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能接受伴侣有精神疾病吗

楼主: s761123 (屎丁丁)   2021-10-16 03:21:28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分享一些想法。
我从有印象开始就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对周围的气氛,别人的眼光,还有他人的批判

我没有去看过精神科或是咨商,我想自己手臂上红肿的刀疤已经说出非常肯定的答案。
边缘性人格,至少我自己看许多心理学的书是这么诊断的。
精神疾病是复杂的病症,几乎无法痊愈人格疾患,后天创伤的忧郁焦虑,根据每个人的基
因遗传,成长环境,都会有不同形式的病征。
即使是同样的精神疾病,也会有千百种发作的方式。
我想我小时候可能有些创伤,但大脑自动封锁了那时的经历,我对我国小三年级前的记忆
完全空白,但是我对绒布有极大的恐惧,从绒布沙发到绒毛娃娃,都会让我鸡皮疙瘩。
这可能要催眠才找的到答案。
感情上我经历过非常严重的发作时期,害怕被遗弃,一点行程的更动,被放鸟,想吃的餐
厅没开,都会让我崩溃。
这让我的感情充满矛盾与冲突。
我不是专家,但根据我的了解,通常有精神疾病或人格缺陷的患者会互相吸引,忧郁自卑
的人格会被自恋冷血的人格吸引。
所以不要再问为什么女生离不开暴力情人,或是男生自愿被当工具人使唤。
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值得好的对象,好的感情,只能透过自我厌恶,感受自己的存在。
我们付出无限的包容与疼爱,是自己无法拥有的,所以我们期望对方能给与同样的回报。
依赖对方的情感勒索,从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我指的是那些有病识感,想改变却不知从何开始的病友。
原po那种寻求关注而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疾病真的只能陪伴,带他们就医,提醒他们吃药。
最近有一个新的疗程,叫做“认知行为治疗 (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 DBT”
里面有一个很好的观念,就是理解患者情绪的触发点是什么,并且断开现实状况与内心创
伤的连结。
对我而言,我无法接受另一半临时放我鸟,事情不在我的预料中,会让我觉得要被遗弃了
,我无法接受。
但事实上只是对方临时要上班而已,并不是因为要抛弃我了。
所以让我理解现实(临时加班)跟我情绪的触发(被遗弃)没有关联,才能让我安心。
同理,忘记交往纪念日并不是不在乎,只是真的忙碌而已,没有接电话,不是在外面乱搞
,只是工作不能回电而已。
了解另一半情绪失控的触发点是什么,然后安抚情绪,让对方从过往的受伤情绪中脱离,
理性的看清事实,是很重要的。
所谓的情绪,就是内在与外在刺激,短暂的,非自愿的,系统性的,模组化反应。
当患者受到特定的刺激时,会无法克制自己,在当下,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同样,反复
的回应。
像是被走过多次的草原,来来回回,踏出一条光秃秃的小径。
理解这点之后,要陪伴有精神疾病的另一半,就只能用耐心与冷静,让对方明白现在发生
的事情,与他过往的创伤并没有关联,把他从创伤的情绪中拉回现实。
当然辩证行为治疗是咨商师很专业的技能,如果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是冷静,不要否定
他的情绪,批判他的行为,
因为当情绪被触发时,一切行为都是非自愿的,没有理智的,这时候除了陪伴安慰,等情
绪过去后来好好的安抚,只能这样。
当然,就医,吃药,咨商,才是最重要的。
我知道这跟男女版不太有关系,但我还是想讲。
给所有知道自己情绪问题,或是有病识感的病友,我想说
接受自己的缺陷很重要。
拥抱自己的情绪问题,理解自己可能永远也不会痊愈,学会与自己的心里疾病共存。
我们不需要变好,只要不伤害到他人或社会安危,忧郁时躺在床上36小时也没关系,想大
吃泄愤也没关系。
我习惯用疼痛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
发作的当下脑袋真的会像跳针的cd,一直重复同样的念头
“你是个废物你是个废物你是个废物你是个废物你是个废物”喃喃自语到无法呼吸,直到
我用身体的疼痛,让脑袋的声音停止。
根据研究,身体疼痛时脑中会释放类似脑内啡的激素,让心情得以平静。
我不是说这是一个解决的方式,但是这是一个过程。
所以来找我刺青的客人,尤其是紧急当下要刺的那种,都是刚失恋的,工作不顺的,在刺
下给自己勇气的作品时,顺便从疼痛中解放。
不要厌恶自己的伤疤,也不要否定另一半这样的行为(前提是伤口没有危害生命),等这
个过程过去,再冷静的省思。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在于,总是想掌握自己的情绪,控制在什么时候,要什么感受。
在约会时,想要感到幸福,所以另一半一定要带自己吃什么餐厅,在难过的时候,想要开
心一点,所以另一半要听自己抱怨。
如果能学着在那个当下,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试图透过外力,控制自己的感受,会让
自己冷静许多。
给自己时间难过,给自己时间生气,给自己时间面对,没有办法处理的负面,告诉自己,
it's ok not to be ok
慢慢的,你会找回自己心中的平静。
最后分享一点自己ig上的心得
https://reurl.cc/WXxDjD
希望大家都能用更开放的心态来面对精神疾病。勇敢的坦承面对,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作者: HydraQ (Hydra)   2021-10-16 05:07:00
推 相同感受
作者: marktak (天祁)   2021-10-16 05:54:00
恩 不过刺青就是罪犯
作者: LoveSports (爱运动)   2021-10-16 06:07:00
认知行为疗法已经几十年了不是最近的人格疾患会好,要看医生,你没去看当然写几乎无法痊愈不去做心理治疗靠伴侣安抚,万一分手会崩很大,到时又忧郁自伤,还是去看医生治本吧日本精神科医师对谈的书直接写一直换男友的不会好因为一直只想靠男友安抚,没办法独处没办法自己安抚自己。鼓起勇气狠下心去就医吧。
作者: engxia (经验加倍)   2021-10-16 06:58:00
干嘛一定有变世俗定义的"好"!
作者: edith01 (8吋蛋糕)   2021-10-16 08:29:00
作者: kaeun421 (newkakaeun)   2021-10-16 08:43:00
有感受到你的努力了
作者: LoveSports (爱运动)   2021-10-16 10:48:00
不是说没有看精神科吗?为什么又说有固定服药?我不是说你一直换,意思是要伴侣安抚的作法是把精神安定度依赖在对方身上。万一分手就是得找下个重新训练。真的要治本要练习独处自己安抚自己。那些一直换的人为什么不会好,因为她们把精神安定寄托在伴侣身上,但是那样是恶性循环而且容易导致分手。因为界线健全的人自然会排拒不断得安抚别人这种事,所以找到的可能会是界线不稳的或甚至有侵入习惯的,也许很幸运找到的伴侣是个性稳定的,但就是要赌,而且依旧是治标不治本。另外你文章后段提到的用身体疼痛处理心理疼痛,那很危险,你有看相关书应该知道那个叫解离,解离玩久了玩太大到最后不只是找对外投射对象,严重的内心会分成好几个自己,升级为第三级解离,也就是多重人格。有些人会觉得我靠自己用的方法也过得很好,但毕竟不是专业可能会有盲点,也许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高功能,就以为没事了,但其实不是,这种问题的人很多是老年爆开的,不是在唱虽也不是在吓你,有机会还是请就医。(我家有个以前被我的医生预言会老年爆开结果真的爆了)
作者: TtTt4 (夜空飞行)   2021-10-16 12:57:00
认知行为治疗算很受欢迎的疗法但不算新,还是建议真的去咨商看诊
作者: Belieeve (芥末拿铁)   2021-10-16 13:17:00
sex版的aq老婆也是边缘性,也是有在咨商治疗
作者: LoveSports (爱运动)   2021-10-16 13:51:00
精神科医师每次都会问诊,不嫌弃的话其实那也多少有帮助,而且如果服药后状况稳定,医师是会转诊健保咨商的。你这样的案例我看很多了,看书看到最后觉得自己可以治疗自己,下一步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好了而去治疗别人例如走NEW AGE路线帮人家什么疗什么天使什么气的,再往后面走功能高的就是去考咨商所了,但根本自己问题都没有处理到一定程度,以前曾是从咨商中跑掉的人却想当咨商师咨商别人。这种案例层出不穷。你现在用刺青的方式以痛感解离自己跟"帮助别人"解离,也许对你来说,这是你目前想得到唯一的路,问题是你文章前面有写你没有就医咨商过。你没有尝试过就放弃,然后看了一些你觉得是借镜的例子就不去尝试了。很奇怪我去就医都排得到健保咨商,不知为何没有就医过的人都会说咨商负担不起?去看精神科,医师也不会听了你讲的话就把你抓起来,你可以问问看你这篇的作法,直接问他们后果是什么,听完再决定要怎么做也不迟啊
作者: winken2004 (新竹肥宅)   2021-10-16 15:18:00
推推推,写的很棒呀
作者: qnonp2012   2021-10-16 15:29:00
我跟边缘性人格病患交往过,个人感觉人格障碍比起病更像是创伤后造成的性格行为极端偏差,比起忧郁症,人格障碍会更多的对陪伴者进行实质的身心理攻击,这对陪伴者来说痛苦度更高,而且一般人对人格障碍的敏感度很低,患者不讲外人很难察觉,多半都会觉得是对方做人机掰,不会想到是一种心理疾病,这造成病患容易众叛亲离,对病情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作者: LoveSports (爱运动)   2021-10-16 15:37:00
我有看到你刚才15:23来回我其他板推文谢谢你建议我放下,但我不觉得那叫很大的问题以前逃避现实现在有勇气面对真相,对我来说是进步我以前也是解离,虽然不是我手动解离是自动,就是因为知道解离的后果,才会写上面那些推文看来似乎观念差距很大,那我也不再多说了(希望你不会误会我是在否定你,我只是单纯否定手动解离这件事,如果让你觉得不快在此向你致歉)
作者: osmanthusjo (观念快扭曲了)   2021-10-16 18:01:00
感谢分享,,你很棒
作者: nitro (菸没)   2021-10-16 18:47:00
妳辛苦了 要知道有很多人爱妳
作者: yuannike (活力欧巴桑)   2021-10-16 18:49:00
推,感谢分享
作者: with13kimo (安仔)   2021-10-16 21:40:00
推 谢谢您的分享
作者: rosa0027 (roror)   2021-10-16 22:47:00
推 追求快乐不如追求平静 我个人感触
作者: marjoram93 (克里斯)   2021-10-16 23:00:00
It's ok not to be ok
作者: dainosaur (Dd)   2021-10-17 00:50:00
加油
作者: tencu (norman)   2021-10-17 01:41:00
没有去看医生 药..?
作者: LoveSports (爱运动)   2021-10-17 08:12:00
我不用证明自己好转,事实上我就是有好转,医师跟心理师认证,而且我目前还是求助者身分。有时也会发文求助回我问题的人不需要全好或治愈,我都欢迎她们给我意见相对的我本来也以为不用全好或治愈,就可以讨论就医跟手动解离的问题。因为我家有不就医解离升到第三级的借镜,所以鸡婆多回了推文,既然你不需要我也不再多说我看到你在女板回我文章推文,因为你误会很大所以还是写一下。首先你看你文章是不是有提到发作的时候会一直觉得自己是"你是个废物"之类跳针的想法,这个东西我以前也会,会骂我没用废物还叫我自杀,去咨商之后内言会撤换掉,就不会再那样跳针了。但是方法就是要处理过去创伤以及情绪,这是为什么我必须挖以前伤口,以及面对自己有不堪的情绪(例如想报复,动物跟人类都会有的反应,当遇到重大伤害时)。内言不撤换,即使接近很多友善的人例如伴侣或朋友,也很难消除那些内言。尤其当那些内言是父母从我们小时候植入的,要撤换就得讲出父母伤害过我们什么,并且释出情绪,承认自己情绪内言撤换后,友善的内心父母内心朋友才会出现,以后当自己觉得受伤害或伤心难过,内心会有力量自己安慰自己如果你以后对我上述推文内容有兴趣,可考虑就医咨商。
作者: tn00221918 (十月的天空)   2021-10-17 12:19:00
推妳愿意主动分享自已的经验。推妳愿意主动分享自已的经验。也常常在某些版看到某L大的长篇推文如果只是分享自已的经验很好,但就像原po说的“不要把你自己的状况投射到他人身上”常常看你推文反复都是在讲你母亲的事情看多了都实在不觉得你真的有好起来你也常常以你自己家里的经验在指导别人觉得这篇原po很清楚她自己的心理状况只要她自己能解决 也未必一定要去心里咨商还有圆通说的用身体疼痛来转移*原po说的,疼痛不代表一定是要自残像是医生说的可以拿橡皮筋套在自己手上弹自己也有些人会像原Po说的一样去刺青转移从来没有听医生说过这样的方式会解离所以某L大不用一直以自己的状况判断他人
作者: LoveSports (爱运动)   2021-10-17 13:16:00
我没有投射到你身上也没认为你会变伤害我的人喔我提到的是第三级解离的严重性,因为你会用手动解离所以提醒你可能会升级,并且建议你可咨询专业医师意见在提到解离严重性或是在其他文讨论时有时会举家人的例子,是当成借镜的用意。我并没有把对母亲的情绪带到原PO身上,应该还是在举借镜例的范围内另外关于两位提到的"问题很大"、"没有好起来"那也只是你们光看我的推文或文章判断的,如果我的医师跟心理师就是跟我说我得提醒自己过去被母亲虐待的事,那我能提起来其实反而是进步喔。假如觉得我的推文很烦,可以考虑把我帐号黑名单,毕竟实际上还是会收到信跟我说,感谢我的分享,也是有这样的人存在。两位既然这样反应了,那我也尊重两位意见,以后会避开两位文章跟推文,谢谢两位指教,我会跟心理师讨论(补充:提解离是因这句"我用身体的疼痛,让脑袋的声音停止",建议可请教专业医师或临床心理师是否为解离)
作者: tn00221918 (十月的天空)   2021-10-17 18:00:00
L大,妳何尝不也是光看别人文章就下判断?
作者: charlly (风塔的高度)   2021-10-18 02:30:00
L大是好意 不过也不用再回原PO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