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男朋友...”
‘啊不是不是,我们只是朋友。’
“欸?我们不是已经交往了五年了吗?!”
你不想避免这样的罗生门吗?
告白当然很重要,他是暧昧到确立关系当中的重要部分。
通常告白成功直接带来的,就是两个没有关系的人公开成为男女朋友吧?
如同口头契约,虽然双方未必会履行,总比没有要好上那么一点点。
告白的形式也很多,
从偷偷写情书,让朋友去询问,
约到传说的大树下,
或者是在结业式给学生们喝牛奶(?
你绞尽脑汁说出的古典告白法说真的大概也没有太多日剧用过,
毕竟这东西卖点就是创意。
那到底近年来告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感呢?
我觉得只是对告白的使用时机的差异。
聪明人的告白是确认关系。
基本上就是很清楚自己已经吸引到对方了,只差口头确认。
这个时间告白基本是不会失败的。
(除非告白方自我感觉太良好,或者刚好碰上时间管理大师)
另外一群人的告白则是巨大赌注的自杀。
“如果我告诉他我的心意,他一定会很感动,我们未来可以有两个小孩”这种。
连吸引都没有,想着冲一发就可能中大奖的心情。
这种告白基本上只能在男女分界明确的时代存活,
现代大概只会有失败的下场。
可能就因为第二种类型的人太多了,于是告白成为了愚蠢的行为。
喜不喜欢相处的时候不就知道了吗?
当然是。只是这个时代大部分的观念,亲密关系还是两个人的事情。
但是“喜欢”这个感情可以延伸到更多人身上。
告白->成为男女朋友,就是一个口头的契约,让多对多的可能,成为一对一的关系。
其实交往,婚姻,究其本身就是给了不同强度的契约吧。
※ 引述《kauosong (如何一少年,匆匆已白头)》之铭言:
: 这是仪式吗?
: 现在都2023了
: 台湾男女现在交往还有“告白”?
: 喜不喜欢 难道不知道?
: 还要找地方 想台词。
: 煞有其事的来个简报 最后请对方裁示
: 最后再来句 以后也请你多关照了!
: 晕倒
: 你说1990年代日剧影响
: 喜欢搞“告白”?
: 喜不喜欢相处的时候就知道了
: 会喜欢你的 还要用问的?
: 然后还要疗伤? 有这么玻璃心?
: 事先都不知道对方不喜欢你吗?感觉不出来吗?
: 我以为时代应该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