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uvio (zz)》之铭言:
: 最后大家都没结婚没小孩,不用30年台湾就会灭亡
: 到时候很多人都是通膨到饿死而不是老死
唉,几个特定帐号,在这边催生小孩也没用阿
会用PTT的都是30几岁的,已经过了最佳生育的年龄了
30几岁的女生,再谈个几年恋爱结婚,已经40了。要做试管也不太容易成功了
30几岁的男生,去找10几20几岁的生小孩,那个画面能看吗?
等等被批评黄子佼第二,恋童癖,老牛吃嫩草(参考新闻,40岁发型师娶18岁越南新娘)
这些用PTT的世代,不管台男,台女,都是守贞教育的受害者
国外早就有许多心理学的研究,守贞教育会造成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变化
长大以后会有心理上的问题,造成少子化
国内似乎没有心理学的本土研究,去研究这一块
我们当年的健康教育课、公民课,一直鼓吹禁止性行为,
到底有没有对我们这个世代的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大家不想谈恋爱
───────分隔线─德国的经验───────
在工业革命以前,性知识的获得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男女生一旦性成熟,就会结婚。
工业化之后,需要劳动力的投入,来摆脱贫困,以及对自然的依赖。
因此,愿意做出牺牲、自我控制和自我牺牲的工作精神,被视为是美德。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性敌对教养”。透过这种教育,人们学会了忽视性,并鼓吹推
迟性行为年龄。
在工业化之后,出现了“青春期”一词,童年和青春期被定义为特殊的、“纯真”的生活
阶段,
社会认为需要“保护年轻人”,免受成人世界的诱惑。
人将一切与性有关的事物都解释为肮脏和危险的。
例如手淫,已被宣称为普遍严重的问题,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Jos van USSEL (1970) 令人印象深刻地描述了 18 和 19 世纪反手淫运动的方法。
学生们被带到医院和医务室,向他们展示梅毒和手淫的精神错乱受害者。
社会普遍的看法是:性行为是危险的,青少年是无辜的人,
因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们免受这种“危险”。
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孩子出生时所处的“神圣纯真”的“自然”状态。
在任何情况下,儿童和青少年,都不应接触到性领域的任何信息,
任何好奇心都应以肮脏和令人作呕的形式出现,想尽办法扼杀性在萌芽状态。
青少年对性的无知,就等同于“纯洁”。
在当时,与其说是对年轻人进行性教育,不如说是警告他们远离诱惑。
在这个极端性压抑的时代,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了最致命的后果。
许多儿童和年轻人,受到残酷和不必要的“治疗”,以训练他们服从和违背他们的意志(
参见 SCHATZMANN 1974)。
单单是压抑性教育所产生的罪恶感,往往会导致精神上的痛苦和严重的疾病,甚至导致自
杀。
对性的无知,大量不幸的婚姻、不想要结婚,给社会造成了可怕的损失。
(台男被家长情勒逼娶越南新娘,配种之后离婚,或是干脆鼓吹不婚不生)
补上出处:
Karl-Heinz Ignatz Kerscher
Sexualmoral und Sexualerziehung in Vergangenheit und Gegenwart
Zu den Grundlagen der Sexualpädagogik
https://www.grin.com/document/8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