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ungh4880 (岳)》之铭言:
: 本来以为自己只是单纯的交不到,但是这几年开始,开始有几个只要自己愿意跨出
: 就能在一起的机会,却都自己放掉了。
: 很痛苦,为什么自己就是有这样的问题,难道去看身心科是唯一的解吗...
性单恋:
https://aromantic.wikia.org/wiki/Lithromantic
我搜索了一下资料,
发现中文资料常把“性单恋”和John Bowlby依恋理论中的“回避型人格”连结在一起,
这其实有点不太对劲。
英文资料就不常看到这种诠释。
回避型人格讲的是小时因受父母若即若离的对待,
导致自己害怕失去,所以产生自我保护意识,不愿意与人太亲。
单用这种人格来诠释“性单恋”,并不正确,
这会导致一般人误以为“性单恋”者都是过去受创伤、心理有病,
应该要早点去看医生,免得出来害人。
这种误解会让性单恋者更难向对象说明自己的人格,
甚至更容易误解自己,觉得自己真的是烂人。
其实,很多性单恋者,
他没有受过创伤,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
很有自信,甚至对朋友忠诚。
但在恋爱上,他就是不希望自己爱慕的对象也爱自己。
这很难让一般人理解。
(以致听来很有逻辑的“回避型人格”被最常拿来诠释“性单恋者”,
即使它明明只能解释性单恋者中的少部分人。)
那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有个女生,天生喜欢有趣且高难度的东西,
她觉得工作有趣且有挑战性,而生活很简单,
导致她会喜欢上工作上跟她一起冲刺的伙伴,但不会喜欢上生活上陪伴她的异性。
至于“喜欢上工作伙伴”的前提是:那个伙伴不能明确告白要求在一起(生活)。
如果被告白,她也不至于反感,
因为她是有练过的:
她热爱朋友,
她会在明确拒绝后,
彻底说服自己的心智,将对方设在纯粹的“朋友区”内(即使自己之前可能爱过他),
忠诚待他如友,但不会是恋人。
“friend zone”在一般人听来很可怕——这不就是异性拒绝人时最常用的借口吗?
但殊不知这是能够与性单恋者恋爱的唯一机会。
Youtuber志祺七七也介绍过性单恋者,
并分享一个性单恋者成功交往的经验,前提就是对方给他很大的时间与空间。
如果性单恋者想要去看身心科,
目标通常不会是“治疗性单恋”,而是“接受性单恋”,并学习如何自处,
例如降低被自己喜欢的对象告白后的恶心感,
(这对性单恋者很痛苦,除了身心不适,还会陷入自责,)
或者训练自己如何向对方预告自己没有办法接受告白、没有办法接受一下子太亲密。
(“不要太亲密”是指生活关系,就是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为何性单恋者这么难搞,
我还在这儿写文教这种人(或喜欢上这种人的人)谈恋爱呢?
……因为有人就是喜欢上了啊!
有个苦中作乐的好消息:
追求性单恋者最方便的地方是:
你不用特地对他好、不用对他献殷勤,
你就继续维持自己的个人魅力就好了。
例如那个喜欢挑战工作的女生,
你也许可以一直为她创造难题(咦)、并跟她一起解决,让她慢慢适应你一直在身边。
但这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例,
每个个案都有不同情境。
那你要怎么知道对方是性单恋者?
这要从大环境做起,
例如推文不要一直骂这种人“犯贱”、“有病”,
让性单恋者可以坦诚的把这种困扰告诉“朋友”,
这样不仅减轻性单恋者的痛苦,
还降低受害人数(可让对方即使踩煞车不追、或仍追但不告白),
其实是对两造都有益的做法。
: 另外我也想请问板上的各位,觉得在一起没在一起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
性单恋者通常被归为“不要浪漫”光谱(aromantic spectrum)。
并非他们不懂情趣,
搞不好他们生活超有情趣,有情趣到他觉得男女间的浪漫关系不是必要。
所以没有对象的性单恋者通常还是满快乐的,从外而内都很快乐。
(无法获得的男女部分常用柏拉图式理论补足。
Fantasizing about romance but preferring it only in theory, not in practice.)
你若真的是性单恋者,应不用太担心自己未来的生活。
那么有成功对象后会不会更快乐呢?
很可能会。
我指的是“成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