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是永远人情留一线的啦,对于没什么交集了就冷
处理或封锁的,我觉得见的世面不够多,就算只是一个
用通讯软件联系的好友也是朋友阿;虽然这种现实的作
法符合当今社会主流,但你暂时内心绝对放不下的,就
先设法让自己克服负面的感受,有天换那个女生遇到了
,当了你现在的角色,而她在对方心里不是女神于是被
当普通人冷处理、不回、封锁、删除了,她就有机会好
好思考了。
(上面是我在原文下方的留言,
想想还是回一篇文好了。)
经历过电子邮件为主要联络工具的时代,
曾有篇文章提到类似的观点,
当你打开电子信箱,会收到同学或朋友寄的东西,
可能是一则笑话,一张美图,一个新闻,
一段音乐,一部 flash 影片,或一次问候,
未必会是你有需要或感兴趣的,
但那表示人家还有想到你;
当你从某天开始打开信箱空空如也时,
你就自行好好体会了。
除了被莫名封锁外,我不会去封锁人,
有时也会收到久未连络的前同事、老同学、朋友,
或曾因工作业务而认识的人,
所发送的不是什么重要的讯息,
不管是影片还是连结等等都好,
我不一定会看完但至少都会已读、大致浏览,
也不曾觉得太烦而去封锁、删除好友。
即便是这样的弱连结,
没有面对面的热络互动,
但关系还是存在。
比如某天前主管问我有没有兴趣回原公司上班,
因公结识的人在我离职后提供工作机会,
办小型同学会时你是会被找的其中一个,
刚好在你有困难时神学弟出现来主动拯救你,
在前同事的婚宴上那些许久不见同被邀请与宴的前同事
还是会聚过来你这一桌和你大聊一场喝上几杯等等。
以前是很多人想联系但分别已久联络不上,
现在是通讯发达社交 APP 一堆但封锁人不手软。
对,现下的社会现象是如此,
反正没什么交集了、没利害关系了,
点一下就可以防止来自你的“骚扰”,
这样的人有两种情境让我印象深刻:
系学会干部,平常没在经营同侪关系,
要收系会费了很多人不想交钱,催缴人家也不理你;
准备结婚了要炸人了,
收到来电或喜帖的人心里OS:阿平常不联络这时候就想到我了,
不然就是在婚宴上那些与宴的同事同学朋友根本都是不熟的,
却要在敬酒时装成“哇恭喜!好感动,真是替你开心!”的模样。
关系的维持本来就是要刻意经营的,
经营就在这些日常持续性的小“烦”事起码做到有往来,
而不是有事情要人帮忙了才来装熟套交情。
通讯越发达,人情却越薄弱,于是促成科技冷漠。
我曾工作几年辞职去修硕士学位,
念研究所当助教时还算满关心学弟妹的,
对于私讯发过来要我帮一些奇怪的忙的我也都予取予求,
会主动问他们课业上那里不懂,帮他们上助教课。
后来我们大家都毕业几年了,
我这里有个台积电的工作机会,
于是想到当时班上几个成绩好的学生,
便想找他们来试试,
事前直接问本人或间接透过其他学弟妹问了这些人的几个基本资料,
因为这几项资料是应征的必备条件(学位、工作领域等),
几位学弟妹也是就不读不回了(虽然也没封锁),
我也就当作没这回事,不帮忙推荐了,
还是让用人单位一贯地用台清交成的陌生人就好,
也不想再找这几位“曾经认识”的人了,
要提到“现实”,我看过的应该比学弟妹们还多。
是否为骚扰在于自己的一念而已,
别人视你的态度也会予以不同的反应;
如何处理别人捎来的讯息的方式是你个人的自由,
别人要针对你的反应而决定你们的关系也是。
聚焦在自己收到讯息的感受同时,
不妨多用个一秒思考对方传讯的心意。
觉得这些非必要的讯息很烦吗?
其实烦的是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