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2(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3-04 13:43:0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净空于二O一O年清明”,启讲《净土大经科注》,“二O一一年九月十八日圆满
,发心一门深入,专修专弘,决定放下万缘,一心求生净土,作弥陀第一弟子,总报大恩
也。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再次宣讲,专弘专念也,于二O一二年,十月二十一号圆满
。同一天接着讲第三遍,专弘经注,深入教理,二O一四年三月八号圆满。三月九号第四
次宣讲,效法贤公长老,重在修行,落实经教,于二O一七年十一月四号圆满。”
  “二O一八年一月十九”,这第五次宣讲,“深信解行,求往生,接引具足三资粮者
”,以这个为对象。大家都还年轻,希望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年,健康长寿。我跟你们想法
看法不一样,年岁大了,大了怎么样?生老病死苦,老苦,最明显的,音声远远不如过去
,去年还不觉得,觉得不明显,今年就非常明显,说话多了感到累。今天上午客人很多,
来了十几位,都是南部各学校的教授,对于汉学非常热心,听说我来了,大家来看看。我
说话多了一点,大概也讲了一个多小时,把这堂课忘记了,我以为今天没有课,可以休息
一下,所以特别感觉到累。这就是为什么年岁大了,他并不希望长住世间,他希望早一天
到极乐世界。
  我们这一次学习大经,在一起研究讨论,目标就是像我这样的年岁,老年人,怎么样
在这一生当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万缘,希望佛来接引,早一点到极乐世界。我们
有愿,在极乐世界成就之后乘愿再来,具足历代祖师的条件,就可以来了,来去自由、往
返随意。只是这一次的心情,跟前面不一样了,我们抓到重点,经文,文字的解释,前面
讲过四次,都留着有录像,还有的也有写成书的,都可以做参考,重点我们讨论,咱们用
什么方式,在这一生不空过。我相信六十以上的老人,非常希望有这样的课程,增长我们
往生极乐世界的信心。
  所以今天我们还看,一百三十八页倒数第二行,这个括号三,从这里看起。我们只看
经文,学习还是离不开祖师大德,我们把这一边念念,“本经持名念佛法门”,持名念佛
法门,要记住,我们这一生学佛学什么法门?持名念佛法门,要清楚。为什么要学这个法
门?下面说得很好,这个法门“圆满直捷”,这四个字很重要!我们学佛,总希望把释迦
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能够掌握住,我相信每个学佛的年轻同学,都有这种
意念,希望自己能达到佛门的通家。这个愿心是好的、是善的,应该受到鼓励。但是今天
的环境,跟我们古时候祖师大德,那个时候的处境来比较,他们的环境好,我们没有这个
条件,没有这个环境。我说到这个地方感到很痛心,但是是事实。佛法在中国,随着大清
帝国亡国了,佛教也就衰微了,这是事实真相,大家都知道。
  掌握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圆满的圣教,就是圆满,就是直捷。直捷是净宗,净宗也
是圆满,为什么?帮助你一生成佛,当生成就的佛法,这是圆满直捷。“方便究竟”,祖
师大德教给我们,我们只要抓住戒定慧三学,就能成就。千万不要疏忽戒律,要非常重视
戒律,懂得戒律的精神、戒律的承传、戒律的受持;戒律帮助我们往生净土,没有戒律就
没有佛法,这个诸位要记住。
  这个法门是“一超直入,最极圆顿”,圆教顿教,圆到最胜、顿到最胜,就是这部经
,就是这个法门。“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心,以果为因
,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议。”我们非常感谢黄念祖老居士
,注解是他写的,这是末法,我们能够见到的,最后的一位大善知识。这样的善知识现在
有没有?我没听说,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我们不好学、不肯学、不想学,所以佛菩萨
就不来了。来的是六道的凡夫俗子,解行都有限,我们这个时代。近代这个十年,我这一
辈子年轻的时候,还有一些老和尚修得不错,值得我们尊敬。这些老和尚都走了,老居士
也不在了。现在学佛很苦,找不到老师,没有榜样,怎么办?好在经教还在世间。如果再
过若干年,没人印经,没有人学教,会不会有这一天?会有。我们能够相信,佛法真正进
入末法时代了,我们这是已经刚刚入末法,末法的风气很浓厚,一定要提高警觉。
  还是要从持戒入门,一九八O年代,我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讲经,提出五科,戒学五个
科目。希望大家,戒律太多也没人传了,大家都疏忽了;至少我们要找到,能够帮助我们
这一生成就的、最简单的戒律,又好又容易记,时时刻刻念著,不能毁犯。所以,在旧金
山成立了美国净宗学会,我写了一个缘起,缘起里面就提到戒学五科,一定要学的。
  第一,这五科第一,“净业三福”。只要沾近佛的边,学佛不管你学哪一宗那一派,
这是根本大戒。对净业就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就选了三福这三条。三福第一个,“孝养
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四句,诸位要知道这是根。我们今天戒律学不
好,什么原因?这个根没有。根从哪里看?前头两句,孝养父母我们做到了没有?奉事师
长,尊师重道做到了没有?没做到。这两句没做到,人格就不存在了。人格是什么?做人
,做人的资格就没有了,人懂得孝亲,懂得尊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古圣先贤,在典籍里
头记载的,特别是传记,你仔细去读诵都是孝亲尊师。
  孝亲尊师没了,不能怪我们的父母没教给我们,因为我们生在这是战乱的年代,民国
成立之后,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社会动乱不安,人们居无定所。我在国内抗战时期走了
十个省,每个地方住个半年,顶多一年,就又要离开了,所以榜样不容易。我们父母还好
还在,只是逢年过节,家人有个祭祖的仪式,不忘祖先;那个时候还给祖先烧一点纸钱,
这都是孝心。对老师,父母交代我们尊师重道,我们所学了一点东西根柢,是在这个年代
里头学的。而这个年代疏忽了,做父母的疏忽了教儿女的很多。我们小朋友知道,我的父
母教我还比较严格,别人的父母宽松。这是与传统文化有关系,父母亲读过一点童蒙养正
的书籍,还做出一点样子给我们看。但是那很幸运,绝大多数都没有了,都不提了,好像
教孩子是老师的事情,父母没有这个责任。我们今天明白了,父母比老师更重要,父母能
够把孝顺父母做出来,尊师重道做出来,孩子的心不一样,孝敬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然后,底下还有一句十善业道,养慈悲心,不杀害一切众生,修十善业,这是学佛最
低的限度。十善,身口意三;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是说的,要做到,要常常
警策自己;口业最容易造的,所以口业有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无论
是有意无意的都不可以,不恶口(恶口,人说脏话),要做到;意业,不贪不瞋不痴,十
善业。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记住检点,有没有毁犯。你只一回头,一反省,有。有这
么多的障碍,所以我们这句佛号,念佛有口无心,跟佛法,祖祖相传的不相应。别人能相
应,有十善业道的基础;我们不相应,我们把十善业道丢掉了,这个不能不知道。这是第
一条,三福的第一条。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皈,学佛入门拜师,求师给我们做
三皈依,给我们受戒。这就强调,要把三皈五戒十善落实,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
处事待人接物。最后劝我们向上提升,“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就自行化他,不能忘记,这就真学佛了。自己如果没有做到,劝别人做很困难。自己做
到了,做出榜样给别人看,人家纵然不能认真学习,他佩服你,他看你真干,对他会产生
影响。
  三福,佛在《观无量寿经》上讲的,这是经上说的,这是佛传给我们的。我们从这里
扎根,把孝敬这两个字修出来,世出世间法大根大本,就这两个字。具足这两个字、这个
条件,学世间法、学佛法都有成就,肯定有成就。成就多大问自己,不要问别人,这是根
之根。
==
要非常重视戒律,懂得戒律的精神、戒律的承传、戒律的受持;
戒律帮助我们往生净土,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这个诸位要记住。
吃素、持戒、念佛、求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3-04 14:4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3-04 16:1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3-04 17:0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8-03-04 17:5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3-04 22:08:00
阿弥陀佛!
作者: pedros0605 (pedros)   2018-03-05 00:0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3-05 09:39: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