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婚闹钟”响起,是要按掉还是奔赴礼堂

楼主: psylee01 (穗波心理师)   2024-12-19 11:42:02
https://i.imgur.com/SAg0oW7.jpeg
古老的议题
有一个老问题,几乎想结婚的人都曾想过,到底恋爱要谈多久步入礼堂才比较稳当?相关的问题有:交往多久才算完整认识他/她?或是交往多久,才能让对方完整认识我?几岁前结婚最好?当我受到“结婚闹钟”的压力催促时,该怎么办?这些有关婚姻时间性的问题,经常困扰著身处于适婚年龄的男女。
无可否认地,社会早已默默订下一人一生的生命剧本,不论你是否同意!在文化中,往往配合著生理进程的长大和变老,赋予一些社会性任务,比如,从学校毕业之后的成人,最好就要找一个工作,不然在你周遭的亲友,会一天到晚很常询问:“在哪高就?”,好似我们早已被硬性规定,长大毕业后,就要找工作!但仔细想想,其实这并不是法律规定,但是属于文化设定的社会性任务。又如俗谚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好像长大成人之后,自然地就要考虑何时结婚的议题!所幸,据观察,这几年来对婚姻看法及结果有多元性的发展,而且个人主义抬头,虽没实地去进
行研究,但观察下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相对没有过去那么具有强制性,而且纵使婚姻也不一定是男女两性结合;长辈们在过年也较少没遮拦地询问晚辈的婚姻状况。只要自己生活过得快乐美好就够了。
我记得我儿童期时,还常常被灌输某个“伟人”说的话,老师也针对这两句话详加解释,这两句话是:“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 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简白地说,活着干嘛?就是你要为增进人类生活而活;生命有何意义?就是要创造下一代,要生孩子,主流方法还是通过结婚,透过婚姻建立一个家庭之后,自然而然生下孩子。
由恋爱步入婚姻?
但不管是伟人讲的,还是社会文化的设定,在不少人心中,还是存有“年纪到了,我是否该结婚了吗?”的疑问,在过去的年代,不少人并不是依自己内在状态的需要或情感需求去考量,也就是说,当他的年纪成长到所谓“适婚年龄”时,就要寻找一个“对的人”来结婚。比如过去的配对节目“我爱红娘”、“来电五十”,现今的节目“单身即地狱”或交友软件,往往都是在寻找合适的伴侣,有的甚至以结婚为目的。在现今的年代,当你有一个稳定交往的爱情对象,也不免思考两人关系的未来,通常会讨论的议题之一是:“我们要不要结婚?”。
恋爱时间长短保証了什么?
但是结婚后,许多人会担心相处久了会腻、会没有新鲜感而难以忍受!婚姻关系中的爱情维持是另外一个议题,我只是说明不少人的想法是:这个世界上,应该会有一个“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和我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就像我们熟悉的童书“失落的一角”刚开始会再寻求完全适合自己的一角,以达圆满。以为找到对的人,就能保障未来婚姻幸福美满。但是这是一个迷思,在许多实务观察和研究上并不是如此结果!重点还是结合在一起的两人持续相互专注彼此,体贴彼此的需要及变化,互信互谅互让,持续相互交流,不间断地灌溉彼此的关系,随着生命旅程时间逐渐一
起老去。并不是找到一个“正解”的对象,从此婚姻就幸福美满!
从上述的情况可以推出恋爱时间的长短并不保障爱情及婚姻的满意,但又是熟悉对方的必要条件!所以又回到前述问题之一:“交往多久才算完整认识他?或是交往多久,才能让对方完整认识我?”。我们先从理性思考来想,最好至少一年。因为一年四季是一个循环,跟着节日民俗纪念日,可以观察彼此的习惯观念是否相合!彼此两人的家族系统衍生的习俗活动及对待观念是否契合?若是一年下来,彼此相处没有什么大问题,那再一年的循环也大致不会有什么冲突。再来根据所蒐集的资料,会大致建议交往1-3年,彼此相合,就可考虑结婚。少于一年的闪电结婚,对彼此的섊A解及掌握度不够;多于5年的爱情长跑,可能容易缺乏结婚的冲动。界限的拿捏在1-3年,婚姻的满意度在研究上是明显的。当然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的结论是一个整体的综观,而婚姻中的爱情关系个性差异很大。所以重点还是上述的“结合在一起的两人持续相互专注彼此,体贴彼此的需要及变化,互信互谅互让,持续相互交流,不间断地灌溉彼此的关系,随着生命旅程时间逐渐一起变老”。
可以闪电结婚吗?
我曾经收过一封想结婚的阿雅心理咨询:
我跟他认识不久,感觉却很熟悉,彼此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他之前的恋爱都不顺利,直到遇见我,他说他想定下来了,他33岁了虽然是适婚年龄,可是我觉得也要相处一段时间吧。该怎么跟他说我的想法才不会让他失望?如果我们要闪电结婚的话,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阿雅的爱情对象表明想结婚了。结婚是两人的事情,当另一人提出结婚的提议时,记住,一定不要委曲自己配合对方的节奏,两人之间要的是共识,而不是屈就。当然阿雅也觉得太快了,觉得“也要相处一段时间吧。该怎么跟他说我的想法才不会让他失望?”;但似乎阿雅又怕自己的拒绝错失一段良缘,担心闪电结婚有什么弊病?如上所述,恋爱时间长短并不是婚姻幸福美满的指标,我是如此回应阿雅:
两人因爱而萌生结婚念头,心意与情感的投合固然重要,但婚姻另一个重点是生活方式、习惯的相互磨合,以及对未来家庭的想像是否有共识。交往时间愈短,不代表走入婚姻就不保险,如果说,两人在意见不合时的沟通,都能秉持着同理、平权尊重、相互体谅照的原则与态度;并进一步讨论沟通未来家庭的蓝图,而能有所共识的话,那么闪电结婚也未尝不可。
但如果妳觉得太快了,请勇敢地诚实说出来,看看意见不合下的你们,是否有足够的沟通能力处理这样的冲突,如果能够相互沟通而有所共识,将会累积未来两人实质生活的厚度;如果不行,就要考虑是否合适,因为若是结婚,还会有许多事情等著两人协调沟通﹗(如果妳还有疑问,也建议专业心理咨询来协助妳﹗)
(本文已发表在某网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