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鲷的航行──放生两面刃(上)
本报2014年1月28日高雄讯,特约记者廖静蕙报导
上周末(25日)高雄旗津海边,傍晚5点多,上千名南部海涛法师的信众,列队以接力方
式,进行“黑格放流”,数万只黑鲷,从每个信众的手中传递,一直到海里。信众们相信
,透过放生,让台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只是才隔不久,就看到被海浪冲上岸的黄鳍鲷,仿佛为放生写注解。隔天(26日),网友
拍到一群钓客前来钓鱼,上钩的鱼儿不乏黑鲷,其中有多少是来自前一天“放生”的鱼,
没有人知道。更有不少人质疑,这些放回海里的鱼,即使躲过钓客、渔民的诱饵,有足够
的食物让这些鱼长大吗?又或者,当牠们以此为家,会不会让原来的栖息者流离失所?
由法涛法师所率众进行的放生规模庞大,超乎常理对于需解救动物数量的想像,被批为“
商业化放生”,引发不少争议,此次即有来自全国的青年学子集结抗议,主办单位也为此
绷紧神经。
场内,“生命电视台”工作人员出示由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核准的公文,说明放生行为是经
过申请,完全合法。
据公文所述,此次放流的黑鲷身长15~18公分,约5万5千尾;放流海域为旗津海岸垒球场
海域。
对此,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颜圣纮表示,依据“水产动物增殖放流限制及应遵行事
项”,黑鲷放流是可以合法申请的,虽说合法,却有道德瑕疵。渔业署只规定种类及地点
,缺乏更细致的规范,例如季节、种苗来源、大小、容许数量等。“黑鲷吃藻类,台湾沿
岸早就污染”加上鱼体/苗大小、季节等因素,放不对等于放死。
海洋局:没看到金目鲈
不过根据现场反放生的志工观察,除了黑鲷,信众们还海放了乌鱼、黄鳍鲷、金目鲈。图
片中,桶子里的鱼早已超过18公分,而且明显的不是黑鲷,旁边也有警察蒐证。
对此,高雄市政府海洋局回应,当天海洋局以及农委会渔业署都有代表到场,并没有看到
黑鲷以外的鱼种;若未依规定放流,将触犯《渔业法》第44条,依据第65条处3万元以上
15万元以下罚款。
海洋局表示,民众申请放流审核的依据为放流鱼种以及地点、鱼源是否来自有养殖渔业登
记者的养殖场、亲体或种苗必须经检验单位证实无药物残留;现行法规尚未要求疾病检疫
。
放生频繁影响生态 居民无奈
法会诉求似乎合情合理而动人,但过程中制造大量的空气污染、废弃物,看在当地居民眼
里,引发不同感受。“不晓得放生在放什么意思”,现场两位当地居民说,当地每隔1~2
周,就会有宗教团体来放生,放流的鱼苗有些是外国来的,放到海里都还不适应海水,很
快又被渔民抓走,或者把当地的鱼虾吃光光。“对渔民或许没什么不好,却破坏我们当地
生态”。
青年为何反对?
25日当天另有一群人,搭船到旗津,并非为了旅游,而是到“海涛法师志业”举办的法会
入口,表达不当、商业放生谬误之处。他们来到旗津海岸公园自行步道起点,身穿黑衣安
静的高举自制海报,向周边来来往往的人潮提示放生可能不是字义 上的意思。
由台北教育大学硕班生邱柏恺发起的“全力反对随意放生”行动,号召30多位来自各地的
志工,他们顶着大太阳,举牌或向来往游客宣导反放生的理念,发放反放生的传单、贴纸
。
来自台北的汪同学直指,大规模、商业放生不但无法让动物得到保护,反而消耗资源在专
门为放生而起的养殖产业。“这些资源原本可以做更多事情,例如中兴大学收容的食蛇龟
,量很大都挤在很小的空间,却缺乏经费;野生动物的栖地也需要关注,例如垦丁后湾是
陆蟹的栖地,因为饭店开发而面临威胁,网络连署人数才1千多 人,如果这些人愿意投入
,力量会更大。”
另一位郑同学则对于无法和放生者沟通,感到难受;像是“放生让台风转向”等说法,让
他感到逻辑与思考方式上的落差,无法把事情说清楚。他期待信众若能将善心转向与特生
中心或渔业署合作,真正帮助生命,才能达到放生的意义。
邱柏恺说,放生活动的内涵,应该更谨慎的规划,才能达到解救众生的目的,否则只会资
源错置和制造问题。
除了放生,还有一些从市场买回来的猪、羊、鸭子,收容所认养出来的猫、狗,将分别安
排到各地的护生园区安养;邱柏恺认为,信众虽然认为从市场、繁殖场买下羊、猪、或鸡
鸭,是解救生命;然而,市场需求不会因此而减少,很快地养殖出更多经济动物,来填补
肉品市场的需要。这并不是解救动物的根本之道。台湾很多收容中心资源非常缺乏,例如
台北动物园、鸟会、集集特生中心、中兴大学、屏科大,都可能因资金不足面临关门;他
认为,与其将经济动物带回园区饲养,不如把资源投入更有需要之处。(未完,明日刊登
下篇,〈蚯蚓的乔迁〉)
http://e-info.org.tw/node/9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