。身教教什么?教人把名闻利养、妄想分别执著统统
放下,出家人表演的就是这一招,这一招在教学里面是最重要的一招。社会各个阶层的人
士,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如果能够放下自私自利的念头,都能为社会造福,为众
生造福,这才是真正的积极。他怎么晓得这么做?原来是这些出家师父教导的,这个功德
有多大!世间人没认清楚,没有能够体会到,反而说出家是消极。这桩事情实在说起来,
我们也不能怪他们,为什么?我们出家人没有尽到将佛法殊胜之处尽心尽力的去宣扬,让
他们明白这些事理。他对佛教育才能生起尊敬之心,才能够拥护、护持,使佛教育普遍发
扬光大。所以,我们本身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提示,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要学佛,佛
是九法界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模范。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学的在这个社会上,起心动
念、言语造作都要给广大群众做最好的榜样,这叫做学佛。利养过失太大了,我们第一个
要把利养看破,知道它的弊病,看破之后,彻底放下。生活,佛教给我们,随缘就好,绝
不攀缘。当然更不可以做‘营诸世业’,世间谋利的这种事业,因为你做这种事业,你每
天心里面妄念就增多了。‘计度思惟’,你要去计画,你心里面要去度量,怎样才能赚到
最大的利益?不要说经营这些事业,即使信徒供养,供养多了,你把钱存在银行里面,你
天天还在那里算利息,你说糟糕不糟糕?哪种利息多一点,哪种币值不会贬值,你头脑里
头一天到晚装着这些东西,‘安乐减故’,清净安乐你没有,你天天在打妄想,这个毛病
多大!再看底下这一句。
【当观利养。乃至禅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心如婬女能退失故。】
这是讲你的道业不能成就,你牵挂著名闻利养,你的禅定得不到,参禅为什么得不到
禅定。你修行不能解脱,解脱就是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三摩钵底’是梵语,它的意思
就是定,也翻做等持,要用我们《无量寿经》经题上的话,就是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就
是“三摩钵底”的解释。心里头存著利养,这决定得不到。我们念佛要求的是一心不乱、
心不颠倒,它正好是这个的障碍。佛在底下举个比喻,‘心如婬女’,比喻心不定的意思
。‘能退失故’,你修禅、修定都会退转,很容易退转。第二十一句:
【当观利养。舍离智断。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阎摩罗界,诸恶道故。】
愈往后面果报愈严重,前面所讲的,在《无量寿经》上说的五恶、五烧、五痛,你不
能舍弃利养这是恶业,所受的这些报都是痛,都是现前的果报,后面这两条是说将来的果
报,那就是五烧。‘舍离智断’,智是智慧,断是决断,也就是断烦恼。你智慧没有,你
断烦恼的功夫也失掉,也舍离掉,由于恶业的形成,将来的果报在三途,‘地狱饿鬼畜生
’,这是三恶道。‘阎摩罗界,诸恶道故’,阎摩罗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阎罗王,饿鬼
道里面的十殿閰王这是第五,五殿阎罗王,他专管地狱。这堕恶道。末后一句:
【当观利养。于提婆达多乌陀洛迦同于法住。堕恶道故。】
佛在这个地方给我们举一个例子。‘提婆达多’大家都很熟悉,我们这是老讲经的一
个道场,这也是世尊的一个学生,他跟世尊关系非常的亲近,他是世尊的堂兄弟。由于嫉
妒释迦牟尼佛,所以不择手段的破坏僧团,造五逆十恶之业,生生堕陷地狱。在《提婆达
多经》里面,诸位可以看到。‘乌陀洛迦’是饿鬼的名字,这个名字的意思没有翻译,世
尊把他列在此地,大概这个饿鬼就跟提婆达多的性质差不多,无恶不作。你跟他们是同类
,‘同于法住’,这个法是恶法,不是善法,果报一定是堕在恶道。
经文说到这个地方,世尊讲利养二十二种过失都给我们说出来了。下面再告诉我们,
如果你能够远离名闻利养果报,你得的功德利益当然是不可思议,佛在此地也给我们说了
几条。我们看底下经文。
【弥勒。初业菩萨。如是观察利养过失。乐于少欲。不生热恼。】
这是真正聪明人,真实觉悟的人,真的聪明、真的觉悟,他一定远离利养。这一句这
是总说。‘如是观察’,要像世尊前面给我们所讲的,名闻利养果报里面有这么多的过失
,你真正明白、体会了,你才晓得可怕。这个问题对我们非常严重,一定要下定决心把它
舍掉,不能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从心里上要把它舍掉。舍掉之后,你一定能够喜欢少欲
知足,知足就常乐,‘不生热恼’,你的烦恼就不会生。不生热恼就是断烦恼的前方便,
也就是我们常讲断烦恼的预备功夫。你想想这个问题严重不严重?如果利养舍不掉,你的
烦恼是天天增长,不会减少。如果把这个东西舍掉,你心就清净,心清净就生智慧。我们
大家天天祈求的要开智慧,智慧怎么开法?必须把开智慧的障碍去掉,你的智慧自然就现
前。再看下面经文。
【何以故。】
世尊这三个字提醒我们,‘何以故’就是为什么。
(四) 少欲获种种益
【弥勒。】
再叫着弥勒的名字,下面开示就重要了。
【少欲菩萨。】
这一句,这四个字一直贯到下面十四句。第一:
【于一切过皆悉不生。】
下面也是,少欲菩萨,
【堪为诸佛清净法器。】
每一句都是‘少欲菩萨’,少欲菩萨有这么多的好处,这么多的利益。第一个利益就
是他没有过失,由此可知,无量无边的过失从哪里来的?从贪图利养来的。诸位要晓得,
世间五欲六尘的利养你舍去了,佛法当中也有利养,佛法当中也有名利,如果心里头有染
著,跟染著世间的名闻利养没有两样。佛是叫我们舍贪瞋痴的心,不是叫我们换对象,换
对象没有用处,一定要把贪瞋痴的心舍掉。第二句‘堪为诸佛清净法器’,这句很重要。
什么人有条件做佛的学生、做佛的弟子?能够接受佛的教导,那就叫法器,器是比喻,少
欲的菩萨就行,就是佛的好学生。下面一句。
【而不系属在家出家。】
不但‘不系属在家’,心里面,系属的意思,要用现在浅显的话来说,就是牵挂,你
心里有牵挂。世间人牵挂著家,一切都为家去奋斗、去努力、去奉献,为家。出家人为道
场,如果为道场这个家也错了。所以教给我们,少欲菩萨对于世俗的家、出世间道场都不
放在心上。这个道场如果坏了,年久失修,怎么办?要不要四处去化缘来整修?这个看起
来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要不整修,将来我们这些出家大众到哪里去住?你看你心里不能不
牵挂。其实这个牵挂错了,不要你牵挂。古时候这些大德,这个庙坏了没有人修,他就离
开,到别的地方去,不住在此地。出家人要紧的是修道!问你你有没有道心?你有没有道
行?这些东西绝不放在心上。自然有人来修,哪里要自己修?
你说谁来修?这些事情是护法神的责任。我们真正有道,搞得没得吃,没地方住,连
遮蔽风雨的地方都没有,你们想想看,护法神的头目是韦驮菩萨,韦陀菩萨岂不是要撤职
查办!这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没有道心,韦驮菩萨看看不护持你,你自己想办法去吧!
自己想办法就苦了。所以要真正信佛,相信诸佛护念,护法神照顾,一生都交给佛菩萨、
交给护法神去照顾,你的心在道上。道是什么?道是清净心,道是一个杂念都没有。明天
有没有得吃,管这些事情干什么?明天还没到,你现在就打妄想,你说你糟糕不糟糕!所
以,这个经文的意思很深。第四句,这是少欲菩萨:
【住于真实最胜意乐。】
‘真实’是什么?你了解什么叫虚妄,离开虚妄就是真实。《金刚经》上说得很好,
三心不可得,那是虚妄的;诸法性空,那是虚妄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把这个
东西离得干干净净,你就住在真实。真实里头有‘最胜意乐’,胜是殊胜,这个快乐,我
们平常讲法喜充满。法喜充满很多人都会说,到底法喜是什么你也没有尝过,为什么没有
尝过?从来没有法喜过。听经好像听得满欢喜的,只尝到一点点边缘,实在讲真的没有尝
到,真的法喜是真乐,住真实慧就有法喜。
【不为卑下亦不惊怖。】
在大庭广众之下,决定没有自卑,也没有傲慢,不惊不怖。
【离诸恶道堕落畏故。】
永远离开恶道之缘,我们不能讲因,因是决定有的,无量劫来,阿赖耶识里含藏的种
子,从佛法界到地狱法界都充满了。虽有,我们不怕,为什么不怕?没有缘。‘离诸恶道
’,此地讲的是离诸恶道之缘,就不会堕恶道。纵有恶道的业因,你也不在乎,也不会畏
惧,知道自己决定不堕恶道。
【无能映蔽舍耽味故。】
‘映蔽’是说你的智慧、你的德能自然像光明一样遍照,没有任何能够把你遮住的。
纵然你是摆着很低的姿势,处处是显示低姿势,可是明眼人还是看得出你的光明。一般人
他是看不出,明眼人看得出你是大德,你有智慧光明。底下是‘舍耽味故’,就是你能够
舍一切利养。第八句:
【众魔境界得解脱故。】
魔境在哪里?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可以说整个社会就是魔境,谁能够逃得过魔掌。
魔是什么?魔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眼睛看的花花世界是魔,你耳朵听的那些流行歌
曲是魔,你每天穿的这些服装,都很新式、很流行的,那都是魔。魔天天动脑筋,天天想
花样,叫你非常辛苦,过得很辛苦,赚的钱都送给他,都去供养他,那都是魔。所以魔不
是青面獠牙,魔很好看,你看得很舒服,让你心里起七情五欲,起贪瞋痴慢,那都是魔。
佛菩萨给你清净心,不叫你动感情,凡是牵动你感情的,都是魔。为什么你会着魔?为什
么你会被魔控制?因为你有贪欲。你贪著利养、贪著名闻、贪著果报,这些都是魔王的把
柄,你把你的把柄交给魔王,魔王就牵着你走,你就离不开他。如果少欲知足,魔对你没
有法子,众魔境界里你得解脱了。
【一切诸佛之所称赞。】
这个好懂,少欲知足的人必定是诸佛护念。
【诸天及人亦当爱羡。】
天人比我们世间人聪明,他的智慧、德行比我们世间人高。生天,我们晓得最低的条
件都是修十善业道。如果往上面去的,他还要修禅定,还要修四无量心,所以智慧、道德
比人间高得太多。他们能够看得出这个初学的菩萨少欲知足,这些天人尊敬。
【于诸禅定而不染著。住边际故。】
不但世法能舍,佛法也不贪爱,这就对了。所以禅定他也不染著。‘住边际故’,边
际就是一般讲的中道,他能够住中道。
【其心质直无有谄曲。于五欲中亦不放逸。见其过故。】
菩萨的心正直,‘质直’就是菩提心里面的直心,《维摩经》上说“直心是道场”,
《起信论》里面讲菩提心,菩提心之体就是直心,它的起用就是深心、大悲心。心地正直
当然没有谄曲,即使在五欲之中也不放逸,五欲是指我们日常生活。在顺境,生活很舒适
的时候,他也不放逸,也能够谨慎。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五欲之过,所以对五欲的受用可
以,绝无贪著,这就对了。第十三句:
【如说修行能住圣种。】
这一句是我们四众弟子,这一生当中修学成败的关键,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
道业,就在是不是能够‘如说修行’。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
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一定要如说修行,这就‘能住圣种’,圣种前面跟诸位说过。末
后一句。
【同梵行者亦当爱乐。】
这是同参道友,‘同梵行者亦当爱乐’,这就是一个和合的僧团。为什么今天的僧团
不和合?原因就是大家都贪著利养果报,特别是贪著利养。贪著利养,彼此就有利害冲突
,这就是破坏和合。如果我们能够舍弃名闻利养,六和敬不难,六和敬的僧团是真正得诸
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护持。破坏这个僧团的,最重要的就是利养,贪著名闻利养,僧团
被破坏了。
佛在此地给我们说明,远离利养过失有这十四种的利益。下面是总结。
【弥勒。若有菩萨智慧聪敏。于此功德能如是知。】
佛所讲的他都能够理解。
【以胜意乐当舍利养。】
以最殊胜的意乐,从今之后将名闻利养放下。
【以胜意乐住于少欲。】
殊胜的意愿,从今以后真正学少欲知足。
【为断贪爱而发起故。】
这真正能帮助我们断三毒烦恼。这是将利养过失的一段到这里讲完了。下面这一段是
第十二段,佛教给我们观察愦闹过失,也有二十种。愦闹就是喜欢热闹,喜欢热闹也不得
了,都是人情之所好,于道业造成严重的障碍。请看经文。
(五)愦闹过失有二十种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愦闹中过。若观察时。菩萨独处闲静不生热
恼。】
你能够仔细的观察,观察就是你把这桩事情看破,看破之后你才肯放下,你才欢喜放
下。放下之后你就得自在,你就得‘独处闲静不生热恼’。这就是住寂静法。
【佛告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愦闹过失有二十种。】
实际上,这些毛病的过失无量无边,佛是为了说话方便起见,把无量无边的过失归纳
为二十类,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不要人家问,这过失多少?过失只有二十条,那不多!
你就错了。每一条里面都无量无边,二十条还得了。
【若观察时。能令菩萨。独处闲静不生热恼。】
佛教弥勒,就是教我们,
【弥勒。云何名为乐于愦闹二十种过。】
这个地方念乐,就是你喜欢,你觉得这个很快乐,其实这里头过失太多了。
【一者不护身业。二者不护语业。三者不护意业。】
这是三业。世尊在《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他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你看你这就不能护了。“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你这个也造了。“善护意业,清净
无染”,你意业也不护了。所以热闹的地方去了,你要能够把三业守住,你就是在修行,
你是在修道。如果去到热闹场中,马上起心动念,要赶快跑,那个地方去不得,一去你就
堕落了,所以要远离,远离这个境界。那些大菩萨们有功夫的,经上讲的那是智行菩萨,
他们可以,他们在那里是修行。虽然在那个境界当中,他三业清净,一丝毫都不染著。人
家是修行,我们初学的菩萨不行,没有定力,一到那里去,心就乱掉了,这是要知道的。
【四者多饶贪欲。】
‘饶’是丰饶,意思就是增长贪欲。你不见,贪心还没起来;一看到,贪的念头马上
就起来。
【五者增长愚痴。】
增长贪瞋痴,不是息灭贪瞋痴,是增长贪瞋痴。
【六者耽著世话。】
你所跟人讨论的都是这些世间话,道业都舍离了。
【七者离出世语。】
出世间的道意都没有了,何况是言语。
【八者于非法中尊重修习。】
什么叫‘非法’?就是增长三毒,增长贪瞋痴,增长十恶业。在这个场合当中必定是
为境界所薰修。
【九者舍离正法。】
‘正法’是念三宝,你看《弥陀经》里面讲的,念佛念法念僧,念三学、念六度,这
是正法。正法舍离,非法增长。
【十者天魔波旬而得其便。】
你喜欢热闹,天魔波旬,好,热闹的事情可多了,时时刻刻在引诱你,让你不得禅定
,让你不得解脱,他得其便。
【十一者于不放逸未曾修习。】
不放逸就是恭敬、谨慎,这个意念没有了。
【十二者于放逸行常怀染著。】
放逸就是很随便、很放任,这种心行当然增长。
【十三者多诸觉观。】
这前面说过了,粗念叫觉,细念叫观,觉观都障碍禅定,障碍清净心。
【十四者损减多闻。】
‘多闻’是对法来说的,是对智慧来讲的,也就是你的智慧减少了,天天减,不是智
慧增长,智慧减损。
【十五者不得禅定。十六者无有智慧。】
前面多闻讲智慧,此地第十六条又一个智慧,智慧有根本智、有后得智。我们在经中
常常看到“一切智智”,这两个字并不雷同,也不重复,都是讲的根本智与后得智,或者
讲权智、实智。说法不一样,意思都相同。
【十七者速疾而得非诸梵行。】
这一句我们要晓得,现在社会大众犯这个毛病太多了。‘速疾而得’,希望赶快得到
,现在人所谓是求新、求快、求变,这不是佛教给我们的。这样的心态,诸位想想与清净
心相反。学道的人学什么?学清净心。他们要求新、求变、求快,能不能求到?给诸位说
,求不到的,他所求到了,后面有严重的副作用,为什么?不是真实智慧,正是古人所谓
“欲速则不达”。真正的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古人千百年的历练
,言语真实可靠,现在人求新、求快、求变,后来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们没有看到,到底是
好还是不好,不能断定。想想佛的言语、佛的教诲,想想祖师大德的说法,仔细去观察,
你才能体会到里头真有道理在,应当信受奉行。
【十八者不爱于佛。十九者不爱于法。二十者不爱于僧。】
这是远离三宝。佛是觉悟的意思,他迷了,这是讲他‘不爱于佛’,这里头的意思很
深,我们不要搞错了。特别是在家学佛的同修们,现在出家也没有两样,常常喜欢逛热闹
的场合。他逛在那里,手上还拿着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怎么不爱于佛?你已经被
那个东西迷了,眼被色迷,耳被音声迷,口里念佛也不行,那也不是真的。佛是觉的意思
,你已经迷而不觉;法是正的意思,你已经是邪而不正;僧是净的意思,你已经是染而不
净。所以形式上你还是三宝弟子,实际上,你已经违背了三宝,你已经离开了觉正净,你
已经沾上迷邪染,那错了,意思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合起来是二十种过失。
【弥勒。是为菩萨观于愦闹二十种过。】
这是佛给我们讲的二十种过失。
诸位法师们从中国远道而来,来到新加坡正逄到新加坡难得的盛会。他们的圣诞节快
到了,街道上张灯结彩,非常稀有。常住也很难得,安排一天晚上我们停讲,带着你们去
参观。你们到那里是修戒定慧,还是搞迷邪染?那就看你们自己了。世法的事情,学佛的
人,特别是弘法的人,不能不知道,你不知道,你说法就不契机,所以一定要知道。知道
不能染著,如果染著,你就被它度掉了,你不是度它,被它度跑了。这个要很谨慎、很小
心,一不小心就堕落,就被它度走。后面偈颂是重颂,我们念一念。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5-23 01:32:00
少欲菩萨。知足常乐。我净。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23 17:44: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5-23 22:0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5-24 05:0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5-24 16:39: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