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的想法并不自私,而是务实且理性地考虑自己的未来。婚姻确实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
是牵涉到家庭责任、财务规划以及长远的生活品质。从女方的背景来看,她从小就经历过经
济上的不安全感,因此对于婚姻中的财务问题格外谨慎,这并没有错,反而显示出她对自己
人生的负责。
女方的顾虑:
1. 男方的经济状况
‧ 男方已近 40 岁,创业四年仍有 200 万负债,收入不稳定,且没有资产(房产、保险
、退休准备)。
‧ 男方的房产计画仍需仰赖女方的资金与家人帮助,显示他并无独立承担能力。
2. 男方的家庭负担
‧ 男方的父母无退休金、无存款,且日常开销仰赖子女供养,未来如需医疗或长照,开销
势必增加。
‧ 男方的大姊长期无工作,却被家庭默认不需付家用,显示整个家庭结构是不对等的。
3. 结婚后的现实影响
‧ 即便男方承诺“不会让女方负担”,但夫妻的财务本就难以切割干净,未来若男方收入
不足,这些负担仍可能落在女方身上。
‧ 女方母亲已为自己未来做准备,而男方父母却无任何规划,形成极大的财务压力不对等
。
男方的立场:
男方的想法较为理想化,他认为“未来会变好”,但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支持这个想法。他
想要透过买房来提供“保障”,但事实上,这并非真正的保障,而是加重了双方的财务压力
,因为他现在连头期款都无法独立承担。
女方的考量是否自私?
不自私,而是负责任的选择。
结婚是一辈子的承诺,不仅关系到感情,还涉及金钱、家庭责任与价值观的匹配。女方愿意
继续维持感情,但不想进入婚姻,这是因为她明确知道自己能承担什么、不能承担什么,而
这样的理性选择并不该被指责为自私。
解决方案:
如果男方真的希望结婚,他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改变:
1. 改善财务状况:
‧ 降低负债,建立储蓄计画,不再让家庭依赖他作为主要经济支柱。
‧ 为父母安排基本的医疗保险或长照规划,减少未来的财务负担。
2. 建立清楚的财务界线:
‧ 订立婚前协议,明确财务责任划分,确保婚后女方的财务独立性。
‧ 若买房,需有详细的财务规划,而非单纯依赖双方存款或借贷。
3. 让家庭理解并接受新的家庭分工:
‧ 不能再默许大姊不负担任何家用,应该让家人理解,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负责。
如果男方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女方或许会重新考虑婚姻的可能性。但若男方仍持续抱
持“以后会变好”的乐观态度,而没有实际的行动,那么女方选择不结婚,反而是最理性的
决定。
以上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