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超长请慎入)
首先我要先恭喜你,从文章里看起来,
你男友是一个病识感很强的人,
无论他生病的程度如何,
一个人的病识感常常对他的病情是有帮助的。
再来六点我也要恭喜你,一样是看文章看起来,
你男朋友并没有想要影响你的生活,
也就是说,他期待的是你们两个拥有平稳的日常,
就算这句话并没有从他口中说出来,
我想你也可以对此抱有相对积极乐观的心态。
接下来我要对你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立的,
你跟他是情侣的关系,所以你们两个之间的主要议题是:
恋爱。
讲到这边我想你应该可以明白,接下来我要问你的问题,
那就是:你爱他吗?你快乐吗?可以维持吗?
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继续吧!
但是人生就是有不断不断的问题所组成起来的,
接下来你要面临的问题是:
如何让你自己的生活正常化?
我遇过很多忧郁症的患者都是很优秀的人,
跟忧郁症患者在一起并不代表你日后的生活有问题,
可是当一个人在生活当中的独立性不够高的时候,
那就可能会造成生活压力/预后不良。
所以首先,我想问你的是,那你男友发病期间,
你可不可以用一种照顾重感冒病患的正常眼光看他?
也就是说:该上班就去上班、持续做你喜欢的事、
不因为他而过度扭转你的人生规划、
不要太过度的关心他、依然看到他的优点,
积极有信心地相信他没有改变,依然是原本那个人、
不过度紧张,仿佛他是一个易碎的花瓶。
如果以上的问题你一样都是持肯定的答复,
那么我相信其实你是他万中选一的伴侣,
而你的独立性,也让他有机会扮演你的理想伴侣
(这边的前提是:他在非发病阶段拥有优点大于缺点,
人生有规划、个性良好、有专业素养……,这样的人)
我从来没有认为,一个人不吃精神科的药物,
不接受精神科的协助,就表示他没有病,
也就是说,下一个一定会更好这种话,
我在本篇当中并看不到(一方面也是因为~~
原Po常常用“另一个故事”带过,所以我很难判定)
总之,如果你想维持这段感情,
我会期待你先照顾好自己……祝福你。
**回文到这边结束,不过刚好最近身边有人想就诊,
所以我昨天刚刚好写了一篇就诊入门文章,
底下就顺便分享一下好了**
[关于看医生]
最近遇到一些事情,想起以前看精神科的经验。
我大概国中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需要看精神科,
第一次告诉爸妈我想看医生是国二那年,
那时候台湾民智未开,我还记得
我哭着跟妈妈说我需要看精神科,
妈妈当时的表情多错愕,
妈妈挡了我几句之后被我逼急了,
她对我说:“台湾不是国外,如果以有人知道
你在看精神科,他们会怎么看你?”
**
这件事情过了五年都没下文,我一直到大学,
都有一些零零星星的自伤行为,只要压力来了,
就无法克制,偶尔我会想,青少年期好发疾病,
搞不好脱离学习阶段就好起来,我再忍几年就好,
但在大三那年我几乎天天哭,只要太阳下山我就哭,
白天则是一点活力都没有,眼皮都张不开。
我蛮清楚自己没有认知治疗的需求,
但很想要让一些念头停下来,所以我前往就医。
那时候我是去三总汀洲院区看,
医生听我哭了大概二十分钟有………??????
后来觉得我可以先吃药看看,一周回诊一次,
然后是两周,后来医生觉得我不用长期服药,
(急性期症状比较明显,病识感也不错?)
所以之后就停药了。
直到这几年偶尔,我还是会有很想服药的需求,
不过就是会稍微放两天再决定要不要就医,
(幸而我是蛮喜欢就医的,不是流失个案类型)
**
我自己在就医前会先思考几个点,
尤其是对不熟悉我的医生。
大概是病史/病征/使用过的处理模式/期待
可以的话会在情绪不佳的日子稍微写一点日记,
1。病史:会提及几岁开始就医,大概压力类型,
好发的季节(我自己大概是秋冬)
2。病征:我在急性期会有什么想法、行为,频率
3。处理模式:我自己大概会有一些活动,
多多少少可以处理小压力,自我指导和大放松,
有时候对一般健康生活也有帮助。
4。期待:通常我会去看医生都是因为睡不好,
夜半恐慌,日间无神,有安全疑虑
(毕竟我要骑车上下班)等等,所以可以的话,
会希望医生给我建议和协助,每个医生作法不同,
不熟悉的医生就要稍微磨合磨合,
彼此信任效果会更好(医生不是神棍,
不能瞬间诊断,要评估药物和治疗效果微调)
《重点》不要等到事情不发收拾才去看医生,
我自己是
1。失眠:躺一小时睡不着/夜间苏醒三次以上
2。哭泣:一天哭两次/一周三天以上。
就像我们不会发烧三天还不去看医生,
剧烈情绪起伏可视为心理性发烧,
从这两点就知道观察一周之内就有结果,
早期就医预后良好,而且只需要一般门诊,
不会严重到需要挂急诊,可有效节省医疗资源。
**
预后~是老师和医生很爱看的部分,
不过心理健康的部分不像一般内外科,
疾病都会复发了,精神科持续看有时也是必须的,
同时需要了解的是,正常生活常常是不错的标的,
我们可以评估自己对生活满意度低落的忍耐度多高,
以监控心理症状复发情形,愈能够掌握平稳程度,
未来预后/及生活满意度也会愈良好。
**
最后,为何要写这篇文章,是希望普罗大众知道,
民众对心理健康问题过度妖魔化其实会影响社会结构,
需要看医生就去看,挤痘痘挂急诊就不用了(?)
期待大家都能生活稳定心理健康,
不要放弃治疗(?)~